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第二十六章 孤儿寡母独撑朝政 权臣乙浑妄杀功臣

作者:曹谁丶源荣枝 | 发布时间:2019-10-30 14:42:28 | 字数:5015

正当魏国蒸蒸日上的时候,拓跋濬却一病不起。拓跋濬躺在泰华殿中养病,冯淑仪派人四处寻找名医为他医治,可是就是不见好转。拓跋濬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他分别派人到邺城和代郡征召自己最亲信的两位臣子源贺和陆丽回来。

冯淑仪每天都陪在拓跋濬身边,她的手里抓着当年拓跋濬送给她的玉佩,拓跋濬也从自己腰间解下他的那块玉佩,两个玉佩合起来就是“长毋相忘”,他们想起青春年少时的美好时光。冯淑仪说:“陛下,你可是答应过臣妾,要一起长相厮守到老,你会好起来的!臣妾一定会找到全天下最好的医生治好你的病!”拓跋濬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朕感觉这次是挺不过去了,朕最担心的是你们孤儿寡母,朕会安排可靠的大臣,好好照顾你们母子!”

太尉源贺和司徒陆丽一回到平城,就赶忙去泰华殿面见拓跋濬,皇后冯淑仪带着太子拓跋弘一直守在拓跋濬身边,后来车骑大将军乙浑和吏部尚书贾秀也来了。拓跋濬面色惨白,他拉着拓跋弘的手说:“朕的祖父太武帝和朕都是在十二岁时登基的,你今年也十二岁了,要担当起治理这个国家的重任!有事不决的,宫里的事找你母后,朝廷的事找这四个肱骨之臣。”他回头看着四人说:“乙浑、源贺、陆丽、贾秀,你们是朕最信任的人。当年源贺、陆丽、刘尼、长孙渴侯拥戴朕登上王位,可惜刘尼和渴侯都不在了。乙浑一向忠心耿耿,贾秀一直刚正不阿。朕走后,你们四人要同心协力辅佐太子,四人意见不合时要听乙浑的,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朕的信任!”拓跋濬说完就离开了人世,他才二十六岁。拓跋濬去世后,十二岁的拓跋弘登基。

在拓跋濬刚离开人世的那段时间里,冯淑仪抓着长毋相忘的玉佩,每天都在灵堂里哭得死去活来。三天后,按照鲜卑的风俗,拓跋濬生前用过的东西都要焚烧,朝中文武百官和后宫三宫六院都到现场哭泣哀悼。拓跋濬生前用过的东西被点燃后,冯淑仪抓着长毋相忘的玉佩,感受着天人永隔的痛楚,拓跋濬的离世,让她感觉天崩地裂,她突然跳入火海中,她的这一举动把大家都惊呆了,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旁边的殿中尚书李弈便已经奋不顾身冲入火海,把冯淑仪抱了出来。

在拓跋濬停灵期间,乙浑仗着自己是四个顾命大臣之首,趁机在朝中安插了自己的人,他的三个儿子都被他任以要职,乙肆龙做了内将军,乙肆虎担任内行长,乙肆豹接任内都大官,分别从军事、行政、司法上掌控平城。拓跋弘和冯淑仪在宫中守孝,源贺、陆丽、贾秀为皇帝守灵,乙浑派人把守宫门,自己处理一切政务,文武百官根本见不到新皇帝拓跋弘。

这天文武百官来到宫门口,乙浑当着众人的面又任命和提拔了许多自己的人,其他官员都很不满。殿中尚书杨保平说:“新皇和太后我们都还没见到,每天就由你宣布圣旨,我看圣旨上的意思都是你的主意吧!”平阳公贾爱仁和南阳公张天度也说:“我们要见新皇!”乙浑说:“先皇临终前,让我和源贺、陆丽、贾秀辅佐太子,当意见不一时,要我来拿主意,现在太子年龄还小,我不过是替先皇决策,谁要是跟我做对,就是跟先皇做对!”杨保平和贾爱仁、张天度都忍不住指责他:“现在皇帝已经十二岁,可以自己决定了,太武帝和文成帝当年可都是十二岁即位,太武帝击败柔然,文成帝粉粹宗爱,你凭什么为皇帝决策!”

这话让乙浑大怒,他低声让殿中尚书林金闾把三人拿下,林金闾本就是个火爆脾气,他当即对群臣说:“文成帝尸骨未寒,他们就开始叫嚣了,以后新皇还怎么治理天下!”林金闾当即带侍卫把三人拖到闹市斩首。群臣都被震惊了,他们不敢再议论朝政。过后皇帝和皇太后及源贺、陆丽、贾秀才得知此事,陆丽非常生气:“乙浑这混蛋!我要杀了这国贼!”源贺赶忙将他拦下:“千万不要冲动,现在有先帝遗言,乙浑又掌握军权,我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贾秀也说:“乙浑现在不可一世,我们要欲擒故纵,让他自己毁灭自己!”陆丽恨恨地说道:“要不是看在先帝还没有入土,我非斩了这奸臣!”

顺阳公拓跋郁和南平公拓跋目辰兄弟二人都是殿中尚书,他们得知杨保平、贾爱仁、张天度三位朝臣被乙浑滥杀后,拓跋郁当即叫上弟弟拓跋目辰,率领部下抵达宫门外,他们都带着兵器,杀气腾腾的,胆敢盘问的侍卫,都被他们打了一顿。守门侍卫赶忙去报告乙浑,乙浑知道来者不善,带着宫里的侍卫来到大门口的城楼上,他看到拓跋郁站在城门下,旁边是提着刀的拓跋目辰。乙浑在城门上问:“二位尚书这是何意?”拓跋郁大声说:“杨保平、贾爱仁、张天度都是国家重臣,你凭什么把他们都杀了!”乙浑笑着说:“二位尚书是不是误会了?他们三人可都是殿中尚书林金闾所杀,这殿中尚书林金闾的性格你们又不是不知,我劝都劝不住!”拓跋郁和拓跋目辰不走,乙浑就让乙肆虎把林金闾捆绑来任由二人惩处。拓跋郁要杀林金闾,被司空和其奴阻挡了,他对拓跋郁说:“林金闾是一时气愤,才做的蠢事,定州刺史正好缺位,不如降他的职!”过后林金闾就被降职到定州去做了刺史。

拓跋郁继续追问:“自从天子登基以来,文武百官都未见过新君,文武百官对国家都非常担忧,我们一定要见到天子!”乙浑看到拓跋郁身后排列整齐的卫士,一副随时准备攻入宫中的态势,乙浑不禁有些害怕,他赶忙安抚拓跋郁说:“现在是先皇的大丧期,天子处在悲伤中,所以没有接见文武百官,你们也没必要疑惑!”拓跋郁说:“我们见不到天子,是不会回去的,这也是当朝所有文武百官的意愿!”乙浑只好说:“既然这样,二位尚书可先回去,待我将情况向天子禀明,明天天子一定会上朝,到时文武百官都可以一起朝见!”拓跋郁这才跟拓跋目辰带领军队离开,乙浑出了一身冷汗。

源贺和陆丽、贾秀也知道了这件事,当时乙浑要率军讨伐拓跋郁和拓跋目辰,被源贺劝了下来。源贺说:“现在先皇驾崩,新天子刚继位,正是国家的过渡时期,我们要内安抚文武百官,外防止柔然刘宋,不宜祸起萧墙。”乙浑这才作罢。看着拓跋郁和拓跋目辰的军队远去,乙浑才渐渐恢复过来,他气得说道:“你们迟早要死在我手上!”

第二天,拓跋弘正式登基,他封冯淑仪为太后,接着封赏了四大托孤大臣,乙浑被封为太原王,源贺改封为陇西王,陆丽依然是平原王,贾秀是武邑公,其他老臣都有封赏。文武百官山呼万岁,看到新天子登基,整个朝局这才算是稳定了下来。过后拓跋濬被安葬在了云中郡的金陵,跟北魏历代的皇帝葬在了一起。

安葬好拓跋濬,文武百官返回平城,朝堂之上拓跋弘为皇帝,冯太后垂帘听政,即便如此,朝廷上的一切事情也都是乙浑说了算。乙浑升任自己的亲信步六孤威远为执金吾,丘穆陵多侯为司卫监,让他们执掌平城禁卫,他把自己的亲信都安插在朝廷,然后让他们推举他为录尚书事,也就是丞相。陆丽内心愤懑道:“大将军虽然功高,但是按照前朝惯例,录尚书事可都是太子兼任的,从没有臣子做过这个职位。”殿中尚书拓跋郁赶忙补了一句:“前朝倒是有乱臣贼子做过这个职位,你们让大将军做录尚书事,不是要置他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吗?”乙浑只好假意拒绝了这一职位。这次朝堂之上陆丽和拓跋郁的阻碍,让乙浑心中愈加忌恨,他下决心除掉这些眼中钉。

乙浑跟自己的亲信步六孤威远和丘穆陵多侯谋划除掉陆丽和拓跋郁、拓跋目辰,他们刚把一切安排妥当,哪知陆丽却生病了,陆丽到代郡的温泉去疗养,乙浑为了让计谋顺利实施,派丘穆陵多侯去将陆丽骗回平城。丘穆陵多侯只好赶往代郡,他虽然是乙浑亲信,但是他的祖上跟陆丽是旧交,他一路上很是忐忑不安。

陆丽正在泡温泉,丘穆陵多侯赶来见他,陆丽问:“我们这些人老了,身体大不如前,泡这温泉,也就能多活个两三天,你不在京城效力,来这里干什么?”丘穆陵多侯神色凝重地说:“陆司徒,您是家父的旧交,曾经救过家父,现在我就跟您全都说了,乙浑在平城摆好鸿门宴,准备除掉您。我是奉命来通知您老人家回去的,可我并不想害您!您还是别回去了,就在这里颐养天年吧!您的儿子们也千万不要踏入京城,否则凶多吉少!”陆丽听说后勃然大怒:“乙浑算个什么东西!老夫带兵打仗的时候他还在娘胎里呢!我倒要看看他能把老夫怎样!”

陆丽当即决定返回京城,但是他也知道乙浑的权势,他派人暗中跟拓跋郁联系,准备杀掉乙浑,为国除害。他让丘穆陵多侯先回去复命,自己随后率军赶回京城,因为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他留了个心,他让自己的大儿子陆定国离开平城,小儿子陆睿留在代郡。

陆丽带着自己的随从回到平城,果然如丘穆陵多侯所说,乙浑在他的府邸已设好宴席,准备请君入瓮,陆丽装作什么也不知道,按期到乙浑府邸赴约。乙浑带陆丽入座,他对陆丽说:“我这里有佛菻过来的歌姬,请司徒欣赏。”陆丽一拍手,只见一队金发碧眼的歌姬上场起舞。陆丽见到步六孤威远一直站在乙浑旁边,却没有见到丘穆陵多侯的身影,就问道:“丘穆陵多侯怎么没来!”

乙浑跟步六孤威远相视一笑,向他使了个眼色,步六孤就让手下取来一个匣子交给陆丽。陆丽问:“这是什么?”乙浑说:“司徒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陆丽打开匣子,一股腥味袭来,原来匣子里装的是丘穆陵多侯的人头,陆丽立即从坐位上站起,拔出剑来,带着几个随从就要刺杀乙浑,他们很快便被周围埋伏的刀斧手控制。乙浑站起来说:“我平生最恨叛徒走狗!我对这条狗不薄,他偏偏要出卖我,这是他自个选择的下场,怪不得我!”原来丘穆陵多侯和步六孤威远貌合神离,二人皆想做卫尉,步六孤威远很早以前就已派人暗中跟踪调查丘穆陵多侯,这次他终于抓到了丘穆陵多侯泄密给陆丽的把柄,并将此事报告给了乙浑,乙浑就愤怒地让人把丘穆陵多侯杀了。

乙浑没有当场杀死陆丽,而是让人先将陆丽关押起来,第二天他贴出告示,说陆丽试图刺杀自己,让人在闹市区将他斩首示众。拓跋郁听说,随即跟拓跋目辰带着卫士前去攻打乙浑,步六孤威远早有准备,他带着禁卫军跟拓跋郁大战,拓跋郁寡不敌众,节节败退,他心口还中了步六孤威远一箭,拓跋目辰要上前跟他们拼命,拓跋郁让他别管自己,先行逃走,将来再为他报仇,拓跋目辰只好听从哥哥拓跋郁的安排,连夜逃亡。

过后源贺和贾秀去面见冯太后,贾秀说:“现如今乙浑专横朝政,妄杀忠臣,我们该拿他如何是好?”源贺痛心道:“陆丽都被他杀了,他还有谁不敢杀的?此时他气焰嚣张,朋党依附,我们想除掉他,并非易事啊!”冯淑仪听完,倒是显得很镇定,她跟二人说:“你们是否还记得《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他要什么我们先满足他,等到时机成熟不怕除不掉他。”贾秀恍然大悟:“他想要做丞相,臣只能批准。”源贺也似有领悟:“他还想掌握军权,我这太尉的职位也不要了。”冯太后点头。

这天上朝,卫尉步六孤威远又带头上表请封乙浑为录尚书事,吏部尚书贾秀没反对,朝中更没有人敢反对,贾秀当着众臣的面说道:“这丞相要德者居之,乙将军让我们魏国稳定下来,柔然和刘宋都不敢侵扰,除了乙将军也没有其他人配做,大家说是不是?”众人侧目相看,吏部尚书贾秀同意了,众人无人敢再多言。

几日后的一次早朝,源贺就提出辞职:“微臣最近身体不好,不堪公务繁忙,请求辞去太尉一职,希望在家颐养天年。”众人赶忙劝阻,源贺坚持辞官,步六孤威远大喜,赶忙出列说道:“既然源大人执意要辞官,那也得体谅他老人家,只是太尉掌握我国军事,太尉一职不可一日无人!”步六孤威远话音刚落,朝堂上立马有人应和,推荐乙浑的哥哥乙拔做太尉,贾秀当然都同意了。

乙郦华找乙浑说她想做皇太后,冯淑仪虽然是皇太后,但是对乙郦华却是处处忍让,乙浑经不住乙郦华的软磨硬泡,就想着先试探一下冯淑仪。他在朝堂上说:“定州刺史冯熙,在定州政绩突出,可以调回平城,并应由肥如侯升为肥如王。”看到定州刺史位空缺,内行长乙肆虎当即推荐安乐王拓跋长乐去赴任定州刺史,拓跋长乐整天跟乙肆虎在一起寻欢作乐,乙肆虎把拓跋长乐当成了自己的至交。冯太后垂帘听政,全然没有反对,这样冯熙很快就被从定州刺史任上调回,做了一个没有实权的王爷。乙浑感觉冯淑仪好掌控,但碍于她没有做错事,背后又有源贺、贾秀等老臣支持,一时找不到理由将她废掉,他让乙郦华耐心等待。

源贺自从辞去太尉一职后,就整天跟乞伏缦卿、拓跋宝、美罗德她们在自己家里欣赏歌舞,乙浑派人观察多日,发现源贺日日如此,这才放下心来。贾秀在朝堂上对乙浑也是言听计从,贾秀的存在,就像一枚图章,乙浑提出想法,他批准通过。乙浑感觉源贺、贾秀对他构不成威胁,这才放过了他们。乙浑做起了丞相兼太尉,把持了北魏的朝政,所有的事都是他说了算,上下官员只知道有乙浑,不知道有皇帝。在这段时间里,乙浑还不停地扩大侯官的人数,将他们派遣到全国各地,监视王公大臣的一举一动,魏国各地许多要事都在他的掌握中,这些当初宗爱无法做到的,他都做到了,他为此沾沾自喜。

目录
目录

作品相关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默认
行 间 距 默认
保 存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