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第二十七章 烧饼歌预卜江山 广寒主降临人间

作者:马星辉 | 发布时间:2018-03-20 10:38:10 | 字数:8790

一扫光,照见明,混沌初分焉有文?

秦焚书,汉注经,注经经亡焚书存。

心口相传文字授,总是无事惹事情。

无衣钵,无剑琴,才算一尘不染人。

--张三丰词《一扫光道情》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春。南京应天府,大明皇宫。

在湛蓝的天空下,大明皇宫金黄色的琉璃瓦显得格外辉煌耀眼。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初时称”吴王新宫“,后又称”皇城“.由于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故新宫建筑规模有限,只有中路的外朝和内廷建筑,东西两侧空地均未兴建宫室.新宫东西宽近八百米,南北长约七百余米,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干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洪武元年,朱元璋即位称帝,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并于次年在凤阳兴建中都城.由于人力物力全被集中于中都城池和宫殿的兴建,因此南京宫殿的扩建工作再度终止.直到洪武八年,朱元璋营建凤阳为中都的计划失败后,再回头集中力量修建南京.此次修建增设了午门左右两阙,在奉天门左右增加了东西角门,并增建文华殿,武英殿等建筑.洪武二十五年再次增建,在皇城外增设宫墙,以新墙之内为皇城,原皇城改称宫城.在宫城前建造了端门,承天门,金水桥,形成”T“字型广场,向南直抵洪武门.广场东侧为五部,其中刑部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门外,西侧为五军都督府。

且说朱元璋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然而朱元璋在位期间多次血洗朝廷,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均被遭清洗,甚至宰相遭罢,元勋被杀,中央政府破坏不堪,留下了隐患。

朱元璋自登上帝位后,想得最多的便是朱姓王朝的巩固,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皇朝的一统万年,所以为了给将来的儿孙铺平道路,防止手下文武大臣权柄过重,他不惜大开杀戒,制造了一系列冤案,众多开国元勋死得冤枉。为此,始终在暗中支持他的张三丰失望至极,顿萌生了伴君如伴虎之感,指不定哪一天自己也是如此可悲下场?虽说朱元璋奈何不了他的性命,但自己耿耿忠心被疑,一生名誉被辱,何不如早日激流勇退为是。

一日深夜,张三丰见一位青衣青帽打扮文弱书生,突然间立于他的眼前,对他开口言道:“我乃你祖汉朝张良是也!打江山、建新朝历来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说。当年我主刘邦尚是如此,统一天下以后,皇帝忌功高盖主,便要行打击功臣之事,连韩信这样的忠臣良将也难逃一死。所幸我知‘卸磨杀驴’之道理,算是懂进退识时务,激流勇退,以托病为由淡出朝廷权力之争,才躲过了一劫。眼下这明朝皇帝朱元璋也难脱其辄,你切莫寄希望于他,切记伴君如伴虎,还是早早抽身为是,否则性命有危矣!”说完猛地推了他一把,直向万丈深渊跌去……

张三丰惊醒过来,方知是南柯一梦。当即明白过来,不再对朱元璋有一点留恋和不舍,次日便悄然离宫而去,意欲行走江湖,弘扬大道。只是临走之时,特意与刘伯温私下里见了一面,说自己另有要事须离开一段时间,希望他转告主公朱元璋知之。刘伯温惊问:“眼下江山刚立不久时,且朝政不稳,发生了许多事,师父何故匆匆离去?但不知此去要去多长时间?”

张三丰並不正面回答,面色凝重地沉吟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有缘便再聚,无缘则就此散也。你且记住,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功名无大小,总要及时进退。故知进退者,乃能称为哲人。今后何去何从?你是聪明人,无须我在此多言。为师有几句偈语留下,你必要时再打开省之。将来,主公定要问你未来之事,你可依我所说告之于他。”

刘伯温是何等聪慧之人,听了张三丰这番言语,当下心中五味杂陈,难以言辞表达。只是长叹一声,默然接过纸条藏入袖袋。与张三丰目光相视片刻,无声胜有声,二人依依不舍作别。

朱元璋闻张三丰不辞而别,並不感到突然,这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但心中还是暗暗不悦,甚为窝火,只是表面上不动声色,对刘伯温轻叹了一声道:“君宝、君宝,乃朕之宝,今日远游,不知何日再相逢也?”

过了没多久,果然张三丰所言兑现。一日,刘伯温去觐见朱元璋时,朱皇帝正在品尝一只烧饼,朱元璋抬脸见是刘伯温,知他深得张三丰的真传,精通玄理道学,能预测吉凶祸福。当下突然有了个测试他的念头,将啃了一口的烧饼用碗盖住,笑微微地问刘伯温道:“先生深明数理,能掐会算,朕以往有所领教,能打下大明江山,多亏先生的功劳!算来咱们许久没有见面了,今日闲暇无事,咱们君臣无拘,不妨作乐怡情一二,你可猜得出我眼前这碗中是何物?”

刘伯温心中有数,笑了笑回答道:“难得圣上今日有如此闲情逸致,那就让微臣试猜则个。”说着便掐指算了算后,言道:“此乃一种食物也,它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口。它可是烧饼一块?”

“哈、哈、哈!先生果然是神算。”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描述,禁不住也乐不可支,开心地呵呵大笑。尔后,又突然神情严肃地道:“先生精明强干,一点不减于当年,你可否与朕再算算天下之事如何?”

“不知皇上要微臣测算具体何事?”

“你与朕算算朱家天下可长享否?诸王之中谁为继承大统的合适人选?”

刘伯温闻言不禁心里大吃一惊,顿时吓得冷汗直流,湿透了后背。没料到今日皇上果然问到了这个极为忌讳的事,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个继承大位的问题,哪怕皇上问天、问地、问阴间,他刘伯温都不怕,怕的就是眼下这个不能说也不能算的事。如若一不小心,回答得稍有不慎,不是掉脑袋也是罪无可恕,而且还会会得罪了太子,包括那些个藩王。怔了好半天才含糊其辞地回答道:“吾皇陛下万岁!万万岁!大明朝自有天福,皇子皇孙繁盛强壮,个个皆是龙种不凡,江山自是千秋万代,圣上大可高枕无忧,何须问哉!”

朱元璋听了笑着道:“到底是刘伯温,说话真是滴水不漏,让朕听了心中舒服高兴。你且别与我打马虎眼,尽说这不着边际的好话奉承与我。”

刘伯温惶然奏道:“微臣实不敢妄言则个,恕微臣有违圣意失敬也。”

朱元璋收起笑容,板起脸呵斥道:“朕读通史,观前朝历代,岂又不知自古兴亡原有定,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哪有千秋万代的江山?今日只有你我君臣二人密谈,你尽管放心与我大胆言之就是。”

刘伯温见皇上神情大是不悦,非要他测算朝廷寿命长短之大事,想来今日是难以搪塞推脱过去,不由惊恐万分地“扑通”一声跪下,请求道:“恳请皇上恕罪!非是微臣有意推诿,若泄漏天机,恐上天不允,而万一推算有错,误谈乱言,则有欺君之罪,微臣岂能担当得起!”

朱元璋则不以为然地冷笑了笑道:“朕为一代开国皇帝,乃天之骄子,就略知些天机又有何妨?如有误说,朕也饶你不死之罪,你且尽管言来,如若耽心忧虑,朕当即送你一块免死金牌就是。”

刘伯温闻得此言,着实嘘了一口气,这才略为放心则个。心想,幸好师尊张三丰离开京城之时,已预知这个情景,早替他有所准备,否则今天真是为难也。当下言道:“谢皇上隆恩,蒙臣不死之罪!微臣就斗胆试测禀奏了。”

当下刘伯温请求朱元璋,为确保天机不泄,再屏退外间的左右侍奉一应人等,仅留下君臣二人问答对话。尔后,才根据张三丰留下的偈语所预测,一五一十尽告之于朱元璋。说完之后,刘伯温大汗淋漓,早湿透了后背衣衫。

而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听了,更是作声不得,满脸惊愕、神情茫然,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他许久默默不语,发怔了足足有一杯热茶的功夫后,才对刘伯温无奈地叹了口气道:“如若先生推断无误,让朕甚是心中疼痛矣!看来天意如此,非我朱元璋人力所能及也!”

后来,明朝时局突变,所发生的许多事情果然皆与此应验不差,故刘伯温与朱皇家这段对话被后人称其为神算《烧饼歌》。世人对于其中所预测之事的灵验程度称奇不已,直留传于后世津津乐道,但俱不知道这实际上是一代宗师张三丰所留下的预言。其中张三丰曾言道:

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孙。

燕地风云直入京,一院江山永乐平。

这几句偈语所说端的是何缘由?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个来龙去脉的曲折故事,前因后果且听在下从头细细说来。

且说天上有一位万劫不坏的金仙,圣号称做王母娘娘,在凡间的人们所信仰的诸多神仙中,要说到神的尊贵,第一要数玉皇大帝,第二恐怕就是这王母娘娘了。她所居的地方珠接贝阙,于瑶池之畔,到处是奇花异草,佳肴珍果。那瑶池之北有一座大殿名碧挑殿,种有碧桃树大小数十棵,小树上所结的蟠桃三千年一熟,大桃树六千年一熟。只因有瑶池仙水浸润澆灌,故桃树从枝叶到花蕊,皆带玉露之精华。所结蟠桃,食一枚长生不老,寿可与天齐,若是食下三枚,能超然于万劫之数。

这日,正是天上逢三月三桃熟之日,王母娘娘按例开宴请客,召开仙界蟠桃大会。只是蟠桃有限,珍贵无比,故只请了佛祖、道祖与玉帝及诸大仙尊,其余的一切仙官仙吏,海岛洞府散仙,自然够不上资格,均无缘于这蟠桃会。

其时,佛祖、道祖及仙尊们都先后提前降临碧桃殿,早早等候于此,生恐错过了这难得的机会。唯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及一切祸福的玉皇大帝最后来至,但见玉帝的銮驾雍容华丽:御的是金琼辇,张的是紫云盖,凤凰翩翩起飞前引,麒麟摇头摆尾后随,随着仙乐天籁声声,缓缓驾云近得殿前。众仙尊见之玉帝,皆俯伏迎接圣驾。玉皇大帝于正中坐定后,先与如来佛祖,三清道祖稽首后,对殿下众多仙尊们开金口玉言道:“今日喜逢王母娘娘蟠桃大会,乃天上一大盛事经典,不亦乐乎!尔等大可尽兴而为之,不必拘礼谨言慎行。”

众神仙天尊皆三呼万岁叩谢!就在蟠桃会即要开始之时,太上老君忽出列奏道:“启奏玉帝,今天蟠桃盛宴,乃喜庆之日,本不该有此奏本扫兴于此时,只是下界人间天子元顺帝荒淫无道,大开杀戮,有违天道,当于惩戒。不知圣意以为如何?”

玉帝闻言道:“人间元朝运气即将告终,民生该有罹兵大劫三回,计民生应遭杀戮者有五百余万之众,这乃是劫数难逃。但朕想来杀生太众,着实有些于心不忍。今逢大喜之日,可格外开恩,朕当派有缘人下凡拯世,并施大赦于人间。朕欲传旨下去,让执掌人间善恶之事的诸神,与朕堪察仔细上报,凡人但有一事一念之善者,可悉与避免一死,以体我上天好生之德,不知众位爱卿,天尊、佛祖以为如何?”

如来佛祖闻言,在莲座上双手合十,首先点首赞同道:“阿弥陀佛,普渡众生,此念善哉!善哉!乃玉帝有好生之德也!”

太上老君也于右首出列,赞同道:“玉帝仁慈宽度,不计凡尘所错,网开一面,真是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乃体现我道之教义也。”

众天神仙尊也都纷纷大赞玉帝体上天好生之苦心,乃天下人间之大幸。如此场面有片刻后,王母娘娘见时辰己到,便吩咐手下的仙女们蟠桃宴会开始,凡请来的各上仙、天尊每人一枚仙桃,唯玉皇大帝、如来佛祖、三清道祖各两枚。王母娘娘见分送完毕后,蟠桃尚有多出数枚来,她想了想,便拿了一颗递与身边的广寒宫主嫦娥,微笑着说道:“嫦娥仙子今将远别,应分外申敬一枚是也。”

嫦娥听了这话有些惊愕,不知所以然,只道是王母娘娘说宴席散后分别的话,便连忙欠身谢道:“愧也!玉帝、佛祖、道祖止有两枚,小仙有何德何能敢承如此厚赐?让我诚惶诚恐不已。”

太上老君在一旁随口言道:“既然王母娘娘多送你一枚,乃礼也,非情也!就如为你饯行一般,你且尽管受之就是。”

嫦娥听了更加是疑惑不解,今天是怎么了?为何太上老君也如此说话不严谨,让人听了摸不着头脑?但此时只得再三叩谢后勉强收下那枚蟠桃,当下众人都无话,只是尽情享受这蟠桃大宴。

待蟠桃会散席之后,嫦娥乘素鸾,驾彩云回广寒宫时,途中却见贪狼星君迎面而至,拦住了她的去路,一脸喜滋滋地对嫦娥言道:“哈哈!这许久未得见嫦娥仙子,让人惦念于心,你此番可是从蟠桃盛宴归来?”

这贪狼星君为北斗七元星君之一,全名为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姓灵,讳摇天槌,字贪狼,戴芙蓉之冠,执圭,绛衣紫裙九色青帔,踏凤文之履,上总九天上真,中监五岳飞天,掌北斗阳明延生真气的太上之官。贪狼星君历来对嫦娥不怀好意,常常轻薄无礼相待。当下嫦娥见了他本不想理睬,只是出于天宫中的礼节回答道:“我欲回月宫,不知贪狼星君何故拦住去路?”

贪狼星君不无得意地道:“我奉玉皇大帝圣旨,令我今日午时三刻下界,将为人间三十四年的太平天子是也。”

嫦娥听了冷冷一笑,讥诮他道:“你去当你的人间天子,又与我何干!”

贪狼狼星嘻皮笑脸地道:“哎!这不是因为此去少个称心如意的皇后么?莫若请嫦娥仙子与我一起下凡,咱们在人间结为夫妻,夫唱妇随,岂不快活?你又何苦在广寒宫冷冰冰的所在守寡呢?”

嫦娥听得贪狼星此番无礼言语,不由心中大怒,沉下脸来呵斥道:“泼怪物!玉帝既恩敇你下界做人间天子,乃是你的造化所至,说来正要与你祝贺一二!你却原来这般无理,竟然调谑本宫,违背规天宫严律。知趣点就快快与我让开,否则我即去奏明玉帝,决斩尔首级,贬为凡身,叫你做那人间天子做不成!”

贪狼星君听了並不生气,仍是一副嘻皮笑脸的模样,并有恃无恐地说道:“我贵为人间大一统天之骄子,请你下凡享受帝后之身,也不至于有什么辱及你的地方,你就是去告御状,我见了玉帝也是如此言说。”

嫦娥闻言愈加恼怒,厉声斥骂他不知天高地厚,胆大妄为。正在此时,太上老君从王母娘娘碧桃殿驾云缓缓而来,贪狼星君平时最惧太上老君,一眼睨见他来,不免有些心虚畏怯,连忙溜之大吉,惶惶驾云而去。

太上老君近得前来,故作一幅吃惊模样,向嫦娥问明了贪狼星君惊慌而走的缘由后,叹了口气对嫦娥道:“咳!果然是定数,你顶上元神动了真怒,已杂尘世烟焰于其中,看来你真是免不了也要下凡界去走一遭了。”

嫦娥听了不由生气道:“莫名其妙,哪有这等说法?明明是他贪狼星无理取闹,这关我何事?天尊说话好是不讲道理!”

太上老君睨了一眼嫦娥,笑了笑点拨她道:“我所言非仅此一事也,凡事都有个前因后果,你是个聪明灵慧的仙子,怎就不知前不久自己还做了什么事么?难道还要我把‘九节水’的事说给你听么?”

听得太上老君所言,嫦娥立想起来前不久的事来,顿时脸红不止。

原来人间六月六那天,自己与天宫中几位天星仙女在一起戏耍,突然间那织女星心血来潮,言道:“众位姐妹们,我知人间那闽北大山里有个人迹罕至的好去处,叫着天成奇峡,秀水青山、洞奇石秀,甚是优美雅致,尤其是那条小溪流曲曲弯弯,与武夷山中的九曲溪有异曲同工之妙。今日天气甚是炎热,我们几个不如悄悄到那里来个清水出芙蓉如何?”

众仙女听了皆有心动,七巧仙女天性好玩,首先嚷着赞同道:“那还说什么?此时正是天宫清闲时,咱们姐妹几个趁时快去快回便是。”

众仙女心中都有此意,于是把一双眼都看着嫦娥仙女,她是众星宿仙女之首,她若不去大家自也去不得。

嫦娥仙子看见众仙女的神态,明白她们的心思,说来自己自从与后羿分手至今,也许久没去凡间一走了,但有些疑虑道:“有如此的好去处,让人心动,眼下王母娘娘正在打坐休憩,时间倒是来得及,但只恐我们去洗浴漂流,被凡人窥见可就不好了,到时被天庭知道,可非同小可。”

织女星也有过下凡会牛郎的经历,凡心难忍,便鼓动道:“那里地处深山老林,罕无人迹,是绝对的世外桃源,嫦娥姐姐尽管放心便是,如若有人拿我是问。”

嫦娥迟疑了一会儿,终点头同意,当下众仙女腾云驾雾,不消一会儿便来到福建境内的天成奇峡,这里果然是山清水秀、恬静幽雅,那条叫“九节水”的小溪泉水绕绿、碧色见底,四周有群山环抱,座座高峻雄伟,片片林木葱郁、遮天蔽日,自是人迹罕至之地。当下众仙女放下心来,脱衣下水,洗到尽兴时见四下无人,干脆赤身裸体在水中游戏,好不惬意。自以为没人知晓,没想到还是瞒不过天庭。此时被太上老君点破,自觉面红耳赤,作声不得。

太上老君正色道:“实不相瞒,我乃奉玉帝敕令前来,命文曲星、天狼星、广寒宫主你以及七巧星、织女星等知晓,下界元朝气数已尽,恐天下大乱,故你等因定数使然,具要及早择时各自下凡。文曲星君下凡将为明朝建文帝,贪狼星君为明朝永乐帝是也。”

嫦娥闻得此言吃惊不小,见太上老君一脸的严肃认真,并非戏言。当下呆呆地怔了好半天,一时说不出话来。这才联想起适才蟠桃会上王母娘娘与太上老君的话中玄机,心知自己下凡乃是定数之劫,看来是无可挽回的余地了。不由有些委屈地含着泪珠道:“既是玉帝的金口玉言之圣旨,小仙还敢钦命不服从?只是小仙着实想不明白,似天宫中正仙正神无数,而贪狼星君此等恶劣星宿,怎可派他人间为帝?将来他人间大权在握,必至杀害忠良,茶毒百姓,祸害人间,甚至江山失色,血流成河!玉帝真是有些不公、不明、不察也?”

太上老君开导道:“你且莫生气!更不可胡言而误解了玉帝,这贪狼星君有人间之帝福,是他前生数辈行事所积,非玉帝之所予;而凡间下民劫数,亦是众生自己造来,也非玉帝所罚。一切乃是顺运数以行赏罚,而非是以赏罚为运数也。”

嫦娥毕竟是仙界中的有道上仙,自然明白运数之因果与玄妙,心想再多说也是无济于事。只是流泪叹气道:“说来我此次贬谪凡尘,终究是自己所造,包括那贪狼星所害,算是命中注定也就罢了。只是想那文曲星君与贪狼星同为人间帝王,文曲星君岂不是要吃贪狼星的大亏。”

太上老君点头不止,抚掌大笑道:“你看看,既动此情念,便是定数中之人!你适才所言所虑甚是有理,之所以玉帝才派你下凡人间,要你将来助文曲星一臂之力也。你此去人间,有几件至正至大的事,是你要尽心尽力去做的。”

嫦娥顿时肃然地道:“有哪些事要我所为,还请天尊说个明白才是。”

太上老君不再多话,直接了当地道:“你且听好了!玉帝交代与你,凡间如有天伦崩坏,你须扶植立柱;遇人心悖乱,你须匡正忠孝,褒显忠节,诛灭奸侫,不必心慈手软!你切切谨记在心,一切以天道行事。”

嫦娥频频点头道:“玉帝圣意自是极好!只是小仙虑这贪狼星既在人间为帝皇,自然是神通广大,既有天龙罩身,又有星宿暗中保护,权力本事都胜我不少,小仙在人间凡人一个,又如何斗得过他?”

“这你倒不必担心,一切自有定数。”太上老君道:“我早已派遣张三丰在凡间等候多时,眼下他已得火龙真人点化,麒麟金刚神传授九天玄女剑术,又得天书秘笈,道行不在天上一般神仙之下,届时他自会出现助你一臂之力。”

嫦娥有些惊喜地道:“听说那张三丰就是你原来身边的随童三孩儿么?”

太上老君微微一笑,点头道:“自是三孩儿他也。”

嫦娥听了略感欣慰道:“都说圣登玉清、真登上清、仙登太清。太上老君你乃太清宫主人、为上界最高天神,手下自是无凡仙,既是太上老君身边之人,定然本事了得,我此去也就无虑也。”说着又有些不无悲戚地叹道:“不其西池王母娘娘,太上老君你在蟠桃会上之言应验在顷刻,如此让我有些猝不及防。不知我此番贬谪凡间,将来何时才能回到月宫?届时还求太上老君与我做主才是。”

太上老君笑着安慰她道:“这你大可不必多虑,届时玉帝会有吩咐安排,自有个定数在那里。老夫可以断言在此,你不愁不返天界瑶台也。如若不放心,老夫留笔迹为凭。”当即迎空扯来就近白云一片为纸,以手代笔挥写道:

广寒仙子下瑶台,只为纲常扫地来。

恭代天心行杀伐,凛然正气日中开。

太上老君乃是众仙众神之尊,天界中除却玉帝之外的权威之首,从来是说话算话,一言九鼎,他既如此言说,又亲笔留下白纸黑字,嫦娥仙子自是无一点后顾之忧。便先告辞了太上老君,回广寒宫作下凡人间准备去也。

不久的几日间内,天界中的文曲星君,贪狼星君,广寒宫主等几位仙宿,俱各自先后按照时辰下凡于人间。那贪狼星君先行一步,于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降生于安徽凤阳籍朱家,乃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后为“永乐皇帝”是也,距贪狼星君下凡十七日后(即人间的十七年),文曲星君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十二月,降生于大明朝太子宫中,即为明太祖朱元璋长孙,后来的“建文皇帝”朱允炆是也。

而广寒宫主嫦娥则于洪武十二年(公元1362年)投生在山东济南府蒲台县一个孝廉人家。在此不妨先把这广寒宫主的去处详细告之看官们。

且说济南府蒲台县这户孝廉人家姓唐,字尧举。个子矮小,相貌丑陋,心地却十分善良,对穷人肯于施舍,故老天有眼,让他讨了个如花似玉的美女为妻。天地间事就是这样,从来是好马驼了痴汉走,巧妻常伴拙夫眠。

这唐尧举人至中年尚未有子。其妻黄夫人于一日夜里,忽梦见送子娘娘前来,对她贺喜道:“唐家积善有德,今上天特意送你一个女儿,乃可喜可贺也!”

黄夫人听了自是十分高兴,但请求道:“是女又非儿,既送就送个儿子吧?”

送子娘娘拂了拂衣袖,神情正色地道:“你莫要重男轻女,要知此女乃巾帼须眉,将来赛过男儿十倍也!你当要善待之。”说完逐飘逸而去。

黄夫人还欲说些好话与她,却见窗外一片清辉耀眼,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突然向她飞至而来,竟然被她一口吞入腹中,当下不由大惊失色,盗汗不已。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惊异许久才回过神来。但顿觉肚中有些隐隐作痛,就似有物入腹一般。数十日后便要寻酸味食物入口,觉得是有孕在身,经老中医搭脉果然是怀胎不假。经怀孕十二个月后生下一个如玉琢成的女孩,生下之时,只闻有仙乐绕梁,异香袭人,满室中都是彩云围结。唐家上下大喜,唐尧举就取送子娘娘的梦中之意,为女儿取名为唐赛儿。

唐家自是把这唐赛儿当宝贝看待,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一切皆只要她高兴便可,哪怕要天上的星星也要给她摘来。唐赛儿年长到十三岁就显出少女的成熟模样,长得丰姿清秀,体态妖娇,美貌如花,难以言表。更兼聪明慧巧,读书识字、琴棋书画一学就会,可谓是样样精通,无所不晓。更让人惊奇的是她竟好看奇本异书,凡天文地理,阴阳卦象,神魔灵异俱饱览群读,闲暇之时像男孩一样好动,喜欢舞刀弄枪,拜师学艺,父亲疼她庞她,便出重金请来了济南府最有名的武术大师教她武艺。仅短短数年时间,唐赛儿竟学得一身绝世高超武功,十八般武艺样样皆精。莫说是一般人等近不了身,就是十几个彪悍大汉也非是她的对手。知晓的人都咋舌道:“此女如若是男子,将来定是个文武双全的女状元。”

唐赛儿十六岁生日那天,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又得九天娘娘梦授一套九天玄幻剑法,与张三丰所学九天玄幻剑式几乎相同,而且每当明月当空之时,唐赛儿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便在夜深人静的旷野处挥动九宝剑演练起来,功夫日益见精,意动剑动,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在此暂且按下不表。

目录
目录

作品相关

第一卷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默认
行 间 距 默认
保 存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