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第二十五章 滥发林木河水枯 玄玄立牌诫世人

作者:马星辉 | 发布时间:2018-03-20 10:36:57 | 字数:8605

草木无情却有情,丹枫乌柏可怜生。

登楼笑指寒山醉,倚槛初疑小雪晴。

真气已枯空有色,夕阳相对总无声。

峰间独爱梅花好,守白凌霜体自贞。

--张三丰词《红叶示人》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1年)秋天。邵南大山原始森林。

蚁出穴、鸟惊飞、禽惊慌、兽四逃。千百年的深山老林突然间被人打破了寂静,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森林大浩劫,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刀斧声在大山之中响彻云霄,一棵棵参天大树应声而倒,一片片原始森林发出痛苦的呻吟声。殊不知,这场灾难竟然是因为明朝大兴家具之风而祸起萧墙。

且说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四海逐升平,百姓始安定,生活朝小康,诸业皆振兴。其中包括江南重镇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大兴土木,建造住宅,私家园林建筑遍布苏州城内外。而有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明代私家园林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建筑的典范和代表,于此又衍生出诸多的讲究来。

在大建园林楼阁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还兴起了高档家具的罢摆。毫无疑问,这是那些官户人家、富豪绅士,饱暖思享用,讲究起居生活、家庭摆设,显示富足优越。中国从隋唐开始便开始讲究家具的精美和质量。到了明朝之时的家具更显得与众不同。达到了一个从所未有的顶峰,其家具特点是造型简练、以线为主,结构严谨,装饰适度,木材坚硬,纹理优美。所造的家具,其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它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不仅如此,明朝家具的卯榫结构也极为讲究,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

家具的装饰手法更是多种多样,雕、镂、嵌、描,都为所用,装饰用材采用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这些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珍贵木材。这些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明朝特有的审美趣味,以及独特风格。所以明朝家具的形式与功能均达到了日趋完美统一。当然这种家具价格昂贵,一般百姓是无法享用,只是那些达官贵人追捧的奢侈品。

却说在禾坪镇以及邵南一片方圆几百里之内,乃是一片片原始森林,古树郁苍,林木葱茏,青松翠柏,绿树阴浓,其中不乏珍贵树木,有花莲木、红木、黄花梨、鸡翅木、酸枣、樟树,红豆杉、楠木等这些极为稀少而珍贵的树种。

邵南一带不仅仅是在大山中才有这些盘根错节的古树,而且在几乎所有村庄的村头村尾必有几棵老树盘结,或是千年老樟树,或是千年银杏,或是千年的红豆杉,这些珍贵的树木,棵棵枝叶茂盛,郁郁苍苍,叶稠阴翠。

邵南一带能有这满山遍野的林木葱茏,盖因人们从祖祖辈辈起就知道这树木的重要,老人们一辈辈不仅留传下来“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功德,更谆谆告诫子孙们:“人是靠水活命,水则靠树留存,一棵大树就是一个小水库。”有了这些大树,保护了土地植被,雨多不涝,久旱不干,雄厚的大山和茂密的森林乃是百姓们一代又一代的衣食之源,立业之本。

很早的时候在留仙峰的峰顶上是缺水的,需要到山底下挑水喝,上下来回一趟要一整天,甚是辛苦万分,所以没有人住。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是谁在峰顶上种下了树,形成了茂密的山林,峰顶上也就有了道观。其中有六棵近千年的红豆杉,长得郁郁葱葱,其盖如亭。粗壮的树身要三个人伸开胳臂才搂得住,常年枝密叶聚,生机勃勃,连树旁的青草,也长得如茵如丝,百草丰茂。树下有一汪清泉汩汩冒出,足够供上百人生活用水,盖因有这几棵千年红豆杉的蓄水本事,哪怕你百日大旱,那眼泉水仍是溢水而不枯。所以大树有“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的神奇之功能。这乃另话,且按下不表。

傍晚时分。邵武知县家中。

却说这天傍晚,邵武知县李信忠府中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此人约四十开外年纪,大腹便便,衣着华丽,长就一个大圆脑袋,嘴上的胡须稀稀朗朗,其貌不扬,獐眉鼠眼,却一身绫罗绸缎衣着,行状极为神气十足,财大气粗。他叫王仁义,乃是江南的一位大富商,原来是做丝绸布匹生意,发了大财,如今又兼做起了家具生意。

李知县闻报是苏州富豪来拜访,连忙迎至大门外,二人相拥着进了客厅,一番言语客套过后,李知县侧着身陪着笑脸问道:“王老板乃江南屈指可数的首户,如雷贯耳,那苏州更是人间天堂,繁华的享乐之地,不知从千里迢迢的苏州来到邵武这偏僻蛮野之地有何贵干?”

王仁义微笑了笑道:“哪里!哪里!贵县乃八闽之福地,不仅山清水秀,而且民风纯朴。苏州城虽说是繁华热闹,却比不上这里的清闲悠哉哩。不瞒李大人你说,我这次来邵武,一是来消闲则个,在享受山水,观光乡俗的同时,顺便也看看是否能为贵县做点什么生意?”

李知县正在为邵武的财政拮据苦恼,为上司催粮催银的数目相差甚大而头疼,一听王仁义此言,神情顿时大悦道;“哎呀!王老板富贵之体不辞辛劳,能屈尊到陋县赏脸,真是荣幸之至!只是邵武乃一个穷壤小县,不知有何物产能让王老板你看得上眼?”

王仁义道:“呵呵,这你就谦逊了,贵县的木材、毛竹、茶叶,红菇、香菇、中草药等都是好东西,我可以好价格予以收购,运往江南一带,不愁销路。”

李知县一听大喜道:“这真是太好了!说来惭愧,近年来拙县的财政税收有限,常常捉襟见肘。都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想为当地百姓做点好事都难,如若王老板能助拙县一臂之力,定然感激不尽。”

王仁义道:“只要你我真诚合作,肝胆相照,我保你在位上政绩显现。说实话,不仅仅是这些山货在苏州一带有市场,还有更赚头的大生意可做。”

李知县一听来劲,问道:“还有什么大生意可做?你说来听听。”

王仁义道:“如今江南一带盛行硬木家具,而且价格卖的甚好,利润十分可观,连那海外之国都到中国来争相购买,只是所需的家具要上好的木材制作,据我所知贵县邵禾坪、肖家坊一带珍贵树甚多,如能砍伐一批运到苏州,定能赚个钵满盆满。”

李知县拍腿道:“这有何难,邵武别的没有,可树木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

王仁义道:“李大人先别夸口,做家具必须用阔叶树,且最好是像楠木、花莲木此类的树木,越大越直越好!如若真砍伐起来,不知可有阻滞否?”

李信忠点了点头,作出一副不无担心的样子道:“你不说我倒是把它给疏忽了,真还是有些麻烦哩,此地人甚是爱惜树木,砍伐大山里面的倒没什么问题,只是村庄附近的那些大树木,乡民皆把它们当作风水树保护,不去砍它便是。而且这些大树都乃上百年的珍贵大树,砍之是有些可惜。”

王仁义笑了笑道:“我已预知到了这一点,实话告诉你吧,为了不使你做事为难,我来邵武之前,已先到建州府拜见过知府大人。所以你不用担心上面会有任何的压力。”王仁义说到这停下话语,朝旁边的跟随摆了摆手示意,随从捧出一个用红绸布包着的小木箱,王仁义将箱子打开,顿让人眼花瞭亮,满满一箱的金条金光闪闪,顿使满屋生辉。

王仁义看着李知县一副吃惊的样子,微笑着言道:“这仅是送给李大人的一些茶资,请予笑纳!至于将来的木材钱款另当奉上,分文不差。只请李大人放榜告示,告诉四乡的民众,在我砍伐的同时充许乡民自行砍伐,高价收购,定不让乡民们吃些许的亏。”

李知县看着眼前那金灿灿的金条,又见王仁义考虑周全,开出的条件优厚可行,当即一口答应下来,以县衙的名义发出告示,由县衙征集民夫二百人,供由王仁义役用,同时允许乡民自行砍伐卖材。二人商议妥当后,李知县安排丰富宴席,尽情款待王仁义这个江南的大贵人。

不几日,由王仁义手下及县衙公差带领着夫匠二百余人持斧带锯,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邵南的深山老林,进行大肆砍伐,有了开篇所说的惨不忍睹的景象。平日里寂静的山林被四处的砍伐声所打破,鸟儿们惊得扑翅飞起,地上的众多禽类也惊慌失措,奔逃而走。那一棵棵参天大树应声倒地,尽截去树杈支干,均锯成了一段段两米长短的木头,堆集成垛,待运江南。

邵南的百姓们突见这些如狼似虎的砍伐队伍,如此粗暴蛮横地滥砍滥伐,先是愕然吃惊,继而愤怒不已,祖宗留下的大树被他们如此滥砍乱伐,自是心疼不已,便纷纷上山前阻止砍伐,但有县衙官差随行保护,而且出示了衙门的批文告示。众人一时做声不得。紧接着,邵南的本地混混们也雇人三五成群,持斧扛锯加入了砍伐的队伍。四乡的百姓见有官府的同意,又根本阻拦不住砍伐树木的行径,一些初时反对砍伐的乡民见拦阻不住,又禁不住这高价收购的诱惑,干脆也加入了砍伐的队伍。一时间砍伐声声,山野沸腾,一棵棵、一片片大树尽被砍倒,先是几百年树龄的阔叶大树遭了殃,后是几十年、甚至才十几年的树木也尽皆被砍光。及至后来大山的珍贵树被砍之贻尽,转而蔓延到村庄附近的风水林,仅仅不到半个多月的时间,邵南一带方圆百里之内,除山高悬崖、斜坡之处的大树无法砍伐外,其余均难逃一劫,树木荡然无存,原先森林茂密,满眼青翠的大山被剥去了绿装,抬眼举目望去,成了癞痢头或是光秃秃的荒山一片,森林惨遭浩劫,邵南从此青山不再。

时在武当山的张三丰丝毫不知此事,待后来回到禾坪留仙峰闭关,被这山乡突变的情景吓了一跳,原本四处翠青的群山,要么是光秃秃的一片,要么是左一丛右一丛地留下一点绿色,像个难看的拉痢头,当下不由寻问当地一位老者:“怎么才几个月的功夫,四处青山怎地变成如此光秃狼狈?”

老者见问,不停地摇着头把事情的原由前前后后叙说了一遍。

张三丰望着四处树木惨不忍睹的景况,仰天哀叹道:“草木无情却有情,丹枫乌柏可怜生。官府无知令人恼!贪赃受贿令人愤!可乡民们糊涂愚昧,为了贪图一点小利,只顾眼前不想今后之事,亦是可悲!殊不知天灾将至也。”

张三丰的担忧果然很快地就应验了。上界玉帝闻之明朝为大兴家具,竟然毫无节制地滥砍滥伐林木,造成浩劫,使水土流失,动物流离失所,无处藏身,实在有失天道。遂降下两场大灾异,使久雨过后,又是久旱,以警示人间。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7年)的夏天,雨季来临,全国各地天降大雨连续一个月,终朝不停的雨脚,彻夜不散的云头,连续不断的大雨滂沱,使得雨水无处可蓄可存,大地立成一片洪涝,邵武也不可幸免。犹其是七月十四日至十六日这三天,天黑如墨,从清晨一直到晚上,从头天到第三天,天空中始终是暴雨如注,邵南一带万亩良田陷入汪洋之中,禾坪镇东、南、西、北四面的城墙均被大水淹至墙根有两米许之高,东、南两城门被洪水久泡后轰然倾塌,镇内千百间房屋尽被飘荡水中,所有财物俱为一空;男女老少皆附墙蚁树,逃生不及,被淹没者无数。由于山中大树被尽砍一光,土壤中原先那些如网状的树根皆枯死,不仅无法吸存大水,更造成土地植被破坏,大水从山顶冲刷而下,形成了泥石流,致使山坡倒塌,道路损毁,邵南一一带十余座石桥轰然倒塌,计有数百人猝不及防,死于山崩土陷之中。其惨重情景,有诗为证:

上天淫雨久涟涟,四乡百姓堪可怜。

青山黯黑云迷树,白地茫茫水连天。

柴米油盐均天价,民家用尽棺材钱。

到处凄凉厨灶冷,三歺不见有炊烟。

淫雨已过,算是天开了脸,乡民们花了整整一个多月时间,全力修复房屋、道路、农田、排水、整地,都以为总算挺过了这场天灾,可以喘口气了。可没想到祸不单行,久雨之后又遭久旱,连续三个多月老天没下一滴雨,大旱接踵而至。真是旱魃为殃似火加,郊原到处枯禾黍。田野何曾熟稻麻。种下去的农作物,全都枯黄了尾巴,继而稻田龟裂,四处焦土一片,不仅河流溪水干涸,连原来出水汩汩的清泉都没了水源。别说庄稼缺水,连人畜饮水都极度困难,每天各家各户要到离禾坪镇二十余里的深山里寻水,甚是辛苦难言。

禾坪镇的损失是邵南四乡中是最严重的,百姓们都道从来没有遭过如此天灾,先是洪水泛滥,旱地可行船,后是大旱肆虐,干得水田变石块。地无荒草树无皮,悲悲切切总啼饥。有钱的人带着家人和细软纷纷跑到外地躲灾,可众多的贫民百姓们却就遭了秧,只能困守家园,听天由命。村里村外到处是面色青黄,愁眉苦脸的人,只闻市井中啼哭之声,号饿之声,声震于野,最后亦有不少人担筐挑篓,携儿抱女逃难于四方,一片悲号皆哭泣,黎民逃散已无家……

却说张三丰在留仙峰峰顶的闭关室中整整有三个月,闭关出来后感到神清气爽,精神焕发。他信步来至观内时,那道观主持田道长见了他不无欣喜地道:“哎呀!张真人终是出关来了!这些日子可把我给急死了。”

张三丰惊问道:“何事让道长如此发急?”

田道长由欣喜变成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儿诉说道:“大师有所不知,在你闭关期间,闽北各地遭遇百年大水,连续降雨造成洪涝侵害,好不容易昐到天晴水退,紧接着却是久晴成旱,又是百年大旱而至,田地龟裂,河水断流,辛辛苦苦种下庄稼颗粒不收,人畜饮水困难十分。邵南一带更是夏粮无收,秋成绝望,严重之地成野径尘生,白茫茫一片,何见绿草青芜?更无鸡呜犬吠。乡民们扶锄荷铲立田头,一个个愁眉束手,有地难耕。烧香叩头求雨望天,一户户扼腕捶胸,叫天不应呼地不灵,村村绝大,断寒食之烟,男女老少,九鸟为形,鹄为面,饿的七分似鬼,三分似人,恋家者难逃一死。”

张三丰听了这番描述,大惊道:“此话当真?怎地有如此严重?”

田道长言道:“现有禾坪镇的乡民们推荐几位年长之人,上得留仙峰来,央求本道观派人下山祈福求雨,已是来此多日了,贫道哪得这等本事!而祖师爷又在闭关辟谷,不能上去打扰,今幸得你终于出得关来,还请祖师爷赶快下山设台求雨,四乡百姓干渴的已是燃眉之急了。”

张三丰知山下果是遇上大灾了,叹道:“邵武历来是人间洞福之地,别说百年大涝大旱,就是三十年大涝大旱都少见,有如此天灾当是异常也”

此时四乡的年长者们见到张三丰,虽然不知他是谁?但见他童颜鹤发,道风仙骨,其貌不凡,又见田道长对他如此尊敬,想他定是个高人,便都纷纷拥了过来,争相向他诉说山下洪涝干旱双重之苦。

张三丰心中明白这皆因今年滥砍滥伐林木所至,造成了天灾人祸。他沉吟了许久,无奈地叹道:“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也!此次水旱交加,乃上天罚惩所至,故设坛求雨也无济于事。”

听了张三丰这番话,众人不禁失望至极,人群中有个中年人心中不服,忍不住气愤地仰天骂道:“老天爷你瞎了眼,你王八蛋!”

张三丰闻之厉声喝道:“你骂老天爷!难道上天做错了什么?你为何无端发怒于苍天?”

中年人气愤道:“老天如此胡作非为,害得我们好惨啊!”

张三丰声色严厉地教训道:“你此言大错特错也!天道从来守矩,尽职尽责,日夜交替、四季分明、循环有序、风雨雷电、太阳月亮、山川河流、各司其责,眷顾人类、六畜平安、绝无恶意。苍天有眼,行事公允,绝不会胡来?从古至今,祖祖辈辈,从没人如此发咬牙切齿地骂天咒地,你这骂可是天下第一恶骂了,是要遭报应的!”

众人见张三丰教训的是,皆点头称是,那中年人神情恐慌,往地上直“呸”口水,骂自己是混蛋!张三丰缓和了一些神色道:“你们不去好好地思量一下,此次先涝后旱,百年不遇,与其说是天灾,莫若说更是人祸!没有我们大肆乱砍滥伐森林,何以至此?你们不去扪心自问,反省所作所为,反而责怪老天爷是王八蛋?天灾往往是人祸其中,不尊上天之道所至!”

张三丰见众人有所敬畏之情,又开导道;“说起来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能干的动物,人是近乎于神仙般的厉害和聪明,让所有的动物都顶礼膜拜,三呼万岁、伏首称臣。人就忘乎所以,常常自以为是主宰世界的万灵之长,法力无边,道行无限。从无衣无履、茹毛饮血、四肢爬行的动物演变成直立行走、能言善语、有文字有思维的物种,从被捕猎者成为至高无上的捕猎者,傲然于其它万物。可实际上在老天爷来说,却是弱小可怜而且无知的很。”

张三丰说到这里,见众人又有些茫然不解,便打了个比喻道:“我们人在看那小小的蝼蚁时,觉得蝼蚁很弱小很无知,而且很可笑。看它们匆匆忙忙,搬个不停,人只要手指轻轻一摁,那蝼蚁必死无疑。蝼蚁的生命存亡决定在人来说,是件非常轻而易举的事。只是人常存怜惜蝼蚁之心,不会轻易去伤害它。但如若蝼蚁们不知好歹,在灶台上爬来爬去,蚁空了物件,惹得人动起怒来,一桶滚水泼去,这成千上万的蝼蚁,顷刻间便化为一片死蚁。而人却不知,上苍在天上看我们人类也就同人类看蝼蚁一样,上苍要惩罚不听话的人类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如若人类不遵守自然规则,依天道行事,肆意胡为的话,定然要受到天道的教训和惩戒。你们可有细细观察每一次灾害突袭时,为什么其它动物总能知道有灾害降临,事先都有所感应和预知?哪怕是名声不怎么好的老鼠们。可尔等聪明的人却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众人听了张三丰的一番话,想想是这么个回事,便纷纷跪在地上央求道:“道长教训的是,我等都知错了!只是眼下旱情灼人,还望道长施展神通,下山祈雨救命则个。”

张三丰有些沉吟不决,众人再三请求,长跪不起。张三丰见状只好叹口气道:“你等先行下山,通知众乡亲明日上午九时聚华禾坪镇男女老少,所有人等,无一挂漏,前往留仙峰下叩拜大山。我次日一大早即在哪里等你们。”众人见说这才高兴不已,再三拜谢后急急下山去了。

次日早晨,邵南一带百姓闻知有留仙峰道长下山祈雨,一传十,十传百,皆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竟有上万人之众。张三丰早早已到了山下,他命人架起一堆木垛有十余米高,长宽各有一丈的柴堆,赤脚登上了垛顶,朝天跪拜三通后,仰天高声诉道:“苍天在上,此次祈雨,皆因尘民无知,违了天道自然,滥砍滥伐林木无度,故遭此百年大涝大旱之劫数。天地之道,已亿年斯年,奥秘无穷、玄妙莫测。我等才几千年的区区之人浅薄妄为,在浩然的天宇面前只是一个无知的幼童而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我等已反省知之,对待大自然要尽力顺应,以少动少破坏为宗旨,此理当牢记矣!大山如同父、河流乃母亲、树木似兄弟。张三丰今率不孝不义的子孙们,面对苍天三跪九叩首,一跪:不该污了母亲河,二跪:不该毁了父亲山,三跪:不该忘了养育恩,忘了父母情。如此不孝的子孙,愧对大山、江河、森林,请罪:三跪过后,叩首、叩首、再叩首……”

四下里同来祈雨的上万民众见状,莫不动容,诚惶诚恐,黑鸦鸦地跪成一片,流泪泣声,后悔莫及……,然而,苍天似乎是没有听见看见人们的忏悔和眼泪,根本就是无动于衷,视而不见。此时清晨时分刚过,而太阳便如同火球般地散发出巨大的热量,火辣辣地灼背烧顶,天空中万里无云,没有一丝丝要起风起雨的征兆。跪在地上的人们不由面面相觑,失望至极……

这时又听到张三丰在垛上大声疾呼道:“此次涝旱两灾,三丰知乃滥砍滥伐所至,引得天地共怒!看来今日祈雨无效,天要有所警示,必当要罚罪民!我若强求,天公定然不许,弟子只有积薪自焚,代民请罪,望苍天体好生之德,降雨救民为昐!”

张三丰祈求罢,点起火把向垛下一扔,双手合拳、两眼紧闭,希望能以自己一死来换取上天的原谅!那火种遇到爆晒多日的干柴,顿时便燃起熊熊大火来,只一会儿的功夫,一团冲天火焰便向上直窜而去,眼看很快地就要烧到垛顶,众人皆大惊失色,心想这道长命休矣!正在这危在旦夕的时候,忽然半空中响起一个声音:“三孩儿莫急,为师来助你也!”

张三丰闻声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师父火龙真人来至,不由大喜过望,对空中喊道:“师父能即时降雨才是所昐。”

火龙真人应声道:“上天原无福善祸恶之心,降祥降殃,人自召之!我奉太上老君之命,盖因你心诚所至,所以前来为你行雨则个!”话毕,火龙真人对空中喝道:“诸神听令!还不快快行法!”话音刚落,风神雨伯、雷公电母齐聚,顿时天空乌云压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惊天动地,倾刻之间瓢泼大雨,哗哗啦啦,四处雨幕茫茫,别说那木垛的大火瞬间熄灭,就是那火焰山的烈火也难挡这一阵天水滂沱……

这阵大雨足足下了有近两个时辰,火龙真人见差不多了,在半空中对张三丰言道:“三孩儿,我回天庭复命去也。你去告诫世人,此次虽是上天格外开恩,凡人当要痛定思痛,改过迁善,今后要敬畏大自然,检点不良行为才是。”

张三丰唯若连连应是,并再三感谢太上老君和火龙真人相助!当下火龙真人率风伯、雷神、电母、雨师等诸神驾云而去。那坛下的四周民众乃凡胎浊骨,自不知半空中所发生的事情,只见大雨淋漓以后,雨过天晴,云开见日,解了人间之渴、大地之旱,无不欢呼雀跃,手舞足蹈。更对张三丰感恩戴德,庆幸渡过百年一遇的大灾。

张三丰神色严峻地对众人道:“上天警示,此次所谓百年旱、涝两灾,实乃滥伐林木所致,祖宗早告诉尔等:一棵大树,就是一座小水库。阔叶林根深蒂固,水多能吸,水干则吐;没有了树,便失去了保护土地植被的功能。所以雨多就涝,雨少就旱,更造成山体滑坡、塌方等次生灾害增多。别说抵抗多少年一遇洪水,稍遇一点普通的大雨,也可能溃堤泄水,造成灾害。”

众人听了如梦方醒,更加后悔砍了那许多的大树,几十年内都难以恢复正常。张三丰为告诫世世代代记住这次滥砍林木,毁自然之恶果,在禾坪镇东门的路旁立了一块醒目碑石,刻下一段通俗易懂之碑文,上写道:“洪武二十三年,滥砍滥伐林木,招致百年旱涝两灾,夏粮无收,秋成绝望,田地成荒、百姓遭殃。水为生命之源,山为人之慈父,树是为人之良友。无水树难活,无树水难存,无树无水人当绝。乃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之关连。切记:山林剃光头,子孙三代穷,河中水干枯,万物皆作古,告子孙万代,当永世铭记。”

目录
目录

作品相关

第一卷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默认
行 间 距 默认
保 存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