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古堡,听这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20年前,我在沙县呆了一年,是省里派下去的社交干部,从没有人提过这个村落的名字。那时候人们大都从农村刚刚走出来,向往的是城市,对大山里的一切还提不起兴趣。现在则不同了,城里钢筋混凝土和汽车噪音和尾气污染已经把人折腾的心浮气躁的,慕然反观村庄里那些自然纯朴的景物,才觉得人原本还是应该融入自然才会有真实的情感和回归本我的天性,而这样的乡村景色比所有的人工设计好的一切现代建筑都要珍贵许多,这样的乡村情怀成了当今都市人追寻的梦想。
从沙县到水美村,出城的一截子路坑坑洼洼的,倒是进山的路更好走。田畴在面前敞开来,烟农开始种植烟苗,一块块狭长的地畦上面盖着薄膜,在灰色的天空下泛着亮光,随便寻找一个角度取景拍摄都是一幅构图独特的画面。我们的车子沿着山路往上行,转过路边山地一处修竹茂林,一座硕大的涂着白灰的土墙体建筑物映入眼帘。我们的车子驶入水美村"岭美乾"盆地,在一块开阔地上停了下来。
水美土堡周围青山环抱,洋面开阔,前面是田,后面是山,山呈叠势,竹木葱茏;田如画轴,线描春色。一进入村口,三座土堡一目了然。
土堡平面呈正方形,边上依地势而建成圆形,四周围墙高达18米,东南西北各开一个大门,围墙四个角建成炮楼,各备一尊古炮钢炮,并设了许多抢眼和灌水口。三座土堡,即敬德堂、慎修堂和致美堂,其中规模最大的慎修堂,占地约6000平方米。土堡上面也有跑马通道,宽一米多,估计是当年兵丁们在这里巡城用的,墙体四周遍设枪眼,东南西北角均建有角楼。堡南设一大门,门上镶嵌一石匾,题刻"奠厥攸居"四字(语出《尚书o盘庚》,意为奠居正位),东西各设偏门,均有题刻石匾。堡内建有木构大厝三进,台地以花岗岩石为边为阶,内填三合土,柱础及大梁均精雕细刻,厅堂居室共99间。堡内房屋一间挨着一间,靠走廊来沟通。走廊四通八达,回环往复。堡内有水井1口,储足粮食时可数月不出堡。
时间短暂,我们只看了慎修堂,据说慎修堂为清代安溪县岭美张氏迁沙后裔按福州官办设计局提供的图纸建造的,足见当年山里人已有很前卫的设计理念。
走进土堡,你会感觉到走进一个宗族的社区里,这里面有完善的制度和道德体系,一切规矩都以祖训约定俗成,谁也不能轻易逾越。这个巨大的家族之城是由每一个单独家庭组成,几百年张氏家族温情脉脉流淌在这里面的许多故事,使冷峻威严的高墙也充满着生机。土堡是一个缩小的城,但更是一个扩大的家。
我还无法考证这里的古堡和客家人有什么联系,但在客家圆形土楼也被称为"圆寨",让人意味深长地感受到一个家族的兴旺和繁衍,而这里的古堡是圆寨和方寨(客家人称方楼也叫"四角楼")的完美结合,曾经也住着三四百号的张氏人家。我们见到的张锡昌老人已经77岁了,还守着这份祖业。一年种两三亩地,养十几只鸡,闲时还庭前院后莳花弄草,生活得很宁静。老人和老伴在管理着这偌大的古堡,如今显得有点儿残破和落寞,墙根和小径都被青苔侵蚀,几分沉寂,几分沧桑……
我们静静地观赏着古堡留存的丰姿,用微微颤动的心灵之手深情地抚摸着这一切,眼前的一切似乎也向我们渐渐敞开了心扉--青瓦、灰墙、廊柱、横梁、石臼、门楣、窗棂等,那古远的声音也渐渐明亮起来,如丝弦、如钟磬、如瓦釜、如帛裂、如马鸣、如哽咽……这些缠绕着岁月,让古堡更加古旧,让来者心绪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