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第一节 陈靖姑传说与《闽都别记》的描述

作者:林蔚文 | 发布时间:2011-09-21 11:16:53 | 字数:5514

唐宋以来,福建民间信仰的本土神衹逐渐增多,陈靖姑女神就是其中的重要神衹之一,她同时又是闽中民间塑造的一个极具神幻色彩的传奇人物。据明清时期有关古籍方志记载,唐大历二年(767年),陈靖姑生于闽县南台(今福州台江)下渡一个陈姓世家。其兄陈守元精修道术,在家庭的熏陶下,她也自小熟悉巫术,后嫁给古田县人刘杞为妻。民间传说,陈靖姑长大后到闾山拜许真君为师学法,经过一番苦练,其法术高超,能呼风唤雨,遁地腾空,简直无时不在,法力无边。唐贞元六年(790年),福州大旱,自春及夏,亢旱不雨,田中禾苗枯萎。闽王命陈靖姑之兄陈守元等求雨,愈祈愈无,半月不应。闽王甚怒,欲设柴塔焚诸道士。陈守元更是心急如焚,于是诸官保奏,命道官召请陈靖姑,靖姑以师命本年戒动法器念经辞之。后经陈守元再三恳请,情实难却,不得已,命复旨。即驾云,拜翁姑,别丈夫,至陈府叩双亲,披发仗剑,吹角拜斗步正罡,祈星入母房,脱胎,念真言,化其屋。而后驾云白龙江布洋坪,左手执龙角,右手持宝剑,渡片席法立江中,念真言焚血云,立时浓云密布,大降甘霖,旱解,施泽万民。此时,白蛇精,长坑鬼结伙乔装靖姑回家,窜入靖姑母房盗胎并食之。靖姑驾云而归,怒追之,长坑鬼逃落水口,白蛇精飞入临水洞,靖姑法压蛇表,令其永不出洞。靖姑因未学救产之术,又受大雨湿身并曾坠落水中,风寒侵入脏腹,不能自救,遂于蛇精洞门坐化,终年24岁。陈靖姑身殉产厄时曾立誓:“吾死后不救世人产难,不神也!”陈靖姑灵魂重生后,再赴闾山请许真君传救产保胎之法,愿救天下妇女之产难。学成后,屡屡救产护胎,保赤佑童。其声名因此更见显应。此后,民间尊其为临水夫人,大加崇拜。宋淳佑年间,朝廷赐匾“顺懿”,敕封“崇福昭惠慈济夫人”。此后各朝屡有敕封,封号有“护国太后元君”、“顺天圣母”等。自宋代受封后,临水夫人的影响迅速扩大,崇拜者不断增加。由于其主要神性是扶胎保胎,救助妇女难产和保童赐子,千百年来,以闽中地区为信仰中心的民间百姓一直将其视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而广为崇拜。各地民间至今仍尊称其为“临水夫人”、“太奶夫人”、“陈夫人”、“娘奶”等。除了闽中、闽东等主要信仰区域外,明清近现代以来,陈靖姑信仰还逐渐流传到福建全省各地、浙东南沿海地区、台湾乃至东南亚等地,其影响仅次于妈祖。时至今日,陈靖姑信仰已成为福建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学术界一般认为,陈靖姑信仰始于唐末或宋代,目前已知记载有关陈靖姑信

仰的最早文献是明洪武年间(1368――1398)古田人张以宁的《顺懿庙记》,文曰:

古田东,去邑三十里,某地曰临川,庙曰“顺懿”,其神姓陈氏,肇基于唐,赐敕额于宋,封“顺懿夫人”。英灵著于八闽,施及于朔南,事始末具宋知县洪天锡所树碑。皇元既有版图,仍在祀典。

元统初元,浙东宣慰使元帅李允中实来谒庙,瞻顾咨嗟,会广其规,未克就绪,及至正七年,邑人陈遂尝掾大府,慨念厥初,状神事迹,申请加封,廉访使者亲核其实,江浙省臣继允所请,上之中书省,众心喁喁,翘俟嘉命。

会遂以光泽典史,需次于家,于是致力庙宫,祗迓殊渥,帅诸同志,请于监邑承务公观,由典史魏薛,上下翕合,抽俸倡先,雄资巨产,闻义悦从,会禳祈祷,远迩来者,欢欣乐施。遂斥金楮,鸠工徒新,作香亭外内者二,六神祠、生成宫各一。重修仪门、前殿、后寝、梳妆之楼,下马饮福之亭。像设绘饰,丹漆朽冥之工,咸极精致。前甃石垣,以翼龙首,后浚水渠,以杀潦势。又辟生祠,以报承务。公之德,经始于丁亥,迄戊子春落成。壮丽辉焕,怵心骇目,邑之耆老,敬祭耸观,以为有庙以来,未观斯盛,殆山川炳灵,明神垂鉴,待人与时,勃然奋兴者也,请为记之。

以宁唯吾闽之有神,光耀宇内,若莆之顺济,漕海之人,恃以为命,有功于国家甚大,纶音荐降,褒崇备至。今顺懿夫人,御灾捍患,应若影响,于民生有德,岂浅浅哉?廷议必有处矣。遂也能出心力,因时建绩,民不劳贳力,亦可谓难已。遂记其事,且系诗曰:“瞻彼临川,新宫峨峨,六珈象服,如山如河,维帝好生,神能大之,维民敬祀,遐不爱之。峨峨新宫,镇彼临川,维子赴母,人心同然。秔稻满家,既多牺酒,神人具欢,疵疠罔有。不殈不殰,生民振振,于千万祀,事我明神。”

此后,一些方志古籍对此也有所记载,其如:

明弘冶二年(1484年)黄仲昭《八闽通志》卷58载:

顺懿庙,在县口临水。神姓陈,父名昌,母葛氏。生于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嫁刘杞,年二十四而卒。临水有白蛇洞,中有巨蛇,时吐气为疫疠。一日,有朱衣人执剑,索白蛇斩之。乡人诘其姓名,曰:“我江南下渡陈昌女也。”忽不见,亟往下渡询之,乃知其为神,遂立庙于洞上。凡祷雨晹,驱疫厉,求嗣续,莫不响应。宋淳祐间,封“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何乔远《闽书》载:

神姓陈,世巫。父昌,母葛氏。生于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神异通幻,嫁刘杞,孕数月会大旱,脱胎往祈雨,果如注。因秘洩,遂以产殒。诀云:“吾死后,不救世人产难,不神也!”卒年二十有四,自后灵迹显著。临水有白蛇洞,吐气为疫,一日有朱衣人执剑索蛇斩之,乡人诘其姓名曰:“我江南下渡陈昌女也。”忽不见,亟往下渡询之,乃知其为神。宋浦城徐清叟,子妇孕十七月不产。忽一妇踵门,自言姓陈,专医产。令别治楼,楼心穿一穴,置产妇楼上,仍令备数仆持仗伺楼下,既而产一蛇,长丈余,自宋而下,群仆捶杀之。酬以物不受,但需手帕一方,令亲书:“徐某赠救产陈氏”数字,且曰:“吾居古田县某处,左右邻某人,异日若蒙青眼万幸!”出门不见。后清叟知福州,忆其事,遣人寻访所居,邻舍云:“此间只有陈夫人庙,常化身救产。”谛视之,则所题手帕已悬像前矣。

明万历陈鸣鹤《晋安逸志》载:

陈靖姑,闽县人。少孤,与其兄守元力田、牧畜。守元食牛山中,靖姑饷而遇馁妪,即发其箪饭,饭之;别以己食进兄。妪因托身靖姑,姑以母事之。妪尝病疽,靖姑跪吮。妪死,靖姑为棺敛毕葬,一日守元出,靖姑为守牛,忽见前时馁妪,云衣月披,立而笑曰:“儿来何暮?”遂授以秘术。居岁余归家,守元觉其异,靖姑告之故,乃窃发妪塚,但衣被而已。于是宁元为靖姑再拜求其术,得幸于闽王璘父子,封天师,赐甲第车马,帷幄器物,为之筑坛场以处。靖姑尝过荒塚,得遗骸,卷以篑而禁之,须臾肉骨。起拜曰:“妾繇王宫人也。姓班氏,不知易几世矣。”妪实生我,请得以身事妪。靖姑遂畜为弟子。乡有虎魅,能变形为人,靖姑降之,使为远近前驱。永福有白蛇魅,数为郡县害,隐形闽王宫中,幻为王后而惑王,王患之,召靖姑使击蛇。靖姑率弟子,书符,夜围王宫、斩蛇为三,蛇化三女子。溃围飞去,靖姑追数百里,得共尾于永福,得其身于闽清,各压杀之,其头奔入古田临水井中,于是靖姑乘势从他道驰入古田,围井三匝,乃就女人服,系颈自缚箭贯耳,抢马足请降,使居井中,还报闽王,遂封靖姑为:“顺懿夫人,食古田三百户,以一子为舍人。”靖姑辞让食邑不受,乃赐宫女三十六人为弟子,建第临水。后数岁,靖姑逃去,隐居海上。

明天启年间谢肇制《五杂俎》卷15载:

罗源、长乐皆有临水夫人庙,云夫人,天妃之妹也。海上诸舶,祠之甚虔,然亦近于谣矣。大凡吾郡人尚鬼而好巫章,醮无虚日,至于妇女、祈嗣保胎,及子长成,祈赛以百数,其所祷诸神亦皆里妪村媒之属,而强附以姓名,尤大可笑也。

明万历四十年王应山《闽都记》卷30,古田县胜迹顺懿宫条载:

顺懿宫,又名龙源庙,在县东三十里临水洞。神姓陈氏,闽下渡陈昌女,名靖姑,嫁刘杞,卒年二十四。临水有洞产巨蛇,时吐气疫疠。一日有朱衣人执剑索白蛇,斩之,乃知其神也。乡人为立庙祀于洞,有梳妆楼。宋淳祐间赐额“顺懿”。元末重修,学士张以宁为记。

清乾隆《古田县志》卷5,坛庙条亦载:

顺懿庙,在县治东三十里,地名“临水”。神姓陈,世巫,祖玉,父昌,母葛氏。生于唐大历二年,神异通灵。嫁刘杞,怀身数月,会大旱祈雨响应,术神而身己告殒矣,诀云:“吾死后不救世人产难,不神也!”卒年二十有四。自后灵迹显著。临水有白蛇洞,吐气为疠疫。一日,有朱衣人执剑索蛇斩之,乡之诘其姓名,曰:“我江南下渡陈昌女也。”忽不见。亟往下渡询之,乃知其为神,为立庙祀于洞,有梳妆楼。建宁陈清叟子妇怀孕,十七月不产,忽一妇人踵门,自言姓陈,善医,令陈别治楼,楼心穿一穴,置产妇于楼上,仍令备数仆持杖伺楼下,既而产一蛇长丈佘,自穴而下,群仆捶杀之。酬以金帛不受,但需手帕一方,俾亲书“陈清叟赠救产陈氏”八字,且曰:“某居古田县某处,左右邻某人,异日若蒙青眼,枉顾为幸。”出门不见。后清叟知福州,忆其事,遣人寻访所居,邻舍云:“此间只有陈夫人庙,尝化身救产。”谛视之,则所题手帕已悬于像前矣。陈为请于朝,自是祈祷无虚日。宋淳佑间,封慈济夫人,赐额“顺懿”。明张以宁有记。旧有祀田。

由于后来各种古籍志书、传记小说、戏文唱词等传媒的不断渲染,临水夫人陈靖姑被民间美化的神乎其神,几乎达到无所不能的地步。除了传说她先后两次前往闾山拜许真君为师学法,先学得呼风唤雨、缩地腾空、斩妖除怪、治病除瘟等异术,后为求雨救灾,脱胎遇难,立誓死后必救人间产难;灵魂复生后再去拜师,专学扶胎救产、保赤佑童等神功。民间还传说她有十二位结义姐妹,各有封号,分别司掌注生、注胎、抱送、安胎等神职;又收有闽王宫的三十六位宫娥,分别统派为给人间种花、护花、送花传子嗣的花神,民间称为“三十六宫婆”,等等。“三十六宫婆”的具体名称是:

第一宫福州府古田县陈大娘第二宫延平府顺昌县黄莺娘

第三宫福宁府宁德县方四娘第四宫兴化府莆田县柳蝉娘

第五宫建宁府建瓯县陆娇娘第六宫福州府长乐县宋爱娘

第七宫泉州府晋江县林珠娘第八宫漳州府漳浦县李枝娘

第九宫汀州府连城县杨瑞娘第十宫邵武府泰宁县董仙娘

第十一宫福州府连江县何莺娘第十二宫漳州府漳平县彭英娘

第十三宫建宁府建阳县罗玉娘第十四宫泉州府南安县吴月娘

第十五宫福州府罗源县郑桂娘第十六宫福宁府福鼎县张春娘

第十七宫建宁府浦城县王七娘第十八宫福州府侯官县倪凤娘

第十九宫汀州府长汀县包云娘第二十宫福州府闽县孙大娘

第廿一宫福宁府宁德县赵娥娘第廿二宫兴化府仙游县周玉娘

第廿三宫福州府连江县程二娘第廿四宫福州府闽县叶柳娘

第廿五宫永春府宁化县铁春娘第廿六宫福州府永福县云燕娘

第廿七宫泉州府惠安县聂六娘第廿八宫邵武府光泽县刘娇娘

第廿九宫福州府侯官县翁金娘第三十宫建宁府政和县潘翠娘

第卅一宫福州府闽青县林艳娘第卅二宫泉州府同安县邓三娘

第卅三宫福州府闽清县朱巧娘第卅四宫延平府延平县金秀娘

第卅五宫泉州府安溪县蓝梅娘第卅六宫福宁府霞浦县胡大娘

总的说来,临水夫人及其侍神的主要神性还是扶胎救产、保赤佑童,是主管民间生育的女神。明清时期,陈靖姑信仰在以闽中地区为中心的各地民间开始广泛流传。《闽都别记》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以民间有关陈靖姑信仰的传奇故事为全书的主要线索展开叙述的。只要翻开书,就不难看到,有关陈靖姑的传说和相关的信仰民俗故事情节几乎贯穿全书。在许多章节中,读者都可以看到陈靖姑及其随从诸神的身影。据著者统计,《闽都别记》涉及陈靖姑传说及其随从诸神的有关内容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大约有50回之多。具体分布于21—28、38、43、53、54、58、62、65、67、68、69、82、83、85、87、116、128、129、130、134、135、136、138、139、140、141、142、149、150、155、157、164、169、194、222、235、236、240、245、257、358回等处。在第21回至28回的8个章回中,作者几乎用全部篇幅描述了自陈靖姑出世以来的有关传奇“事迹”。如第21回“洛阳造桥观音显应,鬓发化蛇临水降生”,描述吕洞宾白发化白蛇和陈靖姑于唐天祐元年出生时的情景。22回“杞莲能言书堂结縭,靖姑避婚闾山学法”,描述了陈靖姑与刘杞莲结姻和到闾山学法的故事,其中穿插了长坑鬼和挨拔鬼的传说。23回“鬼改法门虎婆游食,妖占商妇元君别师”,描述了旗山白面母老虎变幻吃人和陈靖姑闾山学法精通各种法术的故事。24回“靖姑割肉补父痈母疽,元君救难收猴怪虎婆”,描述了陈靖姑降伏“丹霞大圣”红毛猴和旗山白面母老虎的故事。25回“丹霞棒打夹石精,靖姑法收蜘蛛怪”,描述了陈靖姑率领丹霞猴精降伏夹石精和蜘蛛怪的故事。26回“忿邪迷求救陈靖姑,施双计石夹挨拔鬼”,讲述了陈靖姑除妖灭挨拔鬼的故事。27回“蛇精好美色鬼代掳,杞莲因才貌脑几亡”,28回“走蛇男遗应谶后患,救夫婿了洒泡前缘”,主要描述了陈靖姑在古田临水洞与白蛇精和长坑鬼斗法救夫的经过。在说书人原有绘声绘色描述的基础上,经过《闽都别记》的整理加工和渲染神化,临水夫人陈靖姑的故事在闽中、闽东等地更是家喻户晓,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有关陈靖姑的民间信仰因此也更加深入人心。

可以说,《闽都别记》和有关古籍方志对陈靖姑传说的大力渲染和神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陈靖姑信仰的快速传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长期以来民间广泛流传的陈靖姑闾山学法、护国佑民、脱胎祈雨、除妖斩蛇、扶危解厄、救产保胎等主要传说,通过《闽都别记》充满神幻色彩的描述,使她进一步成为广大民众心目中崇仰的英雄。她的救产保胎和有求必应等“善举”,使她成为民众在痛苦无援危难时刻的精神支柱,在百姓心目中逐渐成为一种可以信赖和依靠的超凡力量。作为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民间文学读本,从某种意义上说,《闽都别记》在推动陈靖姑女神信仰的加速流传方面,起到其他古籍方志无法起到的重要作用。《闽都别记》在传播陈靖姑传说中的另一个重要功绩,就是在福州方言区内起到统一陈靖姑故事情节的作用。近200年来,通过《闽都别记》的描述和传播,陈靖姑传说及其信仰民俗在闽中方言区渐趋一致。流传至今的有关陈靖姑的传说故事,基本上都没有超出《闽都别记》描述的范围。仅从这个意义上说,《闽都别记》的贡献也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