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第二十二章 白狐媚色迷书生 张三丰玄剑留情

作者:马星辉 | 发布时间:2018-03-20 10:26:42 | 字数:9971

无根树,花正繁,美貌娇容似粉团。

防猿马,劣更顽,挂起娘生铁面颜。

提出真龙真宝剑,摘尽墙头朵朵鲜。

趁风帆,满载还,怎肯空行到宝山?

--张三丰词《无根树》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2年)福建邵武,道峰山。

山高林密,奇峰怪石、层峦叠嶂、雾霭蒙蒙。前面书说到起了别朝之意的张三丰,辞别了明太祖朱元璋,归隐山中林野,几番圣召不出,只知日诵洞经,一心向道。大部分时间在武当山行道修景,为恢复武当山被元兵破坏的庙观奔波忙碌,时而因眷恋家乡的山水,也会悄然回邵武在武阳峰、留仙峰、翠云峰修炼,包括到张家的风水祖地道峰山一走。

却说在邵武道峰山的云灵洞中,有一只修行了五百年的白狐精,说来此狐狸精彼有些来历,它既不是胎生,更不是卵生,湿生,乃是化无形而生。道曾曰:“宇宙之中,万物有灵,永恒不灭;灵依物显,物因灵而灵。”这只白狐禀承精气金火,受原始阴阳,在这大山中朝吞日液,暮采月华,饮霞吸露,孤独修行,算是一个受尽万般辛苦而得道的白狐精。只可惜它虽能变幻人形,呼风唤雨,神通广大。但因无大道、正道指引,终难成正果、无法登仙班之列。虽如此,这白狐倒也自由自在,不怕阎君不怕天,行去随心所欲,无人能拘束于它。

说来世人有许多不信,这大千浮生世界有狐狸也不知多达百万数,为何有极少数的狐就会成精成怪?岂不知:天地间有四生,六道。四生便是胎生、卯生、湿生、仙生;而六道便是仙道、佛道、鬼道、人道、畜生道,修罗道是也。如若投托得胞胎好,一生就有好结果;投托得胞胎不好,就没好结果,这便是有因果反复、报应轮回,显天地无私的道理。诸君如若不相信,在下说个例子来听听,这事有发生地点、有世人目睹为证,绝非是凭空杜撰而来。就在本洪武年间,在扬州湾头东乡地方。一日下午时分,太阳朗朗、晴空万里,突然间阴云四合,大雨倾盆,只见闪电如剑,雷声似鼓,雷电交加,盘旋在头顶之上,久久不肯离去。在野外的众人慌里慌张寻找躲避处,正在惊悚间,听得霹雳一声巨响,雷霆竟将一头耕牛击死在田内。

少刻云散雨止,远近的人从避雨处出来,发现天雷击死耕牛,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从来只见过天雷劈房、劈树、劈歹人,没见过天雷来劈耕牛?便都拥挤来看,只见牛身竟被雷斧齐齐破开,五臓见天、血流满地、其状令人惨不忍睹。众人见状议论纷纷,心中皆愤愤不平,忿忿不止。其中有一秀才仰面对苍天高声喊道:“耕牛是诸畜牲内最有功于人的,每日耕田耙地,千辛万苦,到后来年老体衰,连皮肉筋骨都供人使用,最是为有功而又可怜,它有何罪过?那朝中有许多大奸大恶之人,市井中有为非作歹的不法之徒,为何天雷不去击他们,却击此人间最苦之牛?”说罢,从随身所带的袱中拿出笔砚,在耕牛身上愤懑写道:“天雷无道,不去朝中击奸臣,反来田内打耕牛。”

众人都说批得有理,批得好!正在略感出气之时,忽见天空中又涌动乌云一块,这堆黑云疾来如飞,只片刻时间就罩聚于众人头顶之上,复又一个惊天之雷“刮刺刺”作响劈下,震得众人都惊跌在地。少刻,大家心惊胆颤地爬将起来,再近前一看,雷复响起仍是为牛而来,那牛身上秀才所批的二句话之下,竟是雷神用朱笔写了二句批语,上云:“他乃唐朝李林甫,十世为牛九世娼。”

秀才与众人看罢大惊失色,怔怔地愕然了许久,方才知道这只耕牛乃是前朝奸相李林甫变的。它当要受尽当牛的万千苦楚,再加雷斧横劈而死,原来是以报宿世之恶也。唐朝至今这许多年,尚未报完,让人惊叹不已。可见恶人果报填还,不仅仅只在当朝就算了,还应在屡世不止也。

说罢这个典故,书归正传。先前说过,道峰山的这只白狐彼有些来历,前因后果且听在下细细道来:屈指算去,这也是唐朝唐玄宗时的事,当年他下诏全国各地选妃嫔,有福建仙游藉美貌女子江采萍被高力士选入宫中,唐玄宗见这福建女子长得如花似玉,娇媚动人,甚是喜出望外,龙颜立时大悦,便十分宠幸于这江采萍。由于江采萍十分喜欢梅花,故唐玄宗便赐她为梅妃。这梅妃年方二八,青春杨柳,活力四射。而且聪明无比,下笔成章,自比谢女。平日淡装素服,姿态明秀、清奇艳色,真正是一位少见的绝世美人、人间佳丽,得唐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只是后来有另一大美人扬玉环入宫,即杨贵妃,玉环乃是她小名,祖籍弘农华阳人,生得丰肌玉体,艳媚异常。虽与梅妃体格不同,但二者各有不同的韵味诱人,乃是一双绝世美貌之人。但常言道,男人好新鲜,从这一点说,后来者杨玉环甚过日久的江采萍。杨玉环28岁那年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明皇以杨贵妃更是:三千宠爱集一身,君王从此不早朝。

然而,俗话说,男人是一山难容二虎,女人是一夫只可一娇。而且世间的男人有三淫,妇人则有三妒。这三淫是“才子淫”、“荡子淫”、“凶荒淫”,女人三妒则是情妒、色妒、恶妒。世上的女人都天生好妒,而且那一种妒嫉之念,都是让人想都想不到的妒法,使出的手段,做出来的方式,往往是出人意料之外,就在前不久,当朝的驸马爷裴选乃是天性风流多情,色胆包天之人,竟敢偷了驸马府中一个貌美侍儿,却不想做事不密,露了马脚。被夫人宜城公主知道后娇颜大怒,不由得妒火中烧,难以按捺,将那偷情的侍儿杀死还不解气,竟独出心裁,剥其阴户的阴皮,蒙在驸马爷裴选的脸面上,并命老公带阴皮出厅判事。那裴选做了坏事自然理亏,更迫于宜城公主的淫威,自是不敢不从,只得脸上贴着这片阴皮出厅判事,其辱难当。此事后来被皇帝得知,龙颜大怒!虽然对驸马爷胆大妄为偷情之事大为恼火,但对女儿如此行事,更觉丢尽了皇家脸面,实在是有伤风化,贻笑于民间。不得不将宜城公主治罪。

当时有人取笑道:“不知这片阴皮,是横蒙在脸上,还是直蒙在脸上?若是直蒙的,露出了鼻子,横蒙的,露出嘴巴,况且又不端不正,连着鬓发髦须,甚是夹杂难堪。”似宜城公主这样对待老公的刑法,真是前所未有,旷世未闻,让天下人耻笑之极。所以说这女人之妒,实在是不可想象。

理所当然,这梅妃与杨妃两个女人入宫争宠见妒也是正常,从外貌而言,两人均是沉鱼落雁,牡丹芙蓉,各有千秋、不差上下。两个大美人初时在表面上还互相表现惺惺相惜的样子,到了后来逐渐露出了真面目,自然是两美不并立,两大不并存。二人彼此由嫉妒而生恨,私下里各尽手段攻击对方。最后竟至连见面碰到,都互相怒目避路而行。但杨贵妃性恶而有智,梅妃生性弱而柔缓,她自不是杨贵妃的对手,常常被杨贵妃所欺。

后来梅妃终被杨妃用计寻到一个大过失,被唐玄宗迁到上阳宫,被打入了冷宫。但实际上唐明皇虽宠爱扬贵妃,但也忍不住时常思念梅妃。一日晚间,唐明皇悄悄命一个小黄门以戏马一匹,秘召梅妃于翠华西阁相见。

梅妃打入冷宫已数年,许久不得见唐明皇一面,以为此生无望。如今得见天颜,能够感旧叙爱,自是悲喜不胜。二人略饮酒筵后,迫不及待地旋入帐帏,尽恣其恩宠之乐。常言道,久别胜新婚,这一夜唐明皇与梅妃巫山云雨,风卷数番,二人如胶似漆,蝶恋花枝,缠绵不已,胜过新婚燕尔。不觉一下子便金鸡啼明,旭日东升在即。二人正叹欢娱嫌夜短之时,忽然,有左右侍婢在房外惊慌失声地禀奏道:“杨娘娘已到阁前,不知怎奈何于她?请皇上速作决断。”

身为至高无上的大唐天子唐玄宗闻讯,也不由得有些慌张失措,急急披衣坐起,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只好抱梅妃藏于床幕间。

少刻,杨贵妃已行到御床之前站定,但见她怒气冲冲,两道柳眉倒竖,杏目圆睁,厉声喝问道:“听说那梅精在此逞媚,妖冶皇上,还不与我快快显身!”

唐明皇在帐内应道:“那梅妃不是早已打入上阳宫,贵妃为何明知故问?”

杨贵妃虽是娇横,但自不敢过份恣意妄为,压住心中的怒火道:“这么说是宫人谎报消息,但我知皇上常思念于她,今日何不诏她来同浴于温泉宫。”

唐明皇在帐中回应道:“朕彼久已放废于她,不可行并浴之事。”

杨贵妃在帐外面冷冷一笑,再三请唐明皇宣诏,唐明皇只是搪塞,不肯宣诏。杨贵妃无奈,恐万一消息有误,不好收场。便拿眼向御床下仔细察看,果看见梅妃的一双金凤绣鞋在地,顿时有了底气,不由大怒道:“榻下怎有妇人遗履?而且床几前有残肴狼藉,夜来是何人大胆侍寝皇上欢醉?以致今早君王日出而不视朝殿。请陛下可速速起身,尽快出见群臣才是,妾在此阁等候龙驾回宫。”

唐明皇见行藏露出马脚,杨贵妃勃然发怒,自然心虚不已,一时想不出什么招数应付?干脆把衾被一拽,翻转身向内,恼羞成怒地大声命令道:“小黄门何在?且去诏令文武百官,言朕今日有疾,不能临朝!杨爱妃你也回宫去吧!”

杨贵妃见唐明皇恼羞成怒起来,想想毕竟他是皇上,自己不敢太过于放肆,只好就此收手作罢,怒容满面,忿忿地领着一干侍女回宫去了。

事后,梅妃见唐明皇如此惧怕杨妃淫威,自知无有出头之日,想想不觉长叹短吁,伤心落泪,作《楼东赋》一首,其哀怨之情,跃然诗中。杨贵妃闻知梅妃《楼东赋》内容,遂又玉颜大怒,向唐明皇施加压力道:“梅精久贬,今以文词发泄,出言极为怨恨,不可坏了后宫规矩,乞求陛下赐之以死。”

唐明皇满面通红,神情尴尬,吭声不得,心中明明牵念怜惜梅妃,又舍不得杨贵妃的娇姿万千,相比之下杨贵妃不仅丰腴可人,床第功夫也比梅妃胜上一筹。所以更恐杨贵妃醋妒大发,冷落了自己。真是左右为难,既不敢宣召梅妃,也不敢得罪杨贵妃,只得好言相向,朝杨贵妃尽赔不是。

后有日本国进贡珍珠一斛讨好朝廷,唐明皇密令小黄门悄悄赐与梅妃。而梅妃自有上次翠华西阁受辱之事,对唐明皇的一点希望早已万念俱灰,逐不肯受之,只是含泪赋诗一首,让小黄门带去回复于唐明皇,诗曰: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镇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唐明皇看罢此诗,感到心中惭愧,觉得确实有些对梅妃不住,却又无可奈何,只是长叹不已。可怜梅妃一代美人,就此在冷宫伴着孤灯消逝美好的青春。

后来安禄山叛乱,唐明皇只带着杨贵妃匆匆出逃,遗梅妃于上阳宫不顾。不久长安城陷,乱兵拥入上阳宫夺金寻美,梅妃心中早有准备,恐受乱兵之辱,在一片混乱中,她用一柄锋利短剑刺入自己左胁下,顿时血喷如泉,一代丽人才女就此命归黄泉,香消玉殒,不在人间凡世之中。

美人梅妃在阳世间消亡后,她的真灵不灭,三魂漂渺,七魄散晃,随风闪忽,荡荡悠悠,径直来到阴司地府阎罗王案前,其怨艾之气,弥漫了整个地狱阴间,连鬼叉见之都避让三分。此事不由惊动了阎罗天子,当下阎君升殿坐堂,朝下面厉声喝问道:“外边是何人这般哀怨?竟然扰攘得阴间如此不安!”

外面的鬼叉们见阎王爷发火,便领着梅妃进殿复命,她见是阴间阎罗王爷过问,当即报上自己生世一切,阎罗爷听罢沉吟,对梅妃甚是同情,但无奈那唐明皇乃人间天子,皇宫家事,阴间难以干预。便判道:“那唐明皇与杨玉环当有六世夫妻之缘,后转世唐明皇为女,杨贵妃为男,轮回过后仍是夫妻缘分,这乃是天数所致,我阴间皇帝也管他不得。汝梅妃一代美艳,生前怨望过甚,已乖人道之常,死后又妄陈君过,本应堕畜生之报,合无转世为胎,应堕毛群之中,等候一百年后真心反省改过,才可还复投胎为人。”

梅妃闻之悲泣道:“阳间受辱,阴间被冤。小女虽然有错,难道杨妃她就无过?天道不公也!小女子实是不服矣!”

阎王爷道:“今日若不将前因后果与汝说明,你那晓冤冤相报之理?”遂令罚恶判官取过“冤报簿”过来,掷地于梅妃江采萍阅之。梅妃跪接细览,见一页上写着:“江采萍前生,姓梅名女,与杨玉环前生,姓李名月娥,二人相交至好如同姐妹,后梅女与李月娥之夫私通,欠下情债一笔,故李月娥(即杨玉环)相讨报仇,才有了今世的杨,江二妃之争,江采萍打入冷宫,杨玉环得宠唐明皇,且他们二人三世为夫妻,以罚江采萍当初夺夫之过。”

梅妃阅罢含泪叹道:“如此说来,那杨妃真是我前世的冤家对头了?”

阎罗王道:“任何暗室屋中所作亏心一事,我鄷都之中早已闻录在案,若雷见电,纤悉无遗。故阴阳虽然间隔,善恶无不彰显。但念你五百年前为上界鹤神之根,性灵不昧,且在安禄山之乱中能因情守节,烈女贞洁,令人敬佩感动,莫若我网开一面,即送你去阳间一处好人家转世如何?”

梅妃闻言泪流满面,摇头长叹道:“感谢阎君的一番好意,但我已为人数趟,深恶人间阴险,人之狡诈狠毒,早有领略那凡尘中人的虚伪,皆貌似彬彬有礼,胜过万物,却还不如无衣毛群之类,我江采萍宁愿做禽,也不愿再转世为人。”

阎王爷闻言惊愕,不相信道:“你此话可是真心?殊不知能投胎转世为人乃是有造化的事,你怎会弃之而去做它类?”

梅妃神情坚定地道:“禀阎王爷,小女乃是真心话,如若阎王爷你肯发善心做件好事,就让我化作家乡的一只山间野鹤,我宁愿孤独寂寞潜心修炼,五百年后,或许有缘能修成正果,上天怜见则个,能遇仙点化,解凡升天也未可。”

阎王爷听了梅妃江釆萍的这番诉说,频频点头道:“说来也是不无道理,大千世界,茫茫浮生,只知沉沦欲海,冥溺爱河,恣气猖狂,逞财势焰,争得勾心斗角,你死我活,哪怕就是到了阴间,还念念不忘肉身贪欲,要尽快返回尘世图那人间快活。难得你能如此看破看透红尘,我今日就逐你心愿也。”

梅妃闻言欣慰,跪拜在地再三感谢!阎王爷当即在“生死簿”上硃笔批砂,口中发出阴间御旨,说声:“去也!”只见一阵青烟升起,江釆萍顿时化为一只白鹤,赶在金鸡未鸣之前,疾疾向东南方向的家乡--福建仙游县飞去,

不曾想那阎罗王被江采萍情至所动,一时粗心大意,未去算准她路上行程所需的时辰,所以梅妃只行到福建境内的邵武道峰山时,不想金鸡三声啼晓,天际已放出亮光,江釆萍此时鹤身还未定形,靠的只是阎王爷的一臂之力相助。东方既亮,即要消遁隐形,当即梅妃从半空中跌落在尘埃之中,更没料到的是,正巧跌至道峰山的一个狐穴之中,梅妃落地顿化身为一只浑身雪白的狐狸,叫苦不迭。虽然是化生而成,但口中不能言语,只是发出一声声哀怨的鸣叫声。

梅妃生前天性喜梅爱鹤,只以为能回到家乡,闲伴山水梅林度生,没想到如今却变身为异乡的一只白狐,说来自己真是命运不济,坎坷多变。正自哀怨中,耳边突传来一个声音道:“梅妃莫怪!是我粗心大意,时未算准,害你白鹤不成变白狐。”梅妃闻言,想要说话却又无法出言,只是泪如雨下,其状可怜。

那声音又劝她道:“一切乃定数,你好自为之吧!我先去也。”

江釆萍听出那口气似是先前阎君声音。自知命运如此安排,无可改变,只好从此在这道峰山中修生养性,五百年后果然修得了一些道行,不仅能开口说话变化人行,而且识天文地理,行江湖奇术,甚是神通广大,只是眼下未遇仙人点化,暂时难成正果之身不言。

道峰山下。吴家庄。深夜之时,月上东山,翠荫满目。

却说在道峰山下有一个偌大的村庄为吴家庄,庄中有位吴明基的人家,在当地算得上是个富足的财主,生有一个独苗儿子,名汉生,时年一十八岁,中得乡里秀才,生得面白齿洁、英俊倜傥,父母视为明珠,百般呵护着力培养,期望他好好读书,将来能出人头地,荣光耀祖。这吴汉生自不敢有负父母教诲,只一心寒窗刻苦、勤奋读书,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

这天夜深人静之时,父母及仆人们俱已早早歇息,只有他独自一人还在单独设在后院竹林中的书房内秉烛夜谈,不觉正史看得疲倦,想休息调剂一下,便拿起藏在枕头下消遣的言情小说来看,不期读到那描述赤裸裸的男女之情时,觉得面红耳赤,有些心旗荡漾,想入非非起来,继而做出了手淫的难堪事……,说来年轻人血旺气足,有此冲动反应,这也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

不曾想自古言道“人心但有邪念一生,脏物便会乘虚而入。”也是合该有事,这夜恰逢梅妃所变的白狐精正巧从村庄路过,看见书房夜深还有灯光未息,知这附近人家只有吴家的独子吴汉生在刻苦攻读,心中早对他甚是敬慕,此时听从书房内传来吴汉生那异样的气喘吁吁声,不觉也惹动了自己许久未有过的春情骚动,实实有些忍耐不住了,便情不自禁地向头顶上的北斗星方向拜了几拜,摇身一变,宛然是一个当年的宫中梅妃再现,长的明眸皓齿、粉脸桃腮,光彩照人。但见她柳腰依依,轻移莲步,袅袅婷婷地来到吴汉生书房外停下,伸出玉手轻轻捅破窗纸,一双媚眼尽往里面偷瞧,那屋内吴汉生自慰的情形更让她情欲难忍,于是伸出玉手轻叩房门……

却说吴汉生因看男女言情小说,阅到色情处时感到情欲难忍,便行起那不得已的苟且之事,正在欲罢不能之时,忽听得有人在轻声敲门,不由吓了一大跳,赶紧手忙脚乱地穿起衣裤。他初以为是错觉,复侧耳细听时,又似有敲门的声响,他感到奇怪,如此夜深之时,父母及其他人都早已入睡,是何人深夜到此?便整了整衣衫起身把门轻轻打开,但见月光下婷婷玉立着一个绝色女子,长的真是个如诗中描绘那样:“轻风拂拂罗衫动,发松斜溜金钗凤,袅袅二八腰,婷婷无限娇。”把个吴汉江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神魂尽失,想不到在这乡下粗壤之地,竟有这等连繁华京都中也难寻的美人儿。

吴汉生生恐是自己走火入魔看花了眼,连忙转身拿起书案上的灯盏近前一照,眼前明明是个绝色美人不虚。常言道:灯下看美人,美更是有不同。只见她:巧挽乌云、天然俊俏,淡抹脂粉、绝世姿容,端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惊艳。可能是受了夜黑惊慌、行走急忙的缘故,脸上雪白的肌肤渗出香汗津津,带出了娇弱之态,更觉得她的妩媚可爱。吴汉生见之,顿生无限怜爱之心,恨不得立时请她入屋,与她粉脸相偎,香肌相亲,来一番男欢女爱。

梅妃见汉生果然开门迎她,心中暗暗欣喜,却作出一副惊恐样,汗津津、羞答答地行了个礼,半扬起翠眉,轻露出玉齿,轻喘着气儿,娇滴滴地开口道:“哎呀!多谢这位公子能开门纳客!但既诚心待客,为何不请奴家进门?外面夜黑得让人心惊害怕呢。”

吴汉生闻言,忙不迭更地说道:“哎呀!失礼!失礼!请小姐快快进屋。”

梅妃闻言,便粉面羞矜含笑,轻移莲步走进房来,吴汉生反身顺手就要把门儿关上,女子见状忙阻止道:“公子且莫要关门,夜半三更,孤男寡女,授受不亲。让睢见了岂不是有闲言碎语?”

吴汉生刚把门关了一半,见她如此说道只好停下,但却难捺心中欲火,嚥了嚥口水,强忍住了道:“哎呦,看来是小生欠虑了!却不知小姐从哪里而来?怎地半夜三更孤身一人到此?”

梅妃解释道:“奴家乃福建仙游人,姓梅名玉可,前不久只因父母体弱多病,得高人指点说应来邵武的道峰山治病养生,暂时借住在天成奇峡一个猎户人家。今日小女因贪看这四处的山林景色,不觉渐渐走远迷失方向,天黑时竟寻不着归路,在这荒郊野外四处碰撞,越走越害怕,所幸见你这处屋有灯光,知有人家在此,故冒昧而来敲门。此时此刻说不定我父母都心急死了,定会派人寻找而来,故你不必关门,一来以免落人话柄,二来也好为寻我的人显亮指路。”

梅妃一番话说的合情合理,让人听了丝毫不起一点怀疑之心。常言道:“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但凡人若遇见美色迷了心窍,便把情理二字抛在了爪哇国,。也不去想想一个闺中娇女,黑灯瞎火,独自一个焉能奔走这许远的荒野之路,深夜来到此处?此乃人之懵懂着迷女色不能免也。故吴汉生见了这美女子早已是口干舌燥,迷了心智,心里只想着如若与这眼前的娇人儿成其好事,哪怕就是死了也是值得!只是听她方才的言语,知她是个良家小姐,吴汉生不敢轻举妄动造次而已。

当下二人在屋内分别相坐,规规矩矩地坐了有好一会儿,却不见有什么人来寻,外面忽然一阵风起,把屋内的火烛吹得忽明忽暗,火舌直摇晃不止。吴汉生见状乘机言道:“外面风大,恐吹灭了火烛光明,莫若还是关了门吧。”

梅妃见说,神情显得略为迟疑了一会,才点头道:“看来我爹娘是一时半会寻不到这里了,奴家只好打扰公子一夜了。外面风起,莫要让公子却受了风寒,那就把门关了吧。”

吴汉生心中窃喜,连忙起身把门关了,火烛稳住后,书房内顿时亮堂了许多,回头见那梅姬双目含情,秋波横溢,在明亮的灯光下,姣丽的脸庞,白玉般的肌肤,浑身上下无不尽显一个女人的妩媚动人,吴汉江看得欲火难忍,终是忍不住地“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哀求道:“小姐如此绝世貌美,让小生羡慕万分,如能与小姐成其好事,终生无憾也!且今日奇遇,定是天赐良缘,还望小姐成全汉生则个!”

梅妃初时显得难为情,作娇作痴地不肯答应,最终半推半就了一会儿,才由不得地叹息一声道:“不瞒你说,公子如此潇洒倜傥,奴家也生敬慕之意,只是我今日到此乃迷路所至,如若轻易失身,让人笑我是不洁之女,你真是有此坚意,明日可使人说媒于我父母,一切需等元礼定后才可行好合之事。”

吴汉生听得此话,心想她果是个贞节女子,不由肃然起敬。但更是欲情难忍,指着火烛发誓道:“小姐尽可放心,明日我便求父母使人前去提亲。火光之中有神明,我汉生此生若有负于小姐,出门在外身死盗手,尸骨不得还乡。”

梅妃连忙制止道:“公子莫要发此重誓,让奴家心中好是不安也。我也度量你不是个薄幸之人,只是你我都有父母在堂,若一边不从,这事也是难成,那时欲从君不能,欲嫁人其身已失,叫奴家如何是好?”

吴汉生一再发誓诅咒,说不管有怎样的情景出现,此生都非她不娶!哪怕在世不能做比翼,来世也要作连理枝!汉生见梅妃被他言情似有感动,便一边说着,一边展开罗帐,铺开锦被。果然梅妃不再推就羞矜,一切尽让汉生所为,二人相拥着入床榻帐内,说来吴汉生还是个处子,此生从未接近过女子,今日初次遇到如此美人儿,手脚忙不迭次,也顾不得放下帐钩遮羞,便猴急猴急地骑上了梅妃的身体,惟恨解衣宽带动作之缓慢。梅妃见状心中早是喜不自禁,表面上却轻叹一声,假装抵挡他不过,便侧脸低眉任由他解衣脱裤,待脱到她里衣内裤之时,梅妃又假意使劲挥手相拒了一番,便浑身酥软放松,终让吴汉生把她脱了个精光,二人白晃晃地滚成了一团……

这一夜,二人你恩我爱,风流情态不必细述。正是:俊男美女,干柴烈火,如鱼得水,如漆似胶。从来是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二人一番风雨之后,都还觉得意犹未尽。梅妃理了理凌乱的鬓发,作出一副有些后悔的模样,不无埋怨地娇嗔道:“咳!也是怪奴家一念不坚,此身今日失于郎君之手。你倒是逐了心愿,此事若万一传开了出去,让我父母如何做人?”

吴汉生闻言,立时心疼梅妃为他受了委屈,便轻言柔语地好是一番抚慰,又问道:“但不知你父母在此要住多久?莫若天明之后,我就让父母让媒人上你家去求亲,绝不让你受一点委屈。”

梅妃先是高兴地点头同意,继而想了想又摇了摇头道:“这恐非是易事,父母就我一个独生女儿,自小把我当心肝宝贝看待,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早说过要把我许与一个显赫人家嫁出,想去怕是不肯轻易答应你一个乡间富户?若去提起此事遭到拒绝,反成了你、我的间阻,莫若咱们就此暂且相处下去,或还能与你多处些日子,所以婚嫁之事,我看还是从长计议为妥。”

吴汉生急道:“不行!你我就是无缘连理,怎能让小姐担惊受怕夜夜赐顾?”

梅妃媚笑道:“让我夜夜来此,这或是不能够?所幸我不与爹娘同房,行动还算方便,从今后,奴家只要有倘可脱身机会,断不会让你孤灯独处。”

吴汉生见说略感心慰,才点头同意说既然如此,只要二人能在一起相依相伴,一切皆听从梅妃的安排,只是怕这样多少有些委屈了她。

二人推心置腹地卿卿我我着,不觉窗外渐有些许的露白迹象,算来东方将曙,梅妃心惊,不待天明来至,便忙着要穿衣下床,欲要告辞而去。吴汉生却不肯放手,依依不舍道:“天色尚早,何必如此着急?”言罢,复将梅妃赤裸光滑的玉体搂住不放。常言道狐性最是淫荡妖冶,见汉生如此多情依依,梅妃当下自更是禁忍不住,便尽显出女性的无限风情,扭动着妩媚多姿的娇躯,将娇柔洁白的身驱紧紧地贴在汉生怀中,二人情不能已,忍不住再行巫山云雨,此番更比先前的交战猛烈了十分,直弄得两人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不已……

略久,梅妃抬眼望了望窗外,神情坚决地推开汉生,说道:“东方已明,可放奴家去罢。不然被人瞧见,我怎地做人?”

汉生仍不舍道:“我家乃处在村尾独立门户,此处僻静无人,你尽管放心,待我与你一同起身,送你出去便是。”

梅妃阻止道:“如若被你父母撞见也是不好!奴家也是羞死了。”

汉生见说不知怎样才好?有心把她留在书室,又恐被父母撞见;让她走又恋恋不舍。为难了好半会只得无奈道:“小姐欲归去,汉生也不敢强留,但你弱女子一个,独行于这山野偏僻的地方,汉生我实在放心不下。”

梅妃微微含笑道:“公子深情意重,奴家心领了!天将大亮,我看无有什么危险。不瞒你言,奴家虽是女流,但自小跟随父亲学得一些防身武艺,一般人等不是我的对手。你尽可放心便是。且我独自一人行去,即使有人撞见,尚不知我是何人,从何处来?若公子相随,岂不是告诉他们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汉生见说也觉得不无道理,这才放心地道:“想不到小姐还有须眉的本事,让小生着实佩服之至,只是小姐这么一去,让人感到心中空落落地,好不寂寞难熬,希望小姐莫忘昨天晚上的浓情蜜意,莫要成一夜情也。”

梅妃安慰道:“公子不用多作他想,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枕眠。奴家既然已委身于公子,当是缘份使然,我自会对你念念不忘,今天夜里一有机会便乘隙早来。只是公子要留意将门虚掩,免得到时敲门惊动了你父母家人。更希望公子谨慎行事,守口如瓶,即使是家中亲人亦不可露了行迹才是。”

汉生唯唯喏喏答应,保证不露一点口风,梅妃这才点头依依不舍离去。

目录
目录

作品相关

第一卷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默认
行 间 距 默认
保 存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