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父亲,严振先,可是个了不起的中医。他自己从小受国学教育,熟读经书,对儿子的学习也抓得很严,一心希望儿子将来能通过科举考试走入仕途。因此,虽然给人看病已经很辛苦了,他还是抽出时间来教儿子读书认字。
严复7岁的时候,就被送进私塾,开始念《大学》《中庸》等。但严复似乎读得并不投入。
1863年,严复11岁了。
这一年,父亲将他从私塾里接回到苍霞洲医寓。还没等严复四处转转看,父亲就叫他快过来,到厅堂中拜一位先生为师。严复赶紧跑进来,拜黄宗彝。
黄宗彝,字少岩,人称闽省宿儒,学识非常渊博,著有《闽方言》等书。像他这样一位学问高深之人,又怎么会给一个小孩子来做启蒙教育呢?原来,黄少岩经常找严振先看病,时间长了,两人就结下了友谊。严振先恳请黄少岩来为他儿子讲学。黄少岩欣赏严振先的医术和医德,欣然答应。
严复自从拜师黄少岩,就像一棵春苗接受雨水的滋润一样,吸收了许多的营养。他虽然年幼,却非常勤奋。黄少岩为他安排熟读“四书”“五经”的传统课程,讲宋元明三朝理学家的生平和思想,特别是讲明代东林掌故。东林党不畏权奸的刚烈气节和傲骨,黄少岩讲得陶醉,严复听得入迷,师生两个常常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
你们不要以为严复学习的环境有多好。当时,他们住的地方,很是嘈杂。因为,邻居常请戏班子表演,夜夜在楼下唱戏。每到晚上,伴随着开台的锣鼓声后,就是咿咿呀呀的表演,加上观众吆喝鼓掌声,吵得人实在是没有办法读书了。怎么办呢?严复看着黄少岩,黄少岩看着严复,过了一会,黄少岩说:“你先睡去吧,戏散了我再叫你起来读书。”于是,师生两个人就趁楼下演戏的时间睡觉。等戏演完了,大家都回去睡觉了,他们屋子里的灯又亮起来,一老一少两个身影映在灯下直到深夜。
刚刚看完病人回来的严振先,见此情景,总是放轻脚步,悄悄地离开。他很是欣慰。在黄少岩的教授下,好学的严复,一天一天地增长学问。小小年纪的他,已经读了不少书,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也奠定他一生的学养。特别是,黄少岩经常告诉严复:“心系天下兴亡,乃读书人之义务。”这在少年严复的心中培育了爱国意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就这样,严复跟着老师黄少岩专心学功课,他的父亲则忙着给人家看病。这样的日子,一天一天过着,很平常,也很幸福。
谁知道,两年后,悲剧突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