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古城荆州 六

作者:曾纪鑫 | 发布时间:2018-07-16 14:29:25 | 字数:1087

高季兴建造砖墙首开荆州城建史之先河,此后,围绕城墙的战争、拆毁、修复、扩建,时兴时衰,反反复复,一直贯穿着宋、元、明、清封建王朝的始终。

宋朝时,荆州古城在“靖康之乱”中遭到战火焚烧,雉堞毁坏,池隍淤塞。

南宋荆州安抚使赵雄为加强荆州防御, 于公元1185年重建砖城,历经十一个月才告竣工。城墙周长二十一华里,营造敌楼战屋一千多间,并疏浚了城壕。

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拆毁襄汉荆湖诸城,荆州城自然难逃厄运,亦遭毁坏。

明朝建立后,荆州城于公元1374年依旧基修复,城墙周长缩短为十八华里,高二丈六尺,设城门六个,城周挖有宽五米、深三米的护城河。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占据荆州,号称西王。后移军四川时,为防完好的古城落入敌手,便下令滥加拆毁,造成了荆州城墙史上又一次空前的巨大破坏。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砖墙是清朝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再次重行修建的,城郭大小及城垣城门的营建格局基本上保持了明代的风格与规模。也就是说,巍然屹立在人们眼前的荆州古城墙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被考古界、旅游界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城墙高约九米、厚十米左右,东西长、南北短,依地势而高低起伏,因湖泊而蜿蜒迂回,仿佛一条不太规则的椭圆形绸带。城墙上有四个藏兵洞,二十六座炮台,四千五百多个城垛。整个设计构建,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点。为防水浸雨淋,墙基全用条石砌成,每块重达数十公斤,用糯米捣成浆糊状粘砌而成,坚固异常。城内还修有较为科学的下水道,天旱时可引城外河水入城,暴雨后可将渍水及时排出。

古城共有六个城门,分别为东门、小东门、大北门、小北门、西门、南门。1970年后,因交通发展的需要,在城垣上又新开了三座六孔城门,加上原来的六座,共有九座城门。原有的六座城门都用巨砖砌成拱形,城门之上,还建有城门楼,显得宽阔高大,气势宏伟。但有五座已毁于战乱,仅存大北门城楼朝宗楼,东门的宾阳楼为新修重建。大北门是古人送别亲友北上中原与古都长安的话别之处,古人送行,习惯折柳条相赠,所以大北门又称柳门。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曾在此赋有“柳门京国道,驱马及阳春……北行连许邓,南去及衡湘”的诗句。除小东门外,其他都是前后两个门道,中间围有瓮城。城墙内外两侧,遍植松、杉及多种观赏树木。当我们置身古老的城墙漫步信游时,北望荆襄古道,西眺绿岭青山,南瞰滔滔大江,东顾一马平川,环视江汉平原、水乡泽国的秀丽与富饶,注目城内现代高耸的建筑与繁华的街市,回首荆州古城千百年的辉煌与创伤,将会获得一股从未有过的深厚的历史意蕴与人生感悟,一道未来的天启之门豁然贯通于胸。

目录
目录

作品相关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默认
行 间 距 默认
保 存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