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第一节 民间传说

作者:林蔚文 | 发布时间:2013-07-18 13:52:26 | 字数:1934

福建各地有关蛇神或蛇妖的民间传说,最早的当可推晋干宝《搜神记》的“李寄斩蛇”传说。此后有闽中地区的“九使”蛇精传说及闽南地区的“侍者公”蛇神传说等。这些传说以上已做过介绍的就不再重述,这里着重介绍分别在闽南及闽中地区广泛流传的“蛇郎君”及“陈靖姑斗蛇妖”的民间传说。

一、蛇郎君的传说

蛇郎君的传说在闽台乃至广东等地都有比较广泛的流传,民间乡里,耳熟能详。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生有多个女儿,其中小女最为漂亮贤惠,孝敬父母,和睦邻里,深得父母和乡人的宠爱。有一天,农夫外出耕种,在路上突然被一条巨蛇缠住不放,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巨蛇突然开口说话,它对农夫说:“你必须选一个女儿嫁给我,否则必置你于死地。”农夫呼救良久,幸好他的小女儿找到他。见父亲遇险,小女儿毅然答应了巨蛇的要求,嫁蛇救父。蛇听了后,就放了农夫,随即呼风唤雨,挾着少女腾空而去。一会儿,飞到一座宫殿前落地,随之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美貌的王子,即与少女成婚。此后二人共同生活,生儿育女,日子过得很美满。

二、陈靖姑斗蛇妖等传说

这一传说在福州、古田等闽中地区流传较广。明清前后的一些古籍方志如《福建通志》、《古田县志》以及清末福州地区流传甚广的传奇小说《闽都别记》等,对此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述。

传说中的陈靖姑为福州闽县人,生于唐大历二年(767年)。她生前天性聪明,至十五岁时已“四书万卷腹中存”。后往闾山学法,拜许真君为师,学得设醮法、斩蛇精、破洞门、呼风唤雨、缩地腾空、退病却瘟等法术。当时闽中有一白蛇精,常为害民间,噬食民女。陈靖姑屡与斗法,并制服了蛇精。此后陈靖姑已婚怀孕,适逢天大旱,靖姑为民请命,前往祈雨。不幸难产受雨淋,不能自救,遂于蛇精洞前坐化,终年24岁。后来,靖姑成神,专门拯救民间灾难,尤以救产护胎保婴闻名于世,被敕封为临水夫人。

关于陈靖姑与蛇妖斗法的传说,清乾隆十六年《古田县志》述之较详。该志卷5载:“顺懿庙,在县治东三十里,地名临水,神陈姓,世巫。祖玉,父昌,母葛氏。生于唐大历二年。神异通灵,嫁刘杞,怀身数月。会大旱,祈雨乡应术神而身已告陨矣。诀云:‘吾死后不救世人产难不神也。’卒年二十有四。自后灵迹显著。临水有白蛇洞,吐气为厉疫,一日有朱衣人执剑索蛇斩之,乡人诘其姓名,曰:‘我江南下渡陈昌女也。’忽不见,亟往下渡询之,乃知其为神,为立庙于洞。”

该志卷8引《晋安逸志》载:“陈靖姑,闽县人……永福有白蛇魅,数为郡县害,隐形闽王宫中,幻为王后以惑王。王患之,召靖姑使击蛇。靖姑率弟子画符夜围王宫,斩蛇为三,蛇化三女子溃围飞去,靖姑追数百里,得其尾于永福,得其身于闽清,各杖杀之。其头奔入古田临水井中,于是靖姑乘势从它直驰入古田,围井三匝,乃就女人服,击颈自缚,箭贯耳抢马足请降。使居井中,还报闽王。遂封靖姑为顺懿夫人……后数岁,靖姑逃去隐居海上。”

《闽都别记》在前人记述的基础上,以说话本的形式,对陈靖姑斗蛇妖的故事做了很多生动的描述和发挥。由于这些故事经过民间评话说书人的传播,清末近代以来在闽中各地广为传播,闽中各地故老都能津津有味地说出几节。

值得一提的是,在《闽都别记》这部传奇小说中,还描述了永福方广岩中的白蛇精缪隐仙与福清籍名相叶向高之侄叶青选一见钟情结为夫妻的故事。该书第353回至355回详细描述了此事。这个缪隐仙原是方广岩西北一大山洞中的白牝蛇,不知修炼了多少年,终能变人,但其知书识礼,美貌异常,从未为祟害人。

福清人叶青选游方广岩避雨于缪隐仙的茶酒店,两人一见钟情,终结良缘。事后,叶青选知其为蛇精,但仍恩爱如初,生活和谐。这个故事与《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传说类似,只不过他们没有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悲剧终结而已。在故事中,缪隐仙相夫教子,接济邻里,是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善神。有趣的是,缪隐仙长子施郎相亲时,女家大女儿说:“人都晓得他是蛇精,谁肯嫁与之?”又说:“若须些不如意,被蛇母吞入肚内。宁可爷爷乞蛇咬,女儿怎肯嫁与蛇?”最终还是小女儿答应了这门亲事。缪隐仙的二子叶夔郎生下时为人头蛇身,称人面蛇。此后继承其母法术,四处行善,采药救人,被后人尊为药业之神。《闽都别记》这则人蛇通婚的故事,实际上也是一个动人的蛇郎君传说的翻版,惟蛇精为女性且善良而已。这个故事虽出于小说家言,但仍不失参考价值。

除此之外,永春、德化等地民间还有“法主公”的传说。据说德化九龙潭石牛洞有一千年蛇妖,为害民间,有张、萧、洪三个结拜兄弟大战蛇妖,将其制服。后人立庙祀之,称其为“法主公”。这一传说与陈靖姑斗蛇妖的传说大致类似,只是流传区域不广且道家色彩更浓些罢了。除了以上所述外,各地还有一些类似的民间传说,如《打蛇记》、《蛇山》、《刘寄奴》、《三妹斩蟒》等,故事内容大同小异,不多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