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15.和驻英公使郭嵩焘成为好友

作者:陈美者 | 发布时间:2018-01-10 13:36:42 | 字数:1179

1878年2月2日,这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是我们中国的农历正月初一。一大早,督学李凤苞就带着严复等6名同学来中国驻英使馆,给郭嵩焘拜年。

这并不是严复和郭嵩焘的第一次见面。但在这次聚会中,大家有机会温馨地围坐在一起聊天,严复显得特别机敏、活泼,他的话很多,讲完格林尼次皇家海军学院上课的情况,又讲自己课外阅读的情况,还讲到一些思考,比如中国人与西洋人的体质差异、观念差异等。郭嵩焘和大家一样,喝着茶,安静地听严复说着。等到同学们告退后,郭嵩焘在日记中写下了内心的喜悦,这一次,严复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没过两个月,刚好是郭嵩焘的61岁生日,严复和同学们再次登门,备了一些礼物作为祝贺。郭嵩焘一看到他们,非常开心。

“来来来,大家都留下来,陪我吃一碗寿面!”

大家围桌而坐。自然地开始聊天。

郭嵩焘问:“诸位同学,来英国后有什么收获呢?”

严复一听,就放下筷子,滔滔不绝地说起来,特别是对新学到的自然科学他充满热情,他讲了对声学、光学的认识,从指南针的制作、传声器的发明、雷电的原理,一直讲到地球自转与地理纬度对气温、风向、航海等方面的影响。

郭嵩焘笑眯眯地听着。他自己就是个博学之人,29岁就考中进士,乃湖南一大俊才。平常也喜欢和朋友谈论西洋天文气象学,研究西洋科技,求知的范围十分广泛。而眼前这个青年,他滔滔不绝的口才、强烈的求知欲望、敏锐的观察力,让郭嵩焘好像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后来,严复又来看郭嵩焘。严复说的一番话又让郭嵩焘刮目相看。严复说:“我们中国有三大要改的,一个是要废除封建专制、君尊民贱等弊端,一个是要人情天理兼顾,改掉虚伪无耻之风,还有一个是要有政教分离和社会分工。”郭嵩焘听着,频频点头,露出赞许的目光。他欣赏严复居然能说出这么一段见识不凡的话,也很惊讶,眼前这位来自故乡的青年,他的想法和眼界居然可以和自己如此地默契。在他心里,年龄和身份都无关紧要,严复已经是一个可以畅谈的好朋友了。

有一天,郭嵩焘去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视察。他没有派人去叫严复过来,而是主动先到严复的宿舍。这让同学们都很感动。

严复当然是最开心的,他向郭嵩焘演示了摩擦发电的物理实验,然后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陪同公使在校内参观。一路上,大家边走边聊,兴致都很高。严复提到了数学中的对数问题、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中的热力学和热传导率、流体力学中的关于水压的基本定论。他知道的可真是不少啊,要不是我们的公使大人也是博学多才的,还真是会听不懂呢。最后,严复还总结说,科学领域里许多原理都是相通的。

当天,严复写了一篇日记,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外,他还写到了英国医生讲的医疗6要素:光、热、空气、水、运动、饮食;写到军队的发展、炸药爆破力的测定等。

渐渐地,郭嵩焘越来越欣赏这个爱思考的青年了,他已经看出来了:这个严复啊,虽然才25岁,可真不是一般人啊,日后一定会大放异彩,为我们祖国作出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