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公元1276年)冬季。中原大地。
残阳如血、铁骑狂飙、尘埃滚滚的中原大地一片战火纷飞,刀林箭雨、血肉横飞,元军军旗漫天遍野,迎风猎猎作响。蒙古大汗忽必烈率二十万精锐部队大举进攻江南之地,铁骑一路挥师南下,夺城攻地,势破如竹。南宋军队难敌虎狼之师,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一座座城池被蒙古军队攻克,很快南宋首都临安也落入元军手中。成千上万的百姓们携家带口四处逃难,躲避战乱。南宋小朝廷土崩瓦解,在杨太后的带领下,携年幼的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逃出都城临安,到达浙江温州。朝中大臣陆秀夫派人招来了躲藏在温州的陈宜中,大将张世杰也带兵从定海前来会合,旋即南过。五月一日,赵昰在福州即位,史上称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陈宜中被任命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陆秀夫为佥书枢密院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时大忠臣文天祥赶至福州,帝赵昰命他为右丞相,兼副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宋景炎元年十一月,元军直逼福州,此时福州尚有正规军17万,民兵30万,淮兵万人,足可与元军决一雌雄。然而由于主持朝政的陈宜中胆小怕事,小朝廷立足未稳,又开始了逃亡之路。景炎三年春,来到雷州附近。时右宰相文天祥在外都督各路军马,左宰相陈宜中借口联络占城,一去而不复返。端宗在逃亡途中患下重病,四月十五日病死,年仅11岁。众臣只得拥立年仅7岁的赵昺为帝,改年号为祥兴元年。
元军步步紧逼,不久雷州失陷,流亡朝廷又退到了南海新会崖门海域一带(今属广东省江门市),再无退路可走,便聚集了所有南宋残军20万人,指挥官张世杰下令把战船千余艘背山面海,用大绳索连接,四面围起楼栅,连成水寨方阵,被迫与元军进行最后一场大战。然而,张世杰这一做法等于放弃了对入海口的控制权,把战争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敌方;同时把千余战船贯以大索,结成水寨,尽管集中了力量,却丧失了机动性和灵活性。元军到达后,很快控制了崖山之南的入海口,又从南北两个侧翼切断了宋军的所有后路。于是,宋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此后十多天中,士兵们只能以干粮充饥,饮海水解渴,士兵们呕吐不止,战斗力严重下降。
二月初六早上,元军发起总攻。忽必烈命令水军利用早晨退潮、海水南流的机会,渡过平时战舰难于渡过的淺水,从北面对宋军发起突然袭击。在一片大海波涛中,但见宋、元两军数千只战船浩浩荡荡,尽数集结在宽阔的海面上,双方展开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海战,海面上波涛汹涌,群船随浪起伏,一片刀光剑影,血溅四处,惨烈而惊心动魄。宋军船大尾不掉,而元军船只灵活机动,交战中宋军渐渐不支,南北两面皆受敌夹击,宋军士兵们身心疲惫,无力战斗,渐至全线崩溃。
这场惨烈的战斗从黎明进行到黄昏,此时天色已暗,海面上风雨大作,宋军一艘挂着“帅”字大旗的巨船上,只见一员宋朝将军,长得浓眉大眼、身材魁梧,浑身血迹斑斑,伤痕累累,他踉踉跄跄手持宝剑戳地,支撑住遍体鳞伤的身躯朝小皇帝赵昺跪下,悲切怆然禀道:“皇上啊皇上!恕末将无能,大势已去,事已至此,陛下当为国捐躯,德佑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尔后挥泪起身,抱着那身穿龙袍,胸挂玉玺的小皇帝纵身跳下大海,皇太后掩着胸口大恸道:“赵氏血脉已尽,宋朝无望也!”言罢,也纵身一跳,投入汹波滚滚的大海……
船上正在与元军厮杀的另一位宋军大将见状,怒目圆睁,发起神力,将围攻在身边的几名元军尽数砍倒,仰天大啸道:“天若助宋,为何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又亡君,天若亡宋,大风吹翻吾船。”其声如裂帛,憾天恸地。话音刚落,天空中立刻闪起一道明晃晃的利光,惨白骇然,雷声隆隆,顿时巨风大作,海浪起狂,顿时,南宋朝廷这艘最大的舟舰落入海底,船覆人亡。
随后风停雨止,仍有数百余只宋军战船在海中漂荡起伏,四周的元军船只见状立即又围了上来,宋军的官兵见之,一个个仰天长啸,为使战船不落入敌手,被俘受辱,纷纷发出一声齐天呐喊,举起手中的刀斧将战船自行凿没。数百船只上的一万余名南宋军民,包括官员、士兵,纷纷跳海自尽……
宋朝三百年基业终由盛至衰,气数已尽,难逃天道轮回,周而复始的规律,自宋太祖赵匡胤至未末帝赵昺,共历一十八君,三百二十年后,江山易主、改朝换代,令人扼腕长叹。然而,南宋虽然覆没,但最后一战输得是那样的悲壮,那样有节烈之气,中华勇士们面对外族的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闪耀着中华民族的这种崖山精神,春秋大义,世代永存!
不久,在福建作战的南宋大忠臣文天祥不幸落入敌手,元世祖忽必烈惜他才能,敬他忠义,有心留他为元朝所用,亲自问道:“你能移事宋之心事我,立刻可为丞相,不比在牢狱里好得多么?”
文天祥凛然正气道:“既然如此,我便是身事二姓,你又何在惜不忠之人?况天祥为宋朝宰相,以身殉国乃是本份,请即赐死,便算君恩。”
元世祖无奈,乃下诏杀之。文天祥被押至柴市时,态度从容,对刽子手笑道:“吾事毕矣!”望南方拜了三拜,引颈受刑,年四十七岁。元世祖心中又惋惜不已,不由地轻叹一声,下诏赠文天祥为庐陵郡公,谥曰忠武。命丞相博罗赴赴刑场设坛祭祀文天祥。刚欲行礼奠爵,天空中忽然狂风大作,走石飞沙,天昏地暗,那供在坛上巨大的神主牌,好似生了翅膀一般,自己会飞将起来,直入云中,不知去向。博罗惊得面目失色,不知所措。待回过神来,知必是文天祥精灵不泯,因神主牌上乃元朝封号,他耿耿忠心,不忘故宋,岂肯受元朝的封爵。逐急忙上奏元世祖知晓,改书神主牌位,上写“故宋少保右丞相信国公”几个字,重行点起香烛,仓惶祭毕,大风逐停止,天地亦复开朗。
时在九天之上的玉皇大帝闻报,为汉室华族的英勇壮举感到欣慰。但对人间之巨变,并不感到意外。这茫茫千古,上下几千年,兴衰千万事,国运交替,皆有定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治极则乱,乱极则治,治乱兴衰,此乃天道之理。只是玉帝眷顾中原汉室,不忍江山落入蛮夷之手,故决定派诸神下凡扰世,限百日之内,江山重回汉室手中。由此,明太祖朱元璋开启了大明帝国序幕,有了后来永乐皇帝朱棣的太平盛世,同时演绎出一位闻名天下的武林太极宗师张三丰。诸位看官欲知详情,请听在下由头到尾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