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6日,我探访了闻名中外的"红旗渠"和南太行大峡谷风景区。一路上我为雄伟壮丽的太行风光所折服,为瑰丽如画的峡谷山水所倾倒,为林县人民在上世纪70年代开凿红旗渠的伟大精神所惊叹。
关于太行山印象最深得当属毛泽东的《老三篇》中的"愚公移山"的故事:有个叫愚公的老人,每天带着自己的孩子挖山不止,要用双手靠子子孙孙的努力把挡住门前的太行山和王屋山搬走。
或许现在太行山这千沟万壑就是当年愚公和他的子孙挖出来的?当然,这仅仅是寓言故事。当我看到了红旗渠,我开始有点相信这个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是真的,它不流传于泰山,不流传于华山或黄山,却在太行山流传,是因为这里的人们也真够倔的,或者说坚韧不拔,或者说是"一根筋",他们宁愿不去走捷径离开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无视"智叟"的嘲笑和劝说,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三年里开始了挖渠的创举,勒紧裤带,逢山凿洞,逢沟搭桥,在太行上上开掘出一道1525公里长的中国水长城。
红旗渠的建成,举世闻名,成为新中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不仅使林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5万人喝得上漳河水,2060平方公里林县土地上藤长瓜甜;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关于它的赞美之词不胜枚举,除了以上提及的:"中国水长城"、还有"天下第一渠"、"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等。据说,曾有外国友人看了红旗渠惊呼:"啊,地球上的兰色的飘带!"
红旗渠以柱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候壁断下。靠一锤一钎一双手,硬是在坚硬的山腰崖壁上凿出一条天河来。"红旗渠纪念堂"边上一个小卖部里,牛拴凤告诉我,她的父母就是这道渠的修建者,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投入到了红旗渠的建造大军中,今年七十多岁的父母亲,常常有事没事都会来这里走走,看看渠水流过,抚摸着一砖一石,心里无比舒坦。
红旗渠构筑在风景如画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之上,达到了"雄者愈雄,险者愈险"的审美高度,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其工程量之大,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红旗渠不仅有雄险的自然景观,而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国际国内素有很高的知名度。仅干渠以上建筑物就有722个,其中著名的十余处工程,如红旗渠源、青年洞、空心坝、总干渠分水闸、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红英汇流、桃园渡槽、曙光洞,夺丰渡槽、水力发电站等,均可作为一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我同行的摄影师一路上兴奋不已,留下了如诗如画的景色--一个实用性的工程开发,不仅哺育了林县大地一草一木,也给山川展示了审美价值极高的人工美景,更给后人铭刻深厚的精神遗存。
红旗渠蜿蜒曲折盘踞在大山之间,与太行山美丽的风光融为一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修建红旗渠的艰辛与伟大,感受到太行山人热血铸就的渠魂。但是我宁愿相信这是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延续,亿万年的滴水穿石,亿万年的沧海桑田,面对横亘的太行山,我心灵深处感知到了它的庄严、静穆和深邃;而面对环绕在太行山腰上的这条人工绶带,我更感到了生命的伟大和不屈。在巍巍太行山,现代文明不断征服大自然的同时,给我展示缠绕在山体中绝美的山魂;却仍然留下了像大峡谷这样壮丽的原始洪荒,使得我不禁要去赞叹大自然的无所不能,也唤起我更多的好奇心寻找机会去窥探大自然的种种隐秘。
昔日的林县已经改称为了林州,"愚公移山"似乎已经发黄的寓言故事在这里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