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16、童年的廊桥

作者:蒋庆丰 | 发布时间:2018-07-25 17:21:31 | 字数:1266

有高山处,必有流水。湍急的水流,穿过茂密的深林,转过崎岖的山道,冲击而下,给阗寂的山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我童年生活的村庄在僻静的山岭上,家的门前就有一条小溪,很浅,但却很开阔。从深山里流出的水,在这里汇成一条清洁的小溪,又流向山外。白天,那溪里的石头被翻得凌乱,那是我们放学后嬉闹的"游乐场";可是夜晚,它们竟变成会唱歌的石头,溪水流过每块石头,都要会出清亮的声音--大自然这样厚爱我,在我童年的梦里灌注了这样的天籁,给了我最初的自然的感动。

学校在溪的对面,上学路上一定经过一座廊桥,桥已经十分破旧,不知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踩踏,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冲刷。我依稀记得,当我走过那桥面时,桥总有点晃晃悠悠的感觉,有几处木板已经腐烂,可以看到下面的湍急的溪流,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走着。那时正处文革期间,廊桥里面张贴着毛主席的画像,还有一些批斗公社"走资派"的大字报,即便这样,仍然有人在中间神龛的位置上点香火和摆些水果,那神龛已经被红卫兵涂上了水泥,看不到神像的面目了。记得我还在廊桥上值勤过哩!那时正值春耕时节,我还是一个"红小兵",神气活现地拿着红缨枪在桥口站岗放哨,廊桥上贴着许多张毛主席语录,凡是经过的农民不分老幼男女都要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不能背诵的照着贴在桥上的语录念也行,否则就不许过桥。乡下的农民没有多少人读过书识得了字的,大多背不全整段的毛主席语录,所以被处罚的百姓就要押解到田里去插秧半天,然后才能放行通过。

周宁的廊桥遍布各乡镇,仅仅在七步方圆几里路,就有三四座廊桥,只是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很好修缮保留,大多数廊桥很快就拆除改建成水泥或石墩桥了。

廊桥,是隐没在僻壤穷乡的文化遗存和艺术瑰宝。先民们为改善"地僻人难到"的自身生存环境和拓展对外的通衢大道,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群山峻岭之间开路搭桥才有了它的存在。过去在木构桥架上加盖廊屋,是为了遮风避雨和保护桥架不受风雨的侵蚀,而今百姓们也把它作为纳凉、交流、憩息、打牌娱乐的好地方。它是人类交通史上的胜迹,承载人生风雨,苦乐年华。在都市里沉沦至今,我仍然十分眷恋乡间山野的流水之上的静静廊桥,它带给我红尘中忙忙碌碌中难以享受到的闲情野趣,令我心神向往,特别在我异域殊方时,怀恋之情当更加强烈和深切。每一座廊桥的背后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即使在今天,廊桥也依然会出现在我思乡的梦里,梦里的廊桥流转着我们关于童年最深的记忆。

"可怜地僻无人赏,抛掷深山乱木中",李九龄在《山舍南溪小桃花》似乎也写照了这座廊桥,我童年的廊桥。遗憾的是离开十多年后我重返故乡,那座廊桥年久失修已经破损,村里的人在那上面重新建造了另一座桥,石拱桥。

石拱桥上我再也找不到当年那座廊桥的任何痕迹,我在旁边流连踯躅,终究没有踏上那石拱桥半步。

离开了山村一晃三十多年,廊桥也如久远的旧梦淡出了我的记忆,风从岁月尽头吹来,我倾听到了多种的音响,但我再也听不到廊桥的乐音了。现在才知道那是绝美奇异的乐声,是百年传送的缥缈迷离的岁月的和声--廊桥,像一个用木质搭建起来的拱起的口琴,惟有自然的山野的嘴唇才能把她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