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英国的时候,严复也和同学们一样,一心钻研海军专业课。渐渐的,严复感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与西洋人的差距。西方值得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绝不仅仅是坚船利炮这么简单。
当时的中国,还很封闭,人们都不愿意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觉得还是自己的传统的东西好,对外面传进来的技术很排斥。比如1876年,有位英国商人在上海建了30里的铁路,结果中国上至总理衙门、下至普通百姓,许许多多人都跑来抗议和反对,最后把铁路买下来销毁掉了事。
严复虽然留学在外,却对国内的这些情况非常了解。他心痛地意识到:国家之间,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层面的先进与落后,制度习俗、文化教育、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才是真正的差距。
他开始想从制度层面和价值观念上来探寻西方富强的奥秘。
于是,人们就会看到,一个穿着皇家海军学院学生服的中国留学生,经常泡在图书馆里埋头读书。除了海军战术、海战公法等专业课外,他还阅读大量欧洲大思想家的著作。
当时正是英帝国的全盛时期,享誉世界的近代思想家都集中在英国,就算是法国的优秀思想家,他们的著作也都有英译本。特别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著作,让严复多么着迷啊,这些书引领他走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世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常常忘记了时间,还一边点头一边拍腿,夜里要等图书馆的管理员来催了他才乖乖离去。这些思想家揭示的道理,极大地契合着他寻找中国富强道路的抱负。
在图书馆度过的每一天,他的头脑都要接受一场风暴,吸收着最新的思想。值得一提的是,他虽然看了大量的书,但并不盲目乱看,选择书也很有自己的主见,除了亚当斯密,他还看边沁、马尔萨斯、穆勒等,这些都是一代重要的思想家,还有就是达尔文的《物种的起源》。而这本书,在当时还没有被广泛认可正饱受争议呢,但却进入了严复的慧眼。
一个偶然的机会,严复走进了英国的法庭。
一走进法庭现场,他就被那种庄重严肃的气氛被镇住了。戴假发的法官和律师,辩护双方轮流发言,书记员归纳庭审记录,还有旁听席,最后案件依法得到公平处理,一切都显得那么有序、体面。他感觉到了法律的极大尊严,这是他在中国没有见到过的。
从法庭回来的好几天,严复整个人看起来有点精神恍惚。他的老师和同学都担心他是不是生病了。
没过几天,他又走进法庭。听着律师在庭上为被告竭力辩护,严复走神了,他在想:为什么西方国家如此强大?为什么英国一个小国却可以成为世界霸主?他们的司法制度就是一个重要的秘诀。有了法律,小百姓不用害怕豪强,大家安居乐业,国家自然就强大了。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也能有这样先进的思想,拥有一套完整的司法体系,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呢?
这段时间,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社会考察,严复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为他后来的救国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