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1月6日,船政学堂开学。
招收来的学生一共105名,几乎都是福建及附近地区的贫寒子弟,都非常优秀。和严复同学的有罗丰禄、林泰曾、刘步蟾、方伯谦、何心川等,还有从香港招来的邓世昌、张成等。接下来的五年,这些天资聪颖的学子,将接受异常艰苦的教育和残酷的竞争。
刚开学的时候,校舍还没有盖好,临时借用福州城南定光寺中的白塔寺和仙塔街的民居,作为校舍。后来,校舍盖好了,是一个法国设计师设计的,西式风格。学堂分“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学法语,用法语讲授造船技术,用来培养优秀的军舰建造师,后学堂则用英语进行教学,专业是驾驶技术,培养未来的海军士官。严复选择的是后学堂,学英语和驾驶专业。
船政学堂实行的是封闭式教育,每天课程安排得满满的,从早晨起床一直到晚上睡觉前,都要上课。只有逢端午、中秋节,放假三天。
他们的功课很多,有外语、算数、几何、代数、解析几何、弧三角、水重学、电磁学、光学、音学、热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航海术等,都是当时刚刚从国外传入的新课程,就算在当时的欧洲,也都是最新的学问和技术,而且很多都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和我们传统的国学教育大为不同。
要学好这些功课可不容易。学生的压力很大,他们一边学外语,一边学这些高深的课程。每三个月就要考试一次,考试的成绩分等级。考得好的有奖励,但如果连着三次都考第三等的,就要被赶出学堂。
因此,能够持续五年的艰苦学习,在残酷的淘汰中留下来的,都是非常优秀的。当年收进来的首批105名学生中,因为考试不及格被退学的就有60名,最后只有39名学生顺利毕业。严复就是这39名学生中的一个,而且他还是以最优等的成绩毕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