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华安采风,可以看的东西太多了,最出名的当属"二宜楼"和华安玉展览馆,前者我去过三回,后者也走过了好多家。华安的茶叶也很著名,但茶博会都参加过了,再看也不过如此。于是当地领导决定:看竹子去。
这家"华安竹种植物园"还是第一次听说。一早,县委办的车子带着我经过城边上一个正在筑建的新的楼盘,绕过了后山,就到了竹种植物园。艳阳高照,天气回暖,清风拂面,时令好像又回到了初秋。我一向喜欢竹子,尤其是默然而立,清俊秀雅的美竹,总让我有谦谦君子的歆慕感。然而,在竹种园大门下车走进左边的竹种展馆,让我有点失望,馆里除了一些竹制产品外,还有些竹工艺品,既无民间手艺的自然朴拙,也没有行家艺术的精巧创意,特别是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几十种竹笋的标本,更是一副惨状,它让我联想起医院里刚出生就夭折的婴儿的标本,使我不忍多睹。我想这种人工建造的展馆也许容不下竹子天生丽质的清逸俊秀,我还是到外面山坡上去寻觅那200多种竹子的天然骄姿吧!
车子再往里走一里路,随行人员就带我们爬到一面竹种园上,开垦的山地上稀稀疏疏地生长着人工培植的竹子,很零散,不成景观,这里没有大片的竹海,和我小时候在乡村竹林婆娑的山谷里的感觉大相径庭,这更加让我大失所望。但当地工作人员一片热心和盛情,耐心地为我介绍,我也不好意思拂逆。反正上午也走不了,在这里权当一次竹子基地的现场教育好了,何况山上还能呼吸新鲜空气,也学习辨别一些竹子的类型和品种。
我觉得世间事物只要你想用好心境去对待,就可以把遗憾的事情转成一件乐事。人有时也要学学竹子,既可抢节宁改,又能贞心自束。一路上走走停停,半个多小时我看了几十种竹子,有:青丝黄竹,鼓节竹,青甜竹,湘妃竹,紫竹,寒竹,苦竹,大明竹,龟甲竹,粉单竹,花竹,阔叶箬竹,大佛肚竹,呆丝单竹,箭竹,瓜多竹,花吊丝竹,人面竹……这才体会到了竹子之美包含有形质之美、色泽之美、动音之美和变化之美。形质之美是竹子的秆形、叶形;色泽之美有秆之色、叶之色;动音之美是风吹青竹,轻声生动;变化之美是春天幼笋出世,子孙满屋,世代同堂,夏暑嫩竹挺秀,节节高升,秋季竹秆林立,青翠刚劲,冬寒苍色秀丽,生机盎然,无论何时,竹子都能给人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子挺拔俊雅,博得历代文人墨客的的青睐。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爱竹。世人喜欢郑板桥,在很大程度上是喜欢他的竹画、竹诗,乃至竹一样的品格。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听竹声萧萧,想到了人民啼饥号寒,看一枝一叶,想到自己这些小官吏的责任和使命。忧民之心、尽瘁之意依依可见。竹子--
它无华丽之姿,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有凌云之志;
它青翠欲滴,坚韧挺拔,清雅隽秀,明净而深邃,格高而韵胜,清奇而典雅,文静而怡然;
它株株青翠,枝枝碧绿,端庄秀丽,清秀隽朗,朴实无华、处处为家,修直挺拔、不枝不蔓,凌风不凋、四季长青。
我喜欢竹子,不仅仅它曾是我童年奔放的竹海,它的幼笋也喂养了我贫困饥饿的童年,它的笛声一直萦绕在我童年的耳畔,它至今仍让我的遐思飘荡在那片山野的竹稍上。竹子的万般风情给了我艺术的美感,竹子的自然天性和独特品格,给了我许多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