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第十六章 冯朗被陷反叛抄家 源贺救下冯氏孤儿

作者:曹谁丶源荣枝 | 发布时间:2019-10-30 14:33:47 | 字数:4785

南凉皇族的反叛平定后,就有人借机告发投降的北凉皇帝沮渠牧犍,说他跟高昌的北凉后裔沮渠无讳暗中联络,准备率众西逃谋反,拓跋焘大怒,命人赐死沮渠牧犍。沮渠牧犍的妻子武威公主过后才知道,同时赐死的还有右昭仪沮渠丽芳,而牧犍的两个女儿沮渠可以、沮渠可人因为深得拓跋焘喜欢,所以并没有受到牵连。

南凉、北凉皇族接连谋反,拓跋焘召集太子拓跋晃和司徒崔浩到寝宫,现在他们二人成了拓跋焘最信任的人。拓跋焘问他们:“为什么朕对保周那么好,让他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变成张掖王,他还要反叛?为什么朕把心爱的女儿武威公主嫁给牧犍,还封他为河西王,衣食住行一如王者,他还想谋反?”拓跋晃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的力量强盛,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利,才会想着谋反。所以儿臣认为,必须削弱他们的力量,让他们无力反叛,父皇才可高枕无忧。”崔浩说:“五凉故地河西基本上平定了,更危险的是五燕故地幽州。冯氏家族几乎掌控了我大魏的命脉,辽西王冯崇占据十个郡,乐陵王冯邈掌握禁军,广平王冯朗镇守秦州,冯霖又是左昭仪。冯氏家族假如造反,那么整个魏国的命运堪忧啊!”拓跋焘说:“爱卿若是不说,朕还没想到,现在想来,朕都感觉脊背发凉,这简直是朕的心腹大患,爱卿可有何良策为朕解除这心腹大患?”崔浩说:“臣倒是有三条计策,但在计划实施之前,我们切不可打草惊蛇。”当天崔浩为拓跋焘定下了三条计策,分别消灭冯崇、冯邈、冯朗。

柔然再次叩击边关,拓跋焘在大殿中问何人有退敌良策,许多将领争相请命出战,拓跋焘都没有接话,直到殿中尚书冯邈出列:“末将愿率军前往征讨柔然。”拓跋焘问:“你有何良策?”冯邈说:“为什么我大魏一直以来无法消灭柔然,原因就是柔然人居无定所,能够进退自如,我听说他们的王庭在鄂尔浑河上,我军中有一个投降的柔然将军名叫庵罗辰,庵罗辰熟悉柔然内情,可以带我们深入王庭。”拓跋焘当即派遣冯邈率军出征。

冯邈率领一万大军向北越过六镇,向着柔然进军,哪知柔然人像是长了天眼,他们驻扎到哪,都能被他们给迅速发现。冯邈的大军后来被围困在一座山上,大军饥渴难耐,冯邈把自己的战马杀了让战士们吃,庵罗辰深受感动,向冯邈说:“冯将军,你不感觉到奇怪吗?我们一路见不到柔然大军,可是只要驻扎下来,柔然人就会出来袭击!”冯邈疑惑地看着庵罗辰:“此话怎讲?”庵罗辰接着说道:“柔然人哪有这么厉害,从一开始就知道我们的行踪,这次定是魏皇跟可汗勾结好的,目的就是要除掉你。”冯邈说:“可是我对魏国忠心耿耿,魏皇为何要如此对我?”庵罗辰说:“都怪你们冯家太厉害了!”冯邈终于醒悟过来,在庵罗辰的劝说下,最后冯邈率部投降柔然。

在冯邈出征柔然的时候,拓跋焘派遣平东王贺多罗前去幽州犒赏冯崇。当天他们住在幽州城中,半夜贺多罗的手下就抓到一个高句丽奸细,第二天贺多罗就跟冯崇一起审问,起初那名奸细什么也不说,贺多罗找来五匹马,声色俱厉地说道:“你若不从实招来,我就把你的双脚双手和头分别拴在这些马尾巴上,只要我一声令下,你很快就会被分成五份。”奸细吓得从棉衣中取出一封信,贺多罗命人读出信的内容:

冯崇吾儿:今父王在高句丽被封为辽东王,已准备好兵马十万,你现在被魏封为辽西王,也有十万的兵马,我们明年春天在和龙城相会,到时我们合兵一处,杀入平城也不是难事。父王冯弘

冯崇听到这话,吓得直打哆嗦,赶忙否认:“这万万没有的事,一定是有人诬陷,高句丽总共也不过十万兵马,怎么会让我父亲做辽东王,一定是有人诬陷!”贺多罗却厉声说:“你说你被人诬陷,现在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只能劳辽西王大驾,到平城去向皇上申辩。”贺多罗当即夺取了冯崇印信,派人把冯崇府邸包围,押送冯崇一家老小上京城。辽西王冯崇起初还掌握着实权,但是自从拓跋焘派来的郡守开始包揽下所有的政务后,冯崇手中的权利慢慢地就转移到了郡守手中,冯崇只是把十郡的租税当食邑,过些锦衣玉食的生活,现如今被人诬陷,可怜冯崇毫无反抗之力。

时值隆冬,冯崇一家老小一路饥寒交迫被贺多罗押往京城,他们刚走出幽州地界,贺多罗就接到拓跋焘的密令,命他就地处决冯崇一家,拓跋焘派来的使者还送来了一坛毒酒。贺多罗宣布冯崇谋反,念在冯崇当年对朝廷有功,所以皇上赐了坛毒酒给他。冯崇这时候才知道,诬陷他的不是别人,而是当今的皇上拓跋焘,知道无法逃脱,他恳求贺多罗不要告诉几个孩子,冯崇让厨师把毒酒拌在饭菜中,一家老小吃过午饭后全部中毒身亡。贺多罗按密令,厚葬了冯崇一家。

冯朗本在秦州刺史任上,他在上邽城安抚当地的氐人羌人,还获得了氐人羌人的爱戴,现在朝廷却突然要将他调往雍州。雍州刺史驻扎在长安,冯朗是三兄弟中最杰出的,平日尚义任侠,结交了一批好汉,他的部将也对他忠心耿耿,这恰是拓跋焘最担心的,所以冯朗这次被调往雍州任职,不过是拓跋焘的调虎离山之计。

源贺被拓跋焘调回平城任职,路上突然接到拓跋焘手令,手令中说冯朗准备起兵造反,要他星夜赶往雍州,把叛乱扼杀在萌芽。源贺知道这是拓跋焘在最后试验他的忠臣,在最后检验他的忠心,他不得不掉头朝长安出发。

源贺和冯朗在长安城外的扶风郡相遇,两人本就要好,当年源贺就是通过劝降冯朗,把冯氏三兄弟争取过来帮助魏国,才使得拓跋焘轻易消灭了北燕。两个好友就这样不期而遇,冯朗显得特别高兴,冯朗告诉源贺,他的妻子苻茗又怀孕了,这次他希望是个女儿,而冯朗的长子冯熙已经长成了一个英俊的少年,听冯熙亲切地喊自己源贺叔叔,想到皇上的手令,源贺的内心痛苦不已。冯朗看到源贺脸上痛苦的神色,以为源贺还没有从失去兄长的痛苦中走出,他专门煮了新鲜的羊肉,置办了上好的秦酒,邀请源贺在扶风城的馆驿中一起喝酒。

冯朗说:“我们身处乱世之中,没有谁家能够是完整的,你我现在还能够好好地坐在这里享受美食美酒,就已经是人生的大幸了。”源贺说:“圣上还是英明的,虽然保周是我兄弟,但是因为我没有参与反叛,他最后还是重用了我,只杀了保周一个人。”冯朗说:“我们兄弟三个若是在燕国,早被我那后母给害了,幸好遇到你才得以投靠魏国,现在我在魏国跟在燕国一样还是王公,在魏国当个王公比在燕国好多了,还不用整天提防我那个后母。”冯朗说完,笑了起来。源贺在跟冯朗的闲聊中,愈发怀疑拓跋焘所说的冯朗要起兵造反一事,他忍不住问冯朗:“你最近可有什么打算?”冯朗说:“我能有什么打算,我现在为圣上治理天下,老了就回幽州颐养天年,最近我还经常想起小时候的事。”听冯朗这么一说,源贺愈加痛苦,冯朗不可能起兵造反,这只不过是拓跋焘想杀冯朗的一个理由,源贺醒悟过来,他对冯朗说:“你不如现在就归隐江湖。”冯朗看了源贺一眼说:“这可不像你说的话,你可是满脑子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今天怎么突然劝我归隐?”源贺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测,又问了一次冯朗:“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最近有没有什么事,咱哥俩一起干?”冯朗想了想说:“你这么一说,我倒真想起了一件大事,明天咱俩就一起干!”源贺紧张道:“快说什么大事!”冯朗说:“那就是到周原去打鹿啊!好久没跟你一起打猎了,明天我可得过把瘾!”源贺一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知道冯朗并没有起兵造反,他在寻思着找个合适的时机,将拓跋焘的密令告知冯朗,好让他有个应对的计策。眼看夜已经深了,源贺怀着心事,告辞冯朗起身回去休息。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冯朗和源贺就已经起床了,他们出城去,向长安出发,沿路到周原去打猎。现在正是隆冬时节,旷野上一片荒凉,他们在蒿草间打马寻找猎物。冯朗发现一头公鹿,弯弓搭箭射下,他们继续寻找,果然发现还有一头母鹿,源贺正准备拉开弓箭将母鹿射下,冯朗突然一把将他拦了下来,源贺不解地看着他,冯朗指着不远处的草丛让源贺看,源贺看到一只蹦蹦跳跳的小鹿。冯朗说:“打死这只母鹿,那只小鹿也活不成了。”源贺想不到冯朗竟如此善良。

他们就这样一边赶路一边打猎,没几天就抵达了长安城外,那天正好是腊八,冯朗在城外的一家饭馆招待源贺喝腊八粥,他们又一起畅谈到深夜,他们都是亡国的王子,有许多共同的话题。这天夜里,源贺对冯朗说:“你赶紧带着妻儿老小逃跑吧,皇上准备要杀你!”冯朗诧异道:“我冯朗自认对皇上忠心耿耿,我不信他会杀我!拓跋焘应该不是那样的人,保周造反他都没杀你。”源贺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当年他在打江山,现在江山打下了,他就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佛狸,你还是赶紧逃跑吧,到长安城后就跑不掉了。”冯朗说:“我冯朗堂堂正正,他凭什么杀我?”源贺说:“皇帝是天子,他随便找个理由就能够把你给杀掉!兄弟你听我一句劝,你千万别进长安城!”

天亮后,冯朗没听源贺的劝告,独自率领亲信进入了长安城。刚进长安城,冯朗就见到了跟随冯崇多年的老管家冯忠,他知道冯崇一定是出事了,果然冯忠哭着告诉冯朗,冯崇因谋反被满门抄斩,冯邈因为战败投降柔然,冯朗听后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冯朗大喊:“苍天为鉴,我冯氏三兄弟当初以为遇到明主,才投奔的拓跋焘,现如今他却杀我哥哥,害我兄弟!这是逼我造反!”冯朗随即召集自己的几百部众占据长安城旁边的堡垒造反。

源贺立刻命人到长安城调军,把冯朗所在的堡垒团团包围,冯朗的人虽然少,但是都是精锐,只要魏军靠近,就被强弓劲弩射退。源贺知道冯朗根本就没办法逃走,他并不想伤害冯朗,便命大军围而不攻。这天半夜只见天光一闪而过,堡垒中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原来苻茗生了,果然是个女儿,冯朗没想到女儿一出生全家就要遭受灾难,他准备把她丢弃,在苻茗的苦苦哀求下才作罢,冯朗为她取名冯淑仪,谁能想到这个女婴会成为后来的冯太后。

源贺把冯朗所在的堡垒围困了三天,堡垒中的粮食吃完了,部下眼看就要饿死,冯朗再也看不下去,半夜约源贺商谈。他们在堡垒外的一座农舍会面,冯朗带着冯熙,一见源贺就跪下,源贺赶忙将父子二人扶起:“我也是接了拓跋焘的密令,身不由己。”冯朗说:“我知道你只是在执行公务,我不会怪你!我现在已经走投无路,念在我们一场交情,希望你把我儿子放了,给我们冯家留个后。”源贺说:“这个你可以放心。”冯朗把自己曾经收养的一个羌人孤儿冯义叫到跟前,他把身上的金银都给了他,要他把冯熙带到氐人羌人中去躲避灾祸,冯熙拉着冯朗的衣襟不愿意走,冯朗让冯义强行带走。源贺让花太平给冯义和冯熙换了一身魏兵的衣服,将他们领出包围圈,悄悄将他们给放走。

冯朗回到堡垒中,他让部众散去,部众都哭着不愿离开,冯朗劝说半天,他们才放下武器。冯朗的部众源贺全都放了,他只把冯氏一家拘押,一路上又好吃好喝地照顾着,一直押赴到平城。拓跋焘宣布冯朗造反,本来要满门抄斩,在源贺的求情下,拓跋焘宣布只斩首冯朗,把冯朗的家人全都充为奴仆。在源贺的照应下,冯淑仪被带到宫里,跟着她的姑姑左昭仪冯霖长大。苻茗起初在一个鲜卑贵族家做奴仆,因为不堪忍受被人奴役,不久便抑郁而死。

冯弘此时仍在高句丽,但是拓跋焘是不会放过他的。当年冯弘率众逃到高句丽,高句丽长寿王高巨连从平壤派使者前来迎接,高巨连为了回避拓跋焘的进攻已经把首都从国内城迁到平壤城。高巨连派来的使者第一句话就是:“龙城王冯君一路辛苦。”这是高巨连事先教好的,他知道冯弘听后必定恼羞成怒,果不其然,冯弘听完便气冲冲地对使者说:“什么龙城王冯君?我是大燕国的皇帝!大燕国皇帝驾临,快让高句丽王来迎接!”使者按照高句丽王的安排,让冯弘在平壤城外的平郭小城停驻,冯弘的人有几十万之众,无法安置下来,高巨连趁机把这些人分散到各地。冯弘向来轻视高句丽,认为高句丽不过是自己的属国,在高句丽的政令都跟在燕国一样,高巨连担心冯弘会夺走自己的国家,找了个借口把冯弘迁移到北丰小城,自己先下手夺走冯弘的侍从,还把冯王仁扣为人质。冯弘十分气愤,派人到宋朝求助,准备率众投奔宋朝,这时拓跋焘向高句丽索要冯弘,高句丽王就把冯弘一家全部杀死,向北魏称臣。在这场灾难中,只有冯弘的小儿子冯业逃了出来,他连夜率领三百部众逃往海边,乘坐小船逃到了宋朝。

目录
目录

作品相关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默认
行 间 距 默认
保 存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