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荡来飘去不自由。
无岸无边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
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张三丰曲词《无根树》
话说新上任的苏州知府赵杰成乃张三丰向朱元璋推荐之人,此人乃江苏人氏,出身于贫寒之家,但自小聪慧灵敏,能效凿壁偷光,悬梁刺股之榜样,刻苦攻读、发奋立志,乃一名饱学之士。元顺帝至正年间的头三甲进士,被吏部荐为苏州知县。但他上任仅不到一年,因见元朝腐败,宦海波涛,官场鬼蜮,污浊魍魉,出门荆棘,跬步崎岖。便挂印辞官,不愿仕途,归隐于苏州乡间。
洪武六年七月,张三丰在姑苏城外偶遇到这赵杰成,见他方脸宽额、目光炯炯有神,显一身正气,便有意与他相识。通过一番交谈,二人推心置腹,各抒对时政民生之见,果然这赵杰成是个有见识的人才,又知他曾任过苏州知县,便劝他道:“天下之事,本来易败而难成;天下之境,本来逆多而顺少。或运蹇时乖,所行拂乱;或偶然错误,改悔无及,元朝荒淫无道,贪污腐败,故使你仕途行路艰难。现今大明天子勤政为民,风气清明。你若想有一番作为,不如重归仕途,为大明朝廷所用,为社稷生民效力。”
赵杰成其实已看到明朝天子朱元璋不同于元顺帝,意欲为新政效力,正愁不知如何推荐自己,当下听张三丰所说便欣然同意,愿为汉室朝廷重出江湖。
张三丰大喜,嘱他在家中暂时耐心等待,听候朝廷的召用。
且说由于朱元璋重典治国,曾一度猛杀贪官、懒官、庸官,造成大家胆战心惊,惧怕当官,故造成人才流失,曾一度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官员们辞官的辞官,装疯的装疯,甚至于常常遇到找不到人当官的难堪局面。实在没办法了就直接到国子监里抓太学生,也不管这人学得怎么样?有无治政才能?一概拉去当官,而且有的一下子赶鸭子上架到相当高的职位上去,直接授布政、按察使这样高权的例子,其结果自然是极不称职,治政能力令人大失所望。
这一日,张三丰进宫见驾,交谈中朱元璋对张三丰说起朝中人才缺乏之事,尤其是各州府无贤,眼下苏州府一职就让他不知叫谁去为好?这苏州原来便是平江,曾是东吴张士诚的都城。苏州府下辖吴县、常熟、太仓、昆山、嘉定、吴江六县和崇明岛。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因而是有名的粮仓和繁华的商市。但是历来这里的土豪劣绅都和官府中的奸吏勾结,沆瀣一气,欺压百姓。每来个新知府如果是个贪官,他们便拉他下水,同流合污。如是清官,他们便想尽办法把他孤立之。而些他们之中本身就有家人在朝中当官,在京中有说不清的关系,总会想办法把他们不中意的官员排挤走。因此这苏州以难治著称。眼下已经换了好几任了,难寻有能力的官吏到苏州府就任。
张三丰对朱元璋言道:“是啊!一国之中,官吏的得人与否?关系着朝廷的威望,民生的强弱,国计的盛衰。州县得人,则一州一县受其福;巡抚得人,则一省受其福,反之,受害的不只在一人一家。故官越大越要谨慎,一定要选德才兼备之人任之。”当下就向朱元璋推荐了赵杰成。
朱元璋自是相信张三丰的眼光,凡他推荐使用的人定然没错。当年九月,赵杰成便被朱元璋任为苏州知府。他上任以来,勤政敬业、清正廉洁、断狱神明、百姓拥戴,威明远扬,仅一年多的时间便把个苏州城治理得井然有序,、民生四稳、平安无事。在苏州一带声名鹊起,不仅无负于张三丰的一片厚望,而且在民间享有刚正不阿的包龙图再世之誉。
然而,这却无端惹恼了太湖水中的一个妖物,它见苏州府境内太平无事,百姓安逸,心里有些忿忿然,顿生要惹事生非、兴风作浪之念想,与苏州官府作个对头。你道这是为何?凡事都有个前因后果,並非无缘无故而起。
此妖物为太湖之中的小白龙,说来历颇有些曲折复杂,它前身乃是七十二地煞星之一,因犯天规而被罚到人间轮回转世,其父亲江国公江文忠赫赫有名,乃是朱元璋起兵时的二十四虎将之一,盖因那朱元璋建国登基后,疑虑心过重,行鸟尽弓藏之径,大肆诛杀开国功臣,江国公也是受害者之一,被无端揑造了谋反的重罪,牵连至九族,全家大大小小二百余口尽遭诛灭。
时年十六岁的江吉乃江国公四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当时他正巧与几个少年伙伴在郊外游玩,因贪玩心太重,归家时已是夜晚,倒侥幸免于一难,为江家留下唯一香火。江吉知道恶讯后伤心欲绝,五脏俱焚。在此情景下自然不敢回家,只好孤身一人径直逃亡他乡,在奔逃到湖南岳阳时,因乘船过洞庭湖的三江口,命运多舛、祸不单行,又遇大风大浪袭来,其船遂覆,江吉不善水性溺于水中,几乎丧命。所幸附着一段船板漂浮,随波逐流冲至岳阳县附近沙滩之下,待醒来之后,方知自己大难不死,又捡回了一条性命。
此时天色苍茫,四处荒凉一片,江吉腹中肌饿难忍,浑身又冷又乏,禁不住悲从中来,欲哭无泪。想自己父亲江国公出生入死,为朱家皇朝卖命,最终却落得株连九族、满门抄斩,江家二百余口如今只剩下自己侥幸捡得一条性命命,还不知奔向何处安生?越想越是悲愤难忍,不由心中大恸,号声大哭。由于他前身乃地煞星宿,当即一股冲天怨气直上九天云霄。那太上老君正在太清仙宫打坐,忽感一阵心血来潮,屈指一算,不仅知道了这股冲天怨气之缘由,且算出了后面发生的情况,不由轻叹了一声道:“真是孽缘孽债,环环相报。”想了想逐叫身边随童进来,叫他去见洞庭湖的乌龙精,命它择日尽快处理这段孽缘。
却说那江吉在荒寂的沙滩上怨天叹地,悲情不止,一番痛哭渲泄之后,觉得心中略为通畅了些。眼下情形是前无人家,后无村庄,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不知如何应对活命。茫然四顾中,忽见有鲜嫩的一颗明珠在旁闪烁,此时腹中饥饿难忍,见此珠如获至宝,逐取而吞之充饥。真是不吞犹可,至多了却性命一条,尚能保往江家的清名节气,殊不知这一吞,却呑出了一段恶事情缘来。
你道为何?原来那江吉呑下的明珠可不是一般的明珠,更不是湖蚌所产之珠,乃是前几天那八百里洞庭湖湖主乌龙精前几日在此产下的一颗龙卵。这乌龙精原是上古黄帝身边的一只怪鹏,荆山铸钟鼎之时,黄帝骑它上天,后留在九天玄女宫中作守殿护卫使用。说来这是造化,如若它能静心于玄幻宫中若干年,日后只要立有些许的功劳,便可修成正果,列入正仙之班。却不料它本性顽劣,竟在在天上贪毒,偷食仙果。九天玄女发觉后本想废了这廝,只是碍于黄帝的面子,才饶了它的性命。便拿它送与罗汉尊者管教。那尊者将养它在钵孟里有千百年之久,以为它已改过自新,从善尊教,便放它出了钵孟。却不料这廝劣根未尽,一日趁罗汉尊者出游泰山之时,竟偷偷溜下凡世来,伤了张果老的驴,吃了何仙姑的桃,尔后又窜到东海龙宫偷了敖广的夜明珠,做出一系列大逆不道之事。它也自知回天庭不得,便干脆在八百里洞庭湖止步,于三江口汇合处的深水中运起神通,化身为一条偌大的乌龙,赶走了原来的洞庭湖主,霸占了龙宫龙殿、水域四方,统领洞庭湖八百里虾兵蟹将,俨然当起了洞庭湖的主人来,天庭只因定数使然,还未拿它归案问罪,暂由它放纵一时而已。
且说那肚子饿极了的江吉一吞下这珠,感到腹腔中顿时充足有料,觉得精神焕发,浑身充满了燥热与精力,而且先前不暗水性的他竟能在水中游戏自如,如履平地。过了几个时辰,又见风脱皮、见光换骨、见水长肉,遍身上下生出黑漆漆的片片鳞甲,身长足有丈余,除却颈上的脑袋还是人头模样外,其余身体各部位皆发生变化,端得是龙身人首的一条怪物。尔后,他只喜在湖中戏耍,无论在风平浪静的水中还是九级狂风巨浪,均自由自在、游刃有余自不在话下。
那洞庭湖的乌龙精奉太上老君之命,不知到底是何事?但不敢有所怠慢,于次日便来到洞庭湖边查看,却见到了这条人首龙身的小白龙躺在岸边的草丛中呼呼大睡,就把这江吉的身体认得是它前几日遗下的龙卵所出壳的亲生儿子,当下心中大喜,唤醒了小白龙,毫无保留地传之于精气,教之于神通。不出一个月后,这小白龙便能千变万化,呼风唤雨,大有神通。后来乌龙精遣它到太湖自立门面,更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这小白龙由于呑下乌龙精之卯,故恶性其中,常常化成人形模样,奸淫人间女子,吸人精血,坏人房屋,取人金银,坏事做了不少。这些天他闻得苏州新知府赵杰成名声显赫,原本无意与他作对,但怒他是为朱家皇帝老儿尽力,想起往事来便惹得心中不悦,便频频兴风作浪,翻天覆地,坏人舟船,害人性命,成了苏州百姓的人间大患,人人谈及此事皆胆战心惊,面容失色。别说游人不敢近身太湖,连平日于太湖上捕鱼捉蟹的渔民们也不敢下湖,纷纷向苏州知府投诉,要求衙门速速派兵镇妖除害。
知府赵杰成正为苏州境内治乱初见成效,城内近期安定无事而感到欣慰,却听得手下人来报:“太湖之中有妖兴风作浪,只几日功夫便伤人命多桩。搞得太湖一带居民人心惶惶。赵杰成当下难免有些惊悚,不知何方妖孽在此寻事?便下令衙门差役配合城中守备兵马,悉数出动,乘百余只小舟,各各在太湖上巡视,保护太湖渔民捕鱼捉蟹,以安民生。
殊不知这太湖乃5000万年前,上天一颗巨大流星从东北侧方向撞击大地而形成,湖面方圆有2300多平方公里之宽阔,水平均深度两米余,至深处有几十米之渊。这偌大的水域仅苏州城一点兵马怎地巡视的过来?百余只巡逻小船撒在湖面根本就是蚁附大象,微不足道。巡逻中数次与那妖物遭遇上了,别说捕捉它,却反被那小白龙或掀翻船只,或夺去性命。只叹苏州府将士皆凡人肉胎,怎又斗得过那神通广大的小白龙。
赵杰成无奈,又命苏州守备搬来守城的数十门火炮,于每舟上置一炮,见了那小白龙便齐齐发炮,但平日里对付凡人威力甚猛,极有杀伤力的炮火根本伤不了那厮,反激怒小白龙的性子暴躁起来,掀翻数丈巨浪,把几十舟小船和船上的火炮皆打入湖底,官兵损失惨重。
赵杰成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将情况紧急禀报朝廷知晓,同时摆案设坛,向上天祷告祈求消除妖孽,保佑苏州一方百姓平安。赵杰成三跪九叩向玉皇大帝祈求道:“如是上天有惩罚苍生之意,总是百姓无幸,情愿自己除官减寿背罪。”苏州的百姓们闻赵杰成爱民护民的一番肺腑之言,莫不动情动容,也纷纷于庙宇、厅堂置香顶礼,不分昼夜,禮拜上苍。
这苏州城与太湖边的浓浓香火、人间祷语,频频告急,直达上空的焰摩天通明宝殿之中,自然惊动了那玉皇大帝,当下召来太上老君问事,何以让人间如此怨声载道,责怪我上苍不长眼?太上老君听了不慌不忙,告之玉帝前因后果:一者是这小白龙前身乃地煞星转世,二者乃那人间天子朱元璋不该取得天下江山后,便忘其所以,翻脸诛杀功臣,制造冤狱,以致祸起人间,伤生害众。但此乃定数使然,彰显一报还一报之因果,就是天庭也难消弥它则个。
玉帝听了不以为然,呵斥道:“虽说是定数,人间孽债,冤冤相报,那江吉无端遭难,心中怨恨明朝皇帝可以理解,但冤有头债有主,找朱元璋讨债也就罢了,祸害百姓性命却是罪无可恕,朕不能不制止,你看派谁去终止此事为好?”
太上老君道:“请恕臣直言不讳,玉帝你好是糊涂也!实实是那朱元璋不该卸磨杀驴,诛戮开国功臣,徒生人怒而怨声载道。我上天从来有怜悯之心,不忍心那些功高者反得孽死,使无罪能臣当此灾祸。故而有人间异端怪胎出现,行冤有头债有主之事,彰显因果报应不差。朱元璋乃大明皇帝,贵为玉帝的天之骄子,明里有他的御林军、护卫虎将保驾,暗中有上天五龙护体,谁能奈何得了他?所以当有地煞星临世,将江山搅乱一番,以泄其一忿,以息其冤魂。但既然玉帝你今日发话制止,也是定数使然,此事该到此为止。我想那三孩儿为助朱元璋而下凡,眼下正在凡间济世普渡众生,且事关朱元璋而起,与他有着难解的关联,应由张三丰前去降伏为妥。虽说前番有传九天玄女宝剑于他,但只杀妖魔鬼怪与人间大恶之人,却难斩天地星宿,那小白龙乃地煞星之列,本事神通广大,又有洞庭湖千年乌龙精相助,降伏它恐有些吃力。”
玉帝闻言沉吟道:“太上老君所言甚是,朕就赐你徒儿通明宝殿斩妖神剑一柄,助他斩此妖精,为民除害,解那苏州之忧。但事成之后收回神剑便是”
太上老君谢道:“如此甚好,我即让张三丰前往苏州斩怪除妖,济民救世。”言罢想了想又对玉帝道:“只是那小白龙善根未尽,如若他有悔过之意,能昄依我教,能否给他一个机会,也彰显我上天好生之德。”
玉帝挥手道:“一切但凭天尊做主便是。”
且说张三丰助赵杰成执掌苏州府一方,见他上任后勤政廉政,治理有方,井井有条,得百姓拥戴,心中甚为欣慰,他与赵杰成别后回到闽北邵武老家武阳峰修炼。这日清晨,他正在巅峰之上聚神练功,忽见空中有祥云一朵从远处疾驰而来,稍后一名神童降至他的眼前施礼拜见。张三丰连忙躬身相迎,言道:“不知仙童降临武阳峰有何指教?”
仙童言道:“吾奉太上老君之命,前来传达玉帝旨意,现有孽龙精于苏州府境内的太湖上兴风作浪,伤害性命财产无数,凡间人等拿它无可奈何。有苏州知府与太湖百姓焚香烧炉日夜不停,此事惊动了天庭!玉帝发怒,特赐你斩妖神剑一柄,即刻前往苏州太湖查明原由。降伏妖孽,不可耽搁延误!”
张三丰连忙跪地受旨,双手拜接过通明殿神剑,言道:“三丰诚惶诚恐领命,即前往太湖降伏妖孽,不敢有误!”言毕起身请仙童看座说话。
仙童又一字一句地道:“太上老君还交代了八个字谒语让你见机行事,你可是记住了,这八个字是‘遇寺则止,遇佛则生。’眼下你有使命在身,我也不敢在此多作停留,就此告辞复命去也。”仙童说完便踏起云朵离地,转眼间升至云端,消失在九天之中。张三丰不敢延误,也略作收拾,准备前往太湖降妖。
且说这天正是端午节,多日来因为妖孽作怪,而不敢靠近湖边的太湖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先生,忍不住纷纷来到湖边举行祭祀活动。先是有几个胆大的汉子驾着小舟于湖上,把一粒粒棕子投入湖水中。尔后众人见湖面甚是风平浪静,心想今日祭奠圣人,或有上天诸神巡游在此,那妖精定然不敢出来作怪,便不顾官府巡逻船的劝阻,陆陆续续驾舟于太湖上捕鱼撒网。不一会整个太湖上只见千帆点点,场面十分地壮观与热闹。正当众人沉浸在祀典气氛之中的时候,忽然间湖面刮起了一阵妖风来,整个湖面波浪如鳞,继而天空骤变,乌云压顶而来,众人心惊,都道有些不妙!不消一会儿迅雷烈风俱起,湖面江波泛浪,只见一条巨大的蛟龙从湖中飞腾而出,其面目龙身人首,狰狞恶煞,张牙舞爪,它略摆动一次巨大的龙尾,洞庭湖水浪便涨高一尺,摆尾两次,水就漫涨了二尺,整个偌大的太湖,顿时如同一个水势滔天的大水锅,俱上下沸沸扬扬地翻滚了起来。风浪猛烈,水势如山,那离岸较远的一叶叶小舟均调头回岸不及,被刮的人仰船斜,舟船如同热水锅中的水饺,在沸水中沉浮上下,船上的众人惊慌失措,立足不稳,随着此起彼伏的喊爹叫娘声纷纷落入水中,不消挣扎几个沉浮便立时命归黄泉。
那小白龙见状反精神更加亢奋,欲要掀起更大的水势来,眼见得湖中几百条小舟的上千人要亡命于这太湖之中,正是:波涛声声振耳,水势滔滔漫天,电闪雷鸣破空、黑云汹涌压顶,千丈波浪淹峰峦,万层涛水拍湖面,妖借水势,水助妖势,穷凶极恶地要夺人性命……
正在这危急时刻,只见有一叶小舟从远处乘风破浪,如同箭矢般地射来,奇怪的是那船並无人撑船划桨,却行驶如飞,船头上有一真人披发仗剑,威风凛凛。细一看乃是张三丰来也!瞬间小舟已飞至小白龙跟前,小舟托在浪顶上,人立在小舟上,竟然在滔天大浪上巍然屹立,稳如泰山,只见张三丰厉声大喝道:“妖孽住手,休得放肆!”
那小白龙正在兴起之时,听得一声当头猛喝,大睁怪眼看去,见是一个道人模样的魁梧老者,长相极是不凡,龟形鹤骨、大耳朵大眼睛,络腮胡子如钢丝,头上梳了个冲天抓髻,身着一件百衲衣,昂然怒目仗剑立于小舟船首。
小白龙一看情形有些心惊,知这飞来者非是凡人,看来这道长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但小白龙仗着有乌龙精教它的本事,並不把来者放在眼里,瓮声瓮气恶狠狠地喝道:“你是何人?来此多管闲事!”言罢,便奋然跃出湖面,仰起龙首有数丈之高,眼若火炬,口似血盆,鳞似黑铁,张牙舞爪迎了上来,还未等及张三丰到得眼前,便先于口中吐出一道浓浓妖气,立时只见周遭涌起一片冥冥蒙蒙的大雾,昏昏暗暗的黑尘,真是弥漫了日月星辰无光,遮蔽了三山五岳失色,小白龙这一口脏气吐出,其臭难挡,连十里之外犹闻一阵阵鱼腥燥味扑面而来。
张三丰见之冷冷一笑,不慌不忙吐纳腹中真气,运起神功罩护全身,挥起手中的通明宝剑向那孽龙砍去。当即两下里便厮杀成一团,好是一个激烈场面,但见张三丰挥剑如虹,神出鬼没,精神抖擞,气贯长虹;小白龙呼风唤雨,飞沙走石,杀气腾腾。一个是得道的湖中孽怪,张牙舞爪,怨气冲天,欲要报杀父之仇;一个是九重天上真仙,奉玉帝之命为生民除害的救星。二人大战了有近十几个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愁云蔽日、血气天空、神愁鬼哭。那小白龙得乌龙精真传,年轻气盛、神通广大,而张三丰有玉帝斩妖神剑,太极护体、正气凛然。双方搏斗了有近几十个回合之时,那妖龙虽然是地煞星转世、能争能斗,凶恶狠霸,但终是抵挡不住张三丰手中那柄指天天开,指地地裂的斩妖神剑,渐至后来感到力不从心,有些招架不住,胆寒之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当即集聚全身之力,摆起那偌大龙尾,掀起了一个如山的巨大浪头,迎面朝张三丰虚晃一招,便要遁逃而去。却不料早被张三丰一眼识破诡计,“疾”地一声大喝,望空中祭起那柄神剑,只见一声天崩地裂巨响,随之电闪雷鸣风骤,那通明宝剑听得张三丰之令,便从主人手中脱手而出,飞箭般地径直朝孽龙上空射去,高悬于小白龙头顶之上“刮刺刺”地烈烈作响,小白龙见了避之已是来不及,顿时吓得肝胆俱裂,大叫一声道:“我命今休矣!”
眼看神剑自上而下,在天空中化作一道寒光要取孽龙性命。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太湖中突涌起翻滚之势,一股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一条比小白龙身体要大上好几倍的巨龙瞬间接住了神剑,原来是小白龙的父亲乌龙精从洞庭湖赶到,在这关键时刻从水中跃出,挡住了张三丰这一剑,救了小白龙一条性命。但这一挡,乌龙精却活生生被利剑斩去脑袋上的右倚角,一股绿色血液喷射而出,染绿了周围湖水一片。那乌龙负痛不已,禁不住抖落了身上龙鳞数百片,心知今日遇上了对头冤家,在水中翻滚着对小白龙哀道:“为父我救你不得,你好自为之也。”言罢一头钻入湖里,往水深处潜去,径直逃回洞庭湖三江口疗伤不言。
那小白龙见父亲乌龙本事比他强了百倍,尚不是眼前这个真人的对手,知自己更是斗他不过,趁张三丰把精力放在乌龙身上之时,化成了一股青烟逃命而去,遁入了苏州城南郊外的一所寺庙之中……
寺中有一长老主持,法号至悟禅师,此时正在殿堂中闭目诵经,闻得有动静声响,睁开眼睛忽见一个青年男子神色慌张走入寺中,见了他便“扑通”一声跪下哀诉道:“我乃曹国公江文忠四子江吉,缘父亲无端被遭诬陷,罪至株连九族,我幸在外免于一网打尽,可怜全家百余口只剩下我江吉一人。逃命之时于洞庭湖三江口落入水中,又误吞洞庭湖湖主乌龙之精卵,不幸变身为乌龙之子,今被一个神通广大的真人追赶杀至此,望长老怜悯则个,救我一命,感恩不尽!”
寺中长老乃是一位得道高僧,闻言心中默然一算,已知前因后果,在心中叹道:“真是孽债,一报还一报,如此下去,何时能休?想这孽障也是先有冤情,后有恶行,缘不由他作恶而起,这江家满门抄斩,仅有一点香火不留,着实让人于心不忍。”于是心中拿定主意,要救这江吉一命,使他放下屠刀,回头是岸,消除人间怨恨一桩。便开口道:“追你者乃张三丰是也,他乃奉上天之命而行,也怪不得他要灭你,皆因你这些日子在太湖兴风作浪,为祸不少,罪不容赦。但念你并非生来俱恶,只要你能放下屠刀,改恶从善。或能救你一命。”
江吉听了喜形于色,连连点头应喏,把头在地上撞击,其心颇是诚恳。至悟长老当即命小白龙化为粟米一粒,藏于他左掌之中躲避。此时张三丰从洞庭湖一路寻迹来到寺中,见了至悟长老施礼后言道:“我乃福建张三丰是也,今奉上界太上老君之命,追赶一条祸害百姓的蛟龙精于此,我知它躲在贵寺之中。只是佛法圣地,三丰不敢随意放肆,长老可否令它出来见我?”
至悟长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只是合掌喃喃自语口念佛经,並不作声回答。张三丰见状只好说声:“得罪了!”便运起神目,拿眼巡视寺中四周角落,心中却是好生奇怪,适才明明看见那小白龙逃进这寺中消遁,却如何不见他的一点踪迹?这也难怪!张三丰不知那孽障是藏在长老的手掌之中,又如何看得见?遂又往寺前寺后寻了个遍,仍不见踪迹,想这小白龙或许是逃往了别处,不在寺院之中,于是只好告辞长老后出寺寻找它的踪迹。
至悟长老见张三丰远去,这才睁开法眼,展开左手掌心,那小白龙顿又化身为江吉立在眼前,对长老拜谢道:“救命之恩,此生难忘,一时无以报答,且容我在寺中一日效力,我曾学得移山造海之术,意欲将寺门外的这座荒山野岭,变化成百亩良田,以报答长老的活命之恩。”
长老闻言欣慰,微微一笑点头道:“阿弥陀佛,如此甚好。善哉!善哉!”
却说张三丰离开了寺庙,于附近方圆百里遍寻孽龙不着,心中甚是生疑奇怪,便施展起神通来,腾云于半空巡视望之,只见一股妖气明明还在寺中滞留,于是恍然大悟,复又悄然来到寺中。那小白龙此时正在运用法力,尽心竭力在变化耕作那寺前的良田,不意张三丰又突然出现在眼前,当即惊得发不出声来,张三丰大喝一声正要拔剑除他,只见那至悟长老急匆匆从庙寺里赶来,口中大声喊道:“请真人剑下留情!”一边说着已奔至张三丰跟前,稽首道:“这孽龙良心未灭,人性尚存,且能知改过自新,感恩图报。不至于是赶尽杀绝之类,还请张真人怀有好生之德,放他一马,或可不是善事一桩。”
张三丰闻言住手道:“长老言他改过自新,感恩图报,有何依据凭证?”
至悟长老手指寺外不远的一片平地,言道:“说来惭愧!初时确是老衲有意瞒过真人,将它化为一颗米粒藏在我手掌之中,故使你迷惑,还请真人恕罪则个!此孽障为报答救命之恩,不惜正在耗尽体内精华,为本寺庙平荒山造良田也。”
张三丰顺着至悟长老手指望去,果见原来寺外的一处荒山改了些许面目,四处平整出了不少新地,且有一眼小泉正汩汩冒出清水来,看来如若再有个半日时辰,百亩良田可成。张三丰见之叹息一声,不由也顿起恻隐之心,但这小白龙前些时日杀生过甚,罪孽深重,饶他恐是不得。正在犹豫间,突想起太上老君曾让仙童留下那八字谒语言:“逢寺则止,遇佛则生。”不就是让他网开一面么?想来犯罪之人亦是天地所生,决无尽灭之理。何不饶他一命,但天理昭昭,须让他知错改过,令其自服才是。
这时长老见张三丰在犹豫不止,再次替小白龙求情道:“罪乃以往,善行将来,既有悔意,当饶则饶。我佛悟道觉世,普渡众生,还望真君手下留情!”
张三丰听了此话觉得不顺耳,有些不悦地道:“佛家悟道觉世,道家也讲藏道度人!勿怪三丰言语不敬,长老莫是因这孽障与你寺院平山造田,便护着他说话?你不知他可害了多少人命?岂能轻易饶他而留下后患。”
至悟长老闻言怔了怔,知自己适才所说引起误解,连忙赔礼道:“阿弥陀佛,刚才老纳所言不妥,请谅则个!有道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孽龙虽是害过人,这也是有前因后果,乃天数所定,且今日他知感恩而发体内所有精力,把荒山变为良田,已是改恶从善之开端,还望真君明察秋毫为感!”
张三丰见长老数番替小白龙说情,心中也可怜这小白龙的前先遭遇,且又有太上老君竭语交代于他,看来天意如此,便对长老点头道:“佛家倡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道家亦戒恶为喜。说来儒、释、道虽是三分,但三教同源一致。自古道法分正邪,儒、释、道皆为正教,三教虽创始人不同,但都修己利人,一致之点归结于善。佛教普渡众生,道教亦不差也。”便转而对小白龙大声喝道:“常言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饶你一命可以,只是你先前怨天尤人,呵风骂雨,已违天道,这些日子又祸害地方,伤人性命,作孽不少,须当罚你受体肤之苦,以将功赎罪,你则肯是不肯?”
小白龙伏首在地道:“大师明察,我先前一心只为报仇,犯下了杀生之罪,今日看来乃是大错特错,只要大师肯饶我性命,我定当洗面革新,就是为牛做马,也要赎我先前罪孽。”
张三丰沉吟道:“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果能一念知非,便是君子。就如行路的错走了路途,掉背转来就归正道。念你今有从善之心,且饶你一命。但死罪虽免,活罪难逃。否则世人要怪上天不公。如此,我先遣你前往闽北邵武之地,有个叫天成奇峡的地方,你可前往那里休生养性,一边面壁思过,一边勤耕山水造福于当地百姓。待我禀告过太上老君同意后,日后回来将启用于你,将功赎罪,积小善成正果。或许这也是上天怜悯于你,才有佛、道两教皆网开一面,得以重生。只要你能一心改过,将来或有造化。”
至悟长老闻言双手合十,喜道:“阿弥陀佛!人生在斯世,万事皆有缘。今日真君有恻隐之心,能网开一面饶你性命,足见道教慈悲为怀,更可见道、释两家同德同源。你须记牢记不忘,要从善修行,尽力赎回前罪!”
小白龙年闻言拜伏于地,再三叩谢张三丰和长老的再生之恩后,当下便接受张三丰行起天书秘笈中的还原之法,脱去了乌龙精的血骨,恢复了先前的江吉面貌后,不禁是感慨万千,泪流满面,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好一阵子难过。尔后,告辞二位救命恩人,向福建邵武方向奔去。
且说江吉重得新生,回归凡身,一路辛苦,跋山涉水行走了月余,终来到福建邵武地界,寻到了肖家坊镇地界的天成岩奇峡停下。但见四处只有巨岩峭壁,荒山一片,乱石成岗,地无绿色,甚是偏僻荒凉,细心寻找一番后,果在一块巨岩的背阴处发现有兰花几朵在这荫凉之处开放。心想张三丰所说过长兰花的地方应该就是此处了,便放下随身包袱在此住下,就地砍枝搬石,采叶运土,辛苦了几天搭盖了一间茅屋为庐,定下心思作长久之计,要在这偏僻之壤开荒种树,引水成流,造出良田。从此每日里只是埋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夜深人静之时面壁思过,修身养性,等待张三丰终有一日归来点化于他,以图修成正果。
说来张三丰手下留情,饶了这小白龙性命,乃是幸事一桩!后来江吉终于修成正果,得以超升入仙,由地煞星升为了天罡星。张三丰感慨不已,为此事特作词《清溪令》一首曰:
春去多矣,听杜鹃啼时,五更须起。
鸟尚勤勤,问蒲团中人,谁能遣此?
欲使神活心先死,即是那神仙种子。
这正如道教中所言:大凡智高之人除奸杜幸,对有心改恶向善者,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就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