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书刊网
第169期 2014-07-18

郑颐寿:汉语辞章学的开拓者

郑颐寿先生

本期导语

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汉语自初始就充满神奇灵性,它承载着诗情画意,早已不单单是一种交流的工具。然而在找寻汉语言灵性和魅力的道路上,郑颐寿先生付出了大半生的精力,却仅仅为这项艰巨的事业开了个头。“雄峰飞峙九霄间,百折千旋奋力攀。回瞰云峦沉足底,举头又见万重山!”作为汉语辞章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郑颐寿先生在学术研究上体现了福建人“海纳百川、敢拼会赢”的精神,他推出独著13部、主编、合著42部,达一千多万字,对比较修辞学、文艺修辞学和汉语辞章学三门新学科的建设作出开拓性的贡献。 本期人物志,让我们一同在郑老先生的世界里轻啜汉语修辞的芬芳与苦涩。

人物档案

郑颐寿,男,福州市人,1936年10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福建省第二师范学院,曾任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修辞学会辞章学研究会会长、全国文学语言研究会会长、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博士导师等职,长期从事高等师范教育。给研究生、大学生讲授现代汉语、修辞学、辞章学、风格学等;是学界公认的汉语辞章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 汉语辞章学的前世今生

    辞章学就是“大修辞学”,又称“广义修辞学”。辞章是“话语艺术形式”,它包含口语之话篇、书语之文篇,包括艺术体、实用体及其融合体。汉语辞章学具有鲜明的融合性和民族性,因此,辞章学广泛地借鉴语言学、修辞学、语体学、风格学、文学、鉴赏学、批评理论、信息学、心理学和美学等相关学科和邻近学科的理论、规律和方法,或取其精华,尤其重视深入地挖掘、整理我国古典“诗文评”里面有关辞章的理论,或加以改造、熔铸,发扬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突出民族自己固有的特点。[在线阅读]

  • 看看好文章是怎样炼成的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象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对我们这样说,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而我们中国却偏偏缺少这样的教材。[在线阅读]

  • 辞章学发凡

    《辞章学发凡》

    本书为辞章学的科学化和学科化奠定基础。

    海峡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 文章修改艺术

    《文章修改艺术》

    透过经典文章修改历程的解析讲述文学创作艺术。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 辞章体裁风格学

    《辞章体裁风格学》

    探本溯源,入古出新,从中华元典中破译辞章学"密码"。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 言语修养

    《言语修养》

    语言实践中的那些最基本的理论和规律。

    首都师大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 对偶趣话

    《对偶趣话》

    以对偶故事为例讲述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 民族英雄陈文龙

    《民族英雄陈文龙》

    本书共收入的诗词、楹联、散文等共有156篇(首、幅)。

    福建作家协会编2012年1月出版

汉语辞章学的一座里程碑

张静,著名语言学家、教授,原中国修辞学会会长,现任中国修辞学会名誉会长

郑颐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汉语辞章学教授,他孜孜不倦、矢志不渝,以多部专著和多篇论文,为完整、系统的汉语辞章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赢得了学界的盛誉。郑先生以‘‘四元六维结构”为核心的构建辞章学理论框架的力作《辞章学发凡》,见解独到,立意新颖,读后深受其益。可以说,它为我国汉语辞章学树起了第一座里程碑。


开拓汉语修辞学的新视野

王德春,著名语言学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中国修辞学会会长

颐寿是我在修辞学领域的多年好友,他一贯热心于修辞学会的工作。早在25年前中国修辞学会成立之初,他就帮助福建人民出版社的林承璋先生为总会的《修辞学论文集》和华东分会的《修辞学丛书》的编辑出版做过不少具体工作。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如他发行十几万册的处女作《比较修辞》、首部汉语《辞章学概论》和主编的《文艺修辞学》等,都对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辞章学理论研究的系统创新之作

宗廷虎,著名修辞学史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原中国华东修辞学会会长

在张志公否定了“辞章之学就是文章之学”或“文章之学的一个侧面”之后,郑颐寿感到自己于1986年给“辞章”所下的定义还比较确切,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解决了张志公交给“后来者”的一道难题。郑氏《辞章学发凡》文理兼顾,古今沟通,东西融会,对汉语辞章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它的理论框架、理论体系,尤其是对带原则性、宏观性的理论作了全方位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新知、新解。

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

石重山,福建省修辞学会会长,汉语辞章学史专家

任何科学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才有生命力。郑先生的辞章学理论,对辞章学的相关学科修辞学、文章学、语体学和风格学的研究,也起到启发、推动的作用。郑先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怎样进一步开拓辞章学的研究领域做了论析,描绘了学科建设的前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宏哲,原福建省教委督学、省人民政府特约督学

由于学术上的卓著成就,郑颐寿被聘为福建省政协六、七、八届委员、常委、文史委副主任,兼民进福建省委二、三、四届副主委,为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国计民生建言献策。但他学者的本色不变,仍用“三余”(夜者日之余、休者周之余、假者公之余)研究学术,给研究生讲课,退休后还到台湾东吴大学等校给硕士班、博士班的学生讲课,并进入学术研究的新高峰,主编《海峡两岸教授、博士辞章学丛书》等三套五六百万字,推出新著五部两百多万字。真可谓做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