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14、塔下村,在古朴悠然中静默

作者:蒋庆丰 | 发布时间:2018-07-25 17:21:05 | 字数:2870

塔下村--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一个被称作是大山怀抱里的"周庄"。村庄坐落在清流如带,绿树如烟,山环水绕的谷地里。2007年,塔下以村古、景秀、水美、民朴入选首届"中国景观村落",成为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才开始撩开神秘面纱,渐为人所知。我们在导游小姐带领下,先登上一座山头,向下望去,方圆1平方公里的塔下村全景尽入眼底。特别醒目的是一条清亮的小溪穿村而过,两旁是47座乌瓦黄墙的土楼,围裙形、曲尺状,形态各异,方圆不一。

我四周寻看,想找一座塔,可是导游小姐说,塔下并无塔。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张氏先民从原住地马头背踏下山来到此地,在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就有了塔下村名。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谷,满山荆棘,他们辛勤劳作,经历代子孙的耕耘,逐步奠下基业。先民到此开基后,沿沟谷两岸陆续建起42座方圆土楼。清朝末期,受地理环境之限,村里人又沿溪建起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结构的吊脚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小桥流水人家"奇妙景观。

这是典型的客家土楼群,要想了解客家人的生活习性,应该到塔下来。千百年来,客家人把自己封闭在土楼里,不争不斗,为防土匪贼人抢劫,便建起这种土楼,可以整一个家族全部住进去,团结起来,一代一代繁衍。客家人还有一些特点就是刻苦耐劳,敬祖胜过敬神,读书特棒!男人做大事,女人忒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

塔下村在文化地缘上,是永定客家文化区的东面延伸,西与永定县相接,南与平和县闽南人社区毗邻,东北是书洋镇闽南人社区。我读到当地旅游网上一段文字,特别认同对此诗意的描述:这里两座自南而北的蜿蜒大山,如巨臂揽住一道生机勃勃的峡谷,山中古木参天,碧绿如黛;竹林茂密,翠接云天;林阴深处,青气浮浮;淡淡霭雾,划出几道弧线,托出村落恍若蜃楼的起伏檐角。一道弯弯曲曲的山溪从峡谷中穿过,溪水快快活活地流淌,水色清明澄碧。清纯如酿的空气,让人嗅出许多逝去的年代,追寻历史行走的印记。

村中那条奔流不息的溪流,每天都把清澈和洁净送到家家户户,这条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溪流,建国前从村头到村尾只有三座木桥。若遇山洪暴发,木桥被冲毁,只相隔30多米宽的两岸村人便中断过往,后来在热爱家乡的侨胞资助下,溪流上建造了11座石拱、钢筋水泥桥,使两岸村庄衣带相连。小桥流水、土楼人家,把塔下村装点得分外妖娆。阳光灿烂的清晨,村妇们提着木桶,领着孩子,到溪边洗衣,把鲜艳的色彩和款款的谈笑声一起流进水里,闪闪烁烁。

塔下是南靖县第一长寿村。这个山明水秀的"世外桃源"犹如一片清净乐土,民风淳朴,孝敬、供养老人蔚然成风。村里设有老人协会,经常组织老人开展吹拉弹唱、下棋垂钓等活动。海外乡亲回来探亲也向全村老人发红包,并设立敬老基金和福利基金,定期向70岁老人赠送长寿金。现全村1600个人口中,60岁以上的就有220多人,其中80-89岁的30多人,90岁以上的3人。近20年中全村有6位百岁人瑞。1999年去世的李香英寿达108岁。退休老教师张尧耕介绍说:环境优美、素食为主、热爱劳动、子孙孝敬是塔下村老人普遍长寿的秘诀。村里群众吃的是大米、甘薯、芋头和蔬菜,喝的是高山流下的泉水和土楼里的井水;劳动人家长期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了一身强健体格,他们不贪图非分,心绪保持安定,故而长寿。

从《张氏德远堂族谱》中考证,塔下从九世开始就创书租儒租,及后各房都有儒租田产。清朝道光年间,还组织"曲江文会",经常举行作文评讲活动,勉励人们发奋读书,并在族规中规定,凡取得秀才以上学历者,可获得数十担儒租田,中举、中进士或取得一定官职的乡贤,可在祠堂前树石龙旗杆,藉以激发人们努力向上。因此,从清乾隆至光绪年间,族中有14人获得举人、进士学衔,便先后在池塘前边两侧石坪上耸立22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杆柱浮雕蟠龙,腾云驾雾,势欲腾飞。那一支支石龙旗杆,成为塔下张氏族人笃重文明教化传统文化思想的象征。

在塔下,不管是土楼还是其它砖木结构的楼房,都在楼门上方镶嵌一个吉祥如意的楼名,如勤和、裕德、睿源、顺昌、永兴等等,以此表现楼主的向往与追求,这从那些对仗工整的楹联里,就可以得到最好的诠释。如勤和楼的大门联:"勤与俭持家上策,和而忍处世良规。"裕德楼的大门联:"裕及后昆克勤克俭成伟业,德承先世维忠维孝是良规。"睿源楼的大门联:"睿水遥山灵秀发祥教子诗书昌后世,源深流远澄清维美居身质朴迪前先。"这些言简意赅、隽永深远的藏头嵌字联,体现了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的传统思想,构成了张姓家族传统族训的核心,对后人起着灌输、训诫、警策的作用,形成土楼内部独特的文化氛围。

到塔下村旅游观光,德远堂是必到的一处景点。来到这里,人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由9位老年人组成的民乐队,在这里吹拉弹唱村里自古流传下来的古民乐。导游介绍说乐队中年龄最高是两位83岁的老人张户锋和张贺育,年龄最小的张权才也有60岁高龄。每天,他们都会带着自己拿手的扬琴、二胡、琵琶、唢呐、大鼓等聚集到德远堂,大家不用排练,亦不用事前的协商,只要年长者起个头,便默契地吹拉弹唱起来,显得悠然自得,漫不经心。

步入堂内,更有一番景象。大殿横梁上镌刻着宋代朱熹的警世名言:"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大厅两边红柱上写着清太守张翱作的取材于张姓家族历史名仕的一对长联。千百年来,这些寓意高远的古建筑中蕴含的处世哲理,形成了塔下与人为善、追求卓越、爱国爱乡的浓厚文化氛围。

村里凡挂着红灯笼的地方都是客家人客栈或农家餐馆,在这里我们吃到富有土楼特色的土鸡、土鸭、菜干、糯米酒等农家特色美食,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这里的土鸭被称作健美鸭,远近闻名。我想可能是在山间河道上放养的那种鸭子吧,可惜没有吃上,但我吃到了最纯正的土鸡汤。导游小姐对同行的记者小王说,这种土鸡汤和草药一起用砂锅文火慢炖,特别补胃。前一阵子小王说胃有点难受,果然,小王喝下去两碗烫后,感觉胃不疼了,舟车劳碌奔波的疲乏感顿时消失。导游说,这里旅游业刚刚发展,山里人非常纯朴,游客来到乡民们都愿意把最好的饭菜提供给客人。除了饮食外,这里的客栈和餐馆已有10多户,全村能够提供的住宿床位达300多个,倘若以后自驾旅游来这里,完全可以住上一晚,塔下村的夜色特别恬静和美丽,一定会让我们走进山村独特的纯美的意境中。

塔下村的风水特别好。如果到了这里,一定要登上半山坡俯瞰,两座白云缭绕的青山相对,山谷中蜿蜒流淌着哗哗奔腾的溪水,中午时分亦可见村里炊烟袅袅,桥下洗衣女欢声笑语。一条溪流划出美丽的弧线将村子自然分成东西两片,酷似太极阴阳,那两座圆筒型土楼恰似太极的眼,于是这条美丽溪涧便有了"太极溪"的美称。

而今,游客还不是很多,和周庄、西塘等江南古镇相比较,塔下村常常在古朴悠然的中静默,让你感觉自然诗意的存在。也许是这条太极溪把握着风水和龙脉,塔下村千百年来一直笼罩在和谐宽容的氛围里,令人生岁月变得悠长恬静。就如那23根石杆柱子,于静穆、庄严、荣耀中,又显出独立、坚守和宁静的气质,让小村庄散发出浓厚的历史与人文魅力……

来塔下村是会做梦的,如果你住下来枕在青山绿水间睡上一个夜晚,你的心灵就会带着你返回到童年生活的美丽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