返回书籍页 登录

第二十章 胡惟庸密谋篡位 洪武帝怒开杀戒

作者:马星辉 | 发布时间:2018-03-20 10:22:48 | 字数:2186

先王的治国智慧;读《左传》《国语》可知古典君子的高雅;读《史记》可知华夏之生成,知周秦之变,以众人治天下,江山永固。请主公思之!慎之!想当年,我与主公福山初会,为汉室江山呕心沥血,转眼风云几十载,终有大明皇朝盛世,天下百姓幸甚!你我师徒一场,情同忘年之交,今主公为万乘之躯,三丰自不敢逾越君臣名份。只是长叹惋惜,昨日之日不可留,三丰本山野之人,当归隐江湖,从此各自一方。主公也不必在意,缘在缘便在,缘去缘便不在。望主公龙体保重!保重!

山野老臣张三丰诚惶诚恐叩拜

看罢张三丰这封语重心长的留信,朱元璋方知三丰师父己不辞而别,目光停留在那“山野老臣张三丰诚惶诚恐叩拜”落款处,久久无语。不由得百感交集,惆怅不已。张三丰信中虽对自己无太多责怪,但说到底是自己怠慢冷落了他。而且信中关切之语感人至深,其情溢于纸上。朱元璋心中觉得自己有些过分,实实有些对师父不住。尤其想起那刀光剑影打天下的岁月往事,更有些内疚不安起来。当下禁不住朱元璋把信又反复阅览数遍,扪心自问,反省以往所作所为,略有警醒在心头。就此有几日没有上朝升殿,只在后殿之中闭门思过。倒是这朝中自然安定了许多日子,群臣少了胆战心惊。这也是因张三丰的话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当上了大明皇帝的朱元璋正如张三丰所预料的那样,已经不是当年打天下时的朱重八了。

一日,太子朱标来觐见父王问安,朱元璋看着太子善良仁厚的面容,突有一种隐隐的担忧涌上心来,近来朝廷施展霹雳手段,致使百官臣服。朝中安宁无事。然而,京城之外的情况却让他又忧心忡忡起来。他想起自己曾封过25人为藩王,分镇全国各地。盖因他当初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可现在看来,藩王们的权势太重,个个都拥有自己的军队,少则几千,多则数万。特别是北方边防线的几名“塞王”,拥有指挥调动军队的权力,如宁环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连蒙古三卫精骑都要听他调遣。形成了封国太大,拥兵太盛,很容易形成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局势。自己在位好说,这些藩王自然不敢不听话。但将来自己升天后,继承皇位的太子朱标过于仁厚心慈,善良朴质,就很难说了?但朱元璋又很快地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毕竟与外姓人不同,这些藩王与朱标都是血脉相连的同胞兄弟,应该不会有什么不轨举动。想到此,他觉得可能自己是思虑太甚了。但朱元璋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就在他刚辞世不久,他亲立的皇太孙就因此丢掉了皇位,而且流落天涯,无家可归,其命运多舛,令人扼腕叹息。此乃后话,暂且不言。

且说一日,朝中议人事任免,有吏部推荐京中待命官员卢熊为外放地方行政长官,朱元璋听奏后,觉得此人甚有学问,且为人正直敢言,便批准委任他为山东兖州知州。

卢能当即走马上任,常言道:“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在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却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的,这兖州自然就变成了衮州了,可是山东历来只有兖州而没有衮州。

卢熊这个书呆子当时要是将错就错,衮州就衮州,这是皇帝老子改的,他说什么便是什么,谁还敢有什么二话?可是卢熊乃是一个搞学问的读书人,生就一个认死理的书呆子,办事极讲究认真严谨。他发现后感到这个问题很严重,来不得一点马虎。于是,迂腐的他立即向皇上写了一份奏章,要求朝廷更正错误,把官印重新刻制过来,而且派快马星夜送往京城。

朱元璋一看吏部转呈上来的奏章,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好是尴尬不已。他知是自己粗气大意写错了,应该是“兖州”而不是“衮州”。但随即对这个卢熊十分恼火起来,天子金口玉言,“衮州”就“衮州”,从此改过来就是,把这点屁事搞得轰轰烈烈,人人皆知,存心让老子难堪。不由恼羞成怒,无名火顿起胸膛,自尊心极强的他大骂道:“呔!这个卢熊好是大胆犯上!竟然与朕咬文嚼字,朕乃亲自打天下的人,行遍了大江南北,对全国各地的州名、县名难道还不熟悉,心中无数吗?还不知道山东有个兖州吗?朕赐‘兖州’为‘衮州’,自有朕的缘由其中;授他‘衮州’知州就是‘衮州’的知州,这‘兖’和‘衮’就是同一个字,就他娘的卢熊多事,骨头里挑刺,竟敢将它念成‘滚州’,这不是借着西瓜骂东瓜,要朕滚蛋吗?他才真正是个混蛋的东西!”朱元璋越说越恼,不冲动起来,厉声喝道:“刑部尚书何在?将那卢熊革去衮州知州之职,处于斩刑!”

前些日子朱元璋心情不好,常常动怒发火。自张三丰那日来了以后,这些天来皇上安静了许多,众人正在心中高兴庆幸,没料到皇上又发怒不高兴,满朝文武大臣听了俱不敢吭声。大臣刑部尚书又哪敢违旨?可怜那书呆子卢熊竟为一个字断送了大好前程不说,还丢掉了一条性命,

当然,朱元璋绝不是仅仅因为一字之差而杀了卢熊,而是因为他挑战触犯了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威,朱元璋是借题发挥,杀鸡给猴看,以儆效尤。朱元璋为保朱家皇朝百年牢固,杀戮功臣和敢于和他较劲的、不臣服的官员,已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南京的皇宫俨然成了一座阴森恐怖的死亡宫殿。很多官员上朝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被什么莫名其妙的事情牵扯其中而遭治罪。

日久,细心的官员们观察到这么一个细节,每每朱元璋要杀人时,会把玉带拉到肚子以下,如果玉带高挂在胸前,就表明朱元璋情绪不错,不会杀人,所以大家都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一看到朱元璋不动声色把玉带置于肚下,便都吓得面无人气,一个个两腿发软,不知道厄运会落到谁的身上?

目录
目录

作品相关

第一卷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默认
行 间 距 默认
保 存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