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古城荆州 二

作者:曾纪鑫 | 发布时间:2018-07-16 14:21:44 | 字数:1885

荆州城建之初,是没有城墙的,也不叫荆州。

春秋初期,楚国随着国力的不断强盛与领土的不断拓展,为了更好地控制征服之地,窥伺中原诸夏,于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将原都城从宜城县东迁至纪南城。纪南城位于现荆州城北约五公里处,因在纪山之南,故名纪南,又称“郢”。郢都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兼有水陆之便,东接云梦,西扼巫巴,北连中原通衢,南临长江天险,不仅自然条件优越,且战略地位尤其重要。郢都四周,皆为一望无际的坦荡平原,为了防守,不得不修筑高大的城墙。城墙全用黄土堆垒而成,有的地段高达一至两丈。郢都总面积十六平方公里,比现在的荆州古城要大两倍多。

那时,长江河道还未南移,现在的荆州城址濒临长江,当地虽然生活着居民土著,也有最初的城郭,但根本不成规模与气侯。郢都建成之后,楚王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位于长江之滨的这块风水宝地,就在岸边修建了官船码头,筑起了豪华的宫殿,名曰“渚宫”,意为别居之宫,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楚王的临江别墅。于是,原来不甚起眼的地盘,眨眼间就变成了楚都出入长江的门户、楚王消闲度假的别宫、民众汇集的热闹所在。

荆州古城的第一次亮相,乳名唤做渚宫。此后,古人常将渚宫作为楚都和荆州城的代称,如唐人余知古编了一本记述楚国掌故及唐以前的荆州杂史,书名就叫《渚宫故事》;南朝梁元帝在此称帝,史书便载“即帝位于渚宫。

楚国,又名荆楚,是当时诸侯各国中地盘最大、国力最强的王国。集楚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于一身的楚都纪南,建城之初,即足称雄阔而繁华,是当时南方最大的城市及我国最大的都会之一。陆游曾在《楚宫行》一诗中写道:“汉水方城一何壮,大路并驰车百辆。”汉代哲学家桓谭在《新论》中描写当时纪南城内的盛况为:“车挂毂,民摩肩,市路相交,号为朝衣新而暮衣弊。”车碰车,人挨人,早晨出门穿的新衣服,晚上就已挤成旧衣了。以致今日,民间仍将楚都纪南城称作“挤烂城”。

楚国的迁都与郢都纪南的发达,为荆州城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契机。当时的渚宫,作为楚都通往长江的门户与楚王常常光顾的出入之所,一定是商贾云集、车辚马嘶,一派兴旺,正所谓“渚宫自昔称繁盛,二十一万肩相摩。”

然而,随着秦国的日益强盛与楚国的逐渐衰弱,郢都城遭受了一场永劫不复的灾难。

就在郢都建城四百四十一年后的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军大举进攻楚国,锐不可挡,楚军连连惨败,秦国大将白起率军深入楚国腹地,很快就攻陷了郢都。纪南城破,秦军即对昔日的宿敌、抗秦力量最强的楚人开始了疯狂的报复行为。残暴的屠杀与抢掠过后,他们焚烧宫殿,将繁华的郢都变成一片焦土,余波所及,一把大火,将楚先王的陵墓区也烧了个一干二净。

历经二十个楚王的郢都纪南城就这样无可挽回地衰落了,此后再也没有中兴过。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那方园数十里的城址之上,已是稻麦青青、阡陌交错、农户散落、炊烟袅袅,一派典型的田园风光。然而,昔日那长蛇般蜿蜒的莽莽城垣、高大的烽火台、大型宫殿及手工作坊基址等,至今犹可辨认。站在镌刻着“楚纪南故城”五个大字的石碑前,面对眼前这些历经了两千多年岁月侵蚀的郢都遗迹及随处可见的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遥想当年华丽炫目的宫殿、纵横交错的街道、摩肩接踵的人群及喧嚣嘈杂的市声,真有一种沧海桑田的万端感慨。

可是,渚宫不仅没有随着郢都纪南的覆没而消失,它反而变得更加繁荣昌盛了。

渚宫因郢都而发迹,因了临江这一便利的地理位置,也许,它的发展有朝一日可能超过纪南。但是,如果没有郢都的猝然毁灭,渚宫至少将有一段漫长的岁月长期居于纪南的陪衬。

郢都虽然消失了,但荆州地区这一优越的自然环境与重要的战略位置需要一座新的都城,恢复并完善昔日纪南城的多重功能。于是,由已有一定基础、规模与气侯的渚宫取而代之,便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了。

仿佛一夜之间,一颗耀眼的星辰闪烁在辽阔的夜空,跃升至历史的表面,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渚宫”长大了,它成了秦王设立的南郡及江陵县的治所。

此时,渚宫之名也消失了,由江陵取而代之。何以名为江陵?不仅与“以地临江”有关,也因“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名江陵”。

就像古人的名字一样,除了名而外,还有字、号、别号、雅号等称谓。荆州古城正式名为荆州,是因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将汉代疆域推向全盛,于元封五年(即公元前106年)首次在郡上设州,置荆州为全国十三州之一,江陵城又成了荆州地方政区治所,荆州城遂正式定名。

由楚王的临江别墅、郢都陪衬“渚宫”,到南郡、江陵县治所“江陵”,再过渡到身兼县、郡及荆州地方政区治所的“荆州”,荆州城一步步地发展、演变、定型而至成熟,终于在三国时期揭开了它轰轰烈烈的一幕。

目录
目录

作品相关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默认
行 间 距 默认
保 存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