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三明闽学
听宁德海声
叹客家乡愁

第04期 | 2014.06.11 | 星期三
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学创作网络大赛系列专栏
第04期 | 2014.06.11 | 星期三
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学创作网络大赛系列专栏
龙岩统称闽西,作为客家祖地,这里深植着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的根,千百年来形成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它是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物质与精神的宝贵财富,而这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风气与精神力量,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生存思想和方法。
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由于客家人在长期南迁、开疆拓土、客而家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气质,也具有独特的精神崇尚和核心价值。比如客家人团结拼搏、崇文尚武、耕读传家等精神,从永定土楼振成楼的楹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才”便可见一斑。
客家文化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兼收并蓄,在客家地区,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是宽容与亲善的,儒、道、释甚至基督教亲如一家、同居一寺,刘邦、项羽这对冤家也同祀一龛。妈祖本是沿海地区的保护神,但在客家地区却随处可见。正是这种包容开放、积极进取的精神,建立起了客家民系强大的凝聚力与生命力。
闽西丰富的客家文化,滋养了一大批的客家文学创作者,张胜友、北村、谢有顺、钟兆云、傅翔、张惟、马卡丹、黄征辉等作家都在文学创作中将此淋漓尽致地展示,客家文化已然成为闽西文化里那一抹绕不开的乡愁。
龙岩市文联主席王永昌
三明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的桥头堡和聚集地之一。随着第25届世客会确立三明市客家大市的地位,三明客家文化的影响日益深远。近年来,以三明客家文化为题材的文艺创作持续高涨,省内外许多著名作家来三明采写了多部反映客家生活的长篇力作。其中代表客家精神的“葛藤意象“,层出不穷于诸多影视及文学作品之中。
三明是一座在工业基地建设中成长起来的城市,在先有工厂后有城市的进程中,工业文化也随之诞生,因此也催生了产业工人气质、企业生活气概、创新创造精神等特征,这些特征潜移默化于市民生活之中,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现代素材,涌现了大批文艺佳作。
抗战期间、上世纪6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之后,形成三明移民浪潮的主要脉络。这种现代集聚与外迁的流动模式,造就了三明独特的现代移民文化,在彰显独特的漂泊气质的同时,更是形成了拼搏、创业、立家、融入、奉献的精神特质,有着浓厚的开放和包容基因,由此所产生的众多文艺作品,也独具浓烈的乡愁和开拓性情。
三明市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活立木蓄积量及品质独冠天下,其森林覆盖率领先全国,有“绿都”的美称。从这种不可复制的地位衍生出来的森林生态文化,有着享誉全国的未来空间,培育了众多著名文艺家。著名诗人蔡其矫在三明生活近8年,采写了大量森林诗篇;著名音乐家章绍同从三明森林生活中创作了处女作《金溪女将》,如今已是三次金鸡音乐奖得主;中国生态文学先行者袁和平的大量小说取材于三明森林文化。三明森林生态文化在文艺作品中的运用,是三明人对森林的敬畏与感恩,是安身立命的生态情感与理性认识,是回归自然的精神诉求。
三明市文联主席黃莱笙
宁德属东南沿海印纹陶文化系统,早在一至二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几乎是从那时开始,独特的宁德文化就在这片素有“人间天堂”的美丽山海间悄然诞生。
历史文化。宁德在历史上地处偏僻,战争少,经济相对落后,许多文化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得以保留,也给后人留下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的空间。
名人文化。朱熹、陆游、冯梦龙、文天祥、戚继光等,都曾在宁德流传下优美的记载和传说。唐朝福建第一进士薛令之、宋代爱国主义诗人谢翱、明朝爱国将领刘中藻、清朝著名虎将甘国宝等杰出人物,也都孕育于这片土地之上。
宗教文化。宁德民间宗教信仰门类众多,历史悠久,“村村有寺庙”是宗教信仰影响民众生活的生动体现。据不完全统计,宁德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有3100多处,各大宗教及各地对功臣圣贤的崇拜等遍布山山水水,与民俗活动相互交融,形成宁德市独有的社会文化现象。
畲族文化。有着18万畲族人口的宁德,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民创造并留下的独具特色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表演性和浓厚的神秘性,其中,畲族小说歌、畲族民歌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近年来,宁德市文联多方位发动各文艺家协会,举办了畲族风情摄影展、畲乡采风,编排大型畲族歌舞等,为保存和弘扬畲族文化做出了诸多努力。
海洋摄影。宁德的海岸线蜿蜒了全省的三分之一,沙滩、滩涂、岛屿星罗棋布。近年来,一大批摄影爱好者用形象的视觉语言,表现宁德海洋的柔情与襟怀、岛礁滩涂的秀美与独特,使宁德海洋摄影成为宁德又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吸引了数十万国内外摄影和旅游爱好者前来采风创作。
闽东诗群。这是宁德市知名的城市文化品牌,发端于习近平同志主政宁德期间。以汤养宗、叶玉琳、谢宜兴、刘伟雄等为代表的闽东诗群在省级以上纯文学刊物上发表诗作数以千计,先后出版了数十部诗歌专著。蔡其矫、牛汉、谢冕等著名诗人、诗评家多次莅临闽东指点迷津,或在报刊撰写推介文章,把闽东诗群推向全国,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学方阵。宁德市委、市政府对闽东诗群也高度重视,支持市文联与相关部门先后共同举办了两次全国性的“闽东诗群作品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地著名专家学者和闽东诗人齐聚宁德,共同把脉诊断闽东诗群的繁荣发展,为闽东诗群进一步走出福建、走向全国提供展示的平台。
宁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叶玉琳
“地方文化的探索”是一个厚重且颇具时代感的命题。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必定深深地打上文化历史烙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论是龙岩客家文化的兼收并蓄,还是三明多元文化的新旧交织,亦或是宁德文化品牌“闽东诗群”的发展,任何一种文化传统都是耗费常年累月而最终形成的宝贵财富。我们应更多地以包容的心态接纳不同的区域文化,同时开展创作和研讨交流,以便在文艺创作中更加生动地展现出属于地方特色的人情风物。
中文书刊网出品 欢迎转载 版权保留
编辑:林欣 组稿:李晟旻 设计:楚非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