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第二节 陈靖姑传说中的神怪

作者:林蔚文 | 发布时间:2011-09-21 11:17:30 | 字数:5840

在陈靖姑传说中,有许多神怪始终与她纠缠在一起,其中重要的有丹霞大圣、白

蛇精、虎婆奶与赤婴之神等,分述如下。

一.丹霞大圣

《闽都别记》第24、65、138—142、155、235等章回,屡次提到猴精丹霞大圣的故事传说,其实这与当时福建民间广泛崇祀猴神的民俗背景有着密切关系。丹霞大圣的原型源于福州乌石山宿猿洞中猴精的传说。据宋代福州地方志《三山志》记载,唐代有陈姓隐士在乌石山洞中养猿,其地遂有宿猿洞之称。其后隐士湮没无闻,其猿却被人们奉为神灵加以祭祀。清代福州人郭白阳《竹间续话》说:“乡人祀猴王其中,洞外石壁,三面俱有石刻,南面宋程师孟篆‘宿猿洞’三大字。”《闽都别记》根据福州民间的有关传说,在故事内容和情节方面做了一些加工,将宿猿洞的猴精变为“丹霞大圣”,由此演绎出许多动听的民间传说。闽中民间传说,福州乌石山宿猿洞中蛰伏着一只红毛猴。此猴有近千年的修炼道行,能神出鬼没,变幻多端。然而其贪淫好色,时常兴妖作怪,为害世人。当时有一浙江客商,其妻容貌娇美。红毛猴探知后,乘其夫不在家,变一美男子前往调戏成奸。其后为客商识破,虽千万百计捉奸,无奈红毛猴变化多端,其夫束手无策,只好收拾行装携眷归里。岂知此猴恋奸情热,竟跟踪随往浙江。商人无计可施,只好告之县官。谁知红毛猴摇身一变,也变成知县,于是真假县官在公堂上吵闹不休,无法断案。陈靖姑获悉此事后,就前往劝它改邪归正。谁知此猴恶习难改,不但叫陈靖姑不要多管闲事,而且放肆地要陈靖姑与它结为夫妇。陈靖姑于是怒道:“你能胜我,我就嫁你为妻,倘若我胜,你就终身给我为奴,怎样?”红毛猴竟然点头应允。约法既定,于是二者开始斗法。那老猴虽有千年修行,但毕竟不是陈靖姑的对手。在败下阵后,只得屈膝投降,最终被陈靖姑收在麾下,赐名为“丹霞大圣”。此后丹霞大圣听从陈靖姑的调遣,改邪归正,为民间做了许多善事。清代以来,陈靖姑降伏红毛猴的故事经过《闽都别记》的渲染,在闽中、闽东等地民间广为流传。只是到后来,红毛猴“丹霞大圣”在民间又逐渐与“齐天大圣”孙悟空崇拜混淆在一起。

陈靖姑传说中丹霞大圣的社会文化背景,我以为当源于福建地区历史悠久的崇猴民俗。据著者研究,福建地区的崇猴民俗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原始的猴神崇拜;第二阶段是掺杂了一些外来文化因素的猴神崇拜;第三阶段则是由于《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巨大影响而演变成齐天大圣崇拜。①在长期猴神崇拜的基础上,福建民间的齐天大圣崇拜大约出现于明代前后,此后在闽中等地逐渐流行,并形成以齐天大圣崇拜为中心的猴神崇拜习俗,这种习俗至今为止在闽中许多地方依然流传。对齐天大圣的崇祀,时人曾有不少生动的记述。如清代施鸿保《闽杂记补遗》卷5载:“福建省中有齐天大圣庙,其庙闻在阜署东辕门内,像作猴形,执棒翘足而立者,香火旺盛。道光庚子,南海吴省如荣光任闽藩,与胡天保、胡天妹、牛头神等同檄,改其庙祀武帝。方伯去任后,吏有梦神其与毁者,惧之,许为重建。又梦神引视建处,故今东门外仍有其庙,然香火不如前之盛矣。或云福州府学头门内,今亦有其庙。”尤西堂《艮斋杂说》载:“福州有齐天大圣庙,香火甚盛。”又说每逢神诞日,要游神赛会,“四五月间,迎旱龙舟,装饰宝玩,鼓乐喧闹,市人奔走若狂,视其中坐一猕猴耳。”清人彭光斗《闽琐记》卷1亦说:“下截二茶坊酒肆,皆挂绝大灯笼,三祭孙大圣。”此外,在清代蒲松龄著名的《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有一节专门讲述福

————————————

①林蔚文:《福建民间动物神灵信仰》,方志出版社,2003年。

州民间崇祀齐天大圣的故事:“许盛,兖人,从兄成贾于闽。货未居积,客言大圣灵着,将祷诸神。盛未知大圣何神,与兄俱往。至则殿阁连蔓,穷极弘丽。入殿瞻仰,神猴首人身,盖齐天大圣孙悟空云。诸客肃然起敬,无敢有怪容。”此时许盛见庙中乃一猴神,就暗自发笑,表现不恭,擅自离去,回店后又直呼孙悟空之名,结果导致猴神发怒,惩处了许盛。当晚许盛大病,月余后其兄又病亡。此后许盛悔过自新,恳祷大圣显灵庇佑,于是大圣复活其兄,幷示财神赐财于他。至此,许盛对齐天大圣的崇拜达到五体投地的地步,“自此屡至闽,必祷大圣。他人之祷时不甚验,盛所求无不应者。”《闽都别记》在第138回也说:“(福州)城市乡村皆有齐天府,俗呼为猴王庙。有人来祈祷,信者得显应,慢者即降祸,故远近之人莫不敬畏,不敢轻慢。”至近代,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闽人佞鬼风俗记》还说:“闽神位分最大者若武圣庙之五公、瘟部尚书、郭圣王、三仙姑、齐天大圣、东岳帝……一切等神,皆有坐轿之资格。”以上记述,应是闽中各地民间崇猴风俗的真实写照。

明清前后,福州城内有好几座猴神庙,其中著名的“总督后”猴神庙,故址在今省府路一侧。庙中塑有猴王神像,执物而立,十分威风。据说40—50年前香火仍盛,有人甚至将其供奉家中。近现代,闽中地区崇祀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习俗仍然存在。如1929年出版的《民俗》周刊第41—42合刊上,就刊有“福州城外树上的齐天大圣神龛”的照片。时隔70余年,著者在福州北门崎上村的一棵大榕树上,又发现了这种遗迹。榕树枝干盘缠卷屈,一个高约1米,宽约0.7米的砖土砌成的神龛,直接落于树间。神龛形似一小庙,顶上还有葫芦顶。龛中无神像,但在龛前的香案上,明显地刻有“齐天府”三字。龛壁上尚有发黄的布带,上面文字不清。据当地民众说,这里祀的是齐天大圣,每月朔望,信徒多到这里烧香祭祀。祈求目的,以消灾祛病等为常见。此外,在今福州鼓楼、新店、帮洲、排尾、程埔头以及闽侯等地,仍有一些齐天大圣庙,香火旺盛。另据《福建日报》1992年1月4日报道,1991年9月5日,福州市区内的安泰楼广东菜馆突遭雷击,菜馆四周建筑物安然无恙,惟独这一菜馆却烧为灰烬。为此,当地居民传说,当天是猴神生日,安泰楼菜馆的厨师却要杀猴做菜。尽管猴子连连作揖求饶,但是老板却仍下令杀之,结果触怒猴神,引来雷神将整座菜馆击毁。尽管事后查明,这是一个罕见的雷击现象,它是由一个高速旋转、电子封闭的余离子球绕过普通的避雷系统而与菜馆二楼的配电盘相触而产生雷击现象,但是有关猴神发怒的传说却仍越传越神乎。由此可见,当地一些民众的崇猴意念至今依然存在。

闽东南、闽西北等地至近现代也残存不少崇祀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遗迹或遗俗。如民国32年《明溪县志》卷10载:“大圣庙,在县东北七十里夏阳乡,祀齐天大圣。”在顺昌大干、南平茂地、樟湖坂以及闽东等地,都有一些崇祀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遗迹。南平市樟湖坂镇至今还有三座猴神庙,号钟灵菴、威灵菴和显灵菴,规模都不大,有的仅10多平方米。但庙小香火盛,祀者仍多。这三座庙的猴神,据当地老乡介绍,分别来自古田县、闽侯县和福州的“总督后”。宁德、福安等地民众大多敬畏猴子,称其为师父。平时不但不敢伤害,而且还建有猴神宫加以祭祀。霞浦小马村等地民间最畏白猴,俗传如果触犯白猴,会发生灾病。当地人奉白猴为守护神,尊曰“白将军”。前些年在南靖三卞畲族村曾发现一尊猴神雕像,像高约0.6米,硬木雕成,施以彩绘,腰间佩有一面照妖镜,当地民众称其为“大圣公”。传说当地早年曾建有“大圣庙”,祀孙悟空。当地畲民至今仍奉“大圣公”为守护神,每年六月初一“大圣公”诞辰日,要举行祭祀典礼。齐天大圣崇拜的习俗甚至还流传到台湾等地,据1939年民俗调查资料表明,当时台湾各地寺庙中尚供奉有4尊齐天大圣神像。

二.白蛇精

不管是《闽都别记》的描述,还是民间有关陈靖姑的传说,陈靖姑的一生始终都和蛇紧密相连着。如其出生时与蛇有关(吕洞宾和观音大士斗法后,吕洞宾的一根白发变为白蛇),其死也是受到白蛇精偷食陈靖姑所脱之胎而致。其成仙得道过程中亦穿插着与蛇妖的搏斗,如斩白蛇、渡宫娥等等。在陈靖姑传说中,白蛇精是以一副凶恶的面目出现的,因此,为民除蛇害的善神陈靖姑也就应运而生了。在《闽都别记》中,作者用了不少篇幅来描述陈靖姑斩蛇等活动,如在21、26、28、62、83等章回中,就有陈靖姑斗蛇妖,收三十六宫娥等故事情节。传说闽地有白蛇精、长坑鬼等妖怪结伙为害民间,后来白蛇精竟变幻潜入五代闽王宫,冒充王后陈金凤,贬三十六宫娥于冷宫,每日害死一个,把肉吃去,余下白骨。陈靖姑欲除此害,在白蛇精所居的临水洞口上创法堂,同众姐妹说法演经。白蛇闻知,欲害靖姑,就伪装心痛,要闽王璘取陈靖姑心血灵药以治。陈靖姑应召入宫,念真言,喷雄黄酒,白蛇精原形毕露,陈靖姑伏剑斩之。用宝剑把白蛇精斩为三段,首段镇于福州白龙江龙潭角,中段镇于福州鼓楼开元寺古井,尾段镇于福州鼓楼井关门外七穿井(今称七星井)。据说20世纪70年代“深挖洞,广积粮”时,有人曾在福州鼓楼开元寺正殿底掘了一条地洞,在通过铁佛底座正下方时,曾见一深井,疑此即为当时的古井。此后陈靖姑又施以闾山正法,复活三十六宫娥。五代闽王璘感念陈靖姑除妖之功,敕封慈济临水夫人。又畏三十六宫娥终非人,遂将她们赐于陈靖姑,这就是后来侍卫在陈靖姑驾前的三十六宫婆。此后在有关陈靖姑的民间传说中,都离不开三十六宫婆。

闽中民间至今还流传陈靖姑斗蛇妖的歌谣,特录一首:

靖姑闽王宫收蛇鬼

温麻县中有一传,闽地有出白蛇精,

结党魔怪长坑鬼,妖孽精怪要吃人

一精一鬼布邪雾,邪雾围住闽王宫,

那日闽王理朝事,六神无主心里慌。

左殿不见文官到,右殿不见武将临,

就叫殿前传圣旨,缘何文武不朝君。

殿前下阶看一眼,三魂七魄即刻散,

唬得全身抖抖战,急报闽王天灾临。

文武官将都倒地,东歪西斜左右辗。

有的嘴角流血水,有的瞳眼翻白仁。

闽王听报亲去看,果然满殿凄凉情,

想起王娘有无事,急步后宫看分明。

闽王不看由则可,看了宫帏泪不停,

王娘不知何处去,寻遍宫庭不见人。

衣冠裙裳挂架上,凤凰绣鞋床下排,

各个宫娥都不醒,喊叫数声不动身,

脸似白雪体似蜡,不穿裙裳倒宫床,

三十六女都一样,闽王见了也羞容。

闽王宫中大劫难,惊动福州四城民,

谁人见讲随落泪,谁人听讲愤不平。

世人无法凄惨事,文官武将亦无用,

好得神女靖姑姐,赶到王宫度超生。

王殿设醮大法坛,吹起龙角声悠啾。

传给闽山真君晓,暗中勒法奶娘身。

奶娘取杯雄黄酒,真言咒语酒中藏。

酒喷一口结天网,天网罩住蛇鬼精。

捉来吸血白蛇精,又捆毒雾长坑鬼,

蛇洞救活王后娘,救活宫娥三十六。

再救文武官将兵,封死蛇精石洞中,

长坑鬼押钟罩山,此后王宫永太平。

《闽都别记》有关蛇妖的描述,与福建地区历史悠久的蛇神崇拜民俗也有一定的关系。其具体内涵,本章第五节另有论述。

三.保赤婴痘神

古代痘疮和麻疹是威胁儿童的烈性而又难治的传染病,多发于冬春期间。小孩一

旦痘毒发起,从潜伏期、化脓期到脱痂痊愈,大约需要30—40天。古代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和缺医少药,在这期间,如果护理治疗不及时或不得法,就可能因此导致许多儿童夭亡或落下麻脸等后遗症。《闽都别记》在第128回也曾说:“时儿童出疹,不大平安,十死八九。”由于这样,各地民众自然由畏惧此症转而对各种保赤婴痘神大加祈祭,以祈求孩童平安。闽中等地传说,临水夫人麾下的北山杨夫人、刘夫人、西河虎婆奶江夫人及金舍人、银舍人等神衹,都是救助婴儿脱离痘疹病险的救命之神,因此各地民间在临水夫人庙中多配祀这些神像供人祭拜,福州台江等地至近代仍存有舍人庙等有关遗迹。民国7年《长乐县志》卷18说:“种芝宫,在太平桥上,乾隆十六年创,道光七年、咸丰间先后重修,中祀临水夫人,旁祀痘、疹二神。”闽中、闽南等地民间还传说,痘疹是上天玉帝所设,由临水夫人麾下的刘夫人专管,称“种痘夫人”。痘神能发痘也能收毒,祈之能化险为夷,变逆症为顺症。在连江县的品石岩蛇王庙中,至今还供奉有刘夫人神像,夫人一手抱婴,一手执瓶做撒痘状,民间祈祭香火亦盛。惠安民间也传说,痘症是玉帝所设,临水夫人的属下刘夫人专管撒痘,封“种痘夫人”。当地一些神庙祀有“痘疹夫人”、“天花夫人”、“散痘夫人”等神像。其中一座痘神庙的对联曰:“宝痘匀圆喜个个金丹换骨,天花消散愿家家玉树成林”,这反映了当地民间祈祭痘神的心态。在《闽都别记》第23、24、65、67、68、83、85、87、128、130、135、136、157、222、240、257、358等章回中,许多故事情节反复描述了虎婆奶、痘疹夫人、金舍人及银舍人的救疹“事迹”,如第85回说:“刘遵礼之妹为种痘夫人,年年十二月十三日上天领痘,三十夜除夕至兜率山撒种。其种萌芽生发时不被人践踏,则是年出痘必顺症。”所有这些,都折射反映了当时痘疹的肆虐以及民间对此类神衹的崇祀现象。

四.其他神怪

《闽都别记》第83、85、87、128、130、245等章回,多次描述了张仙送子的故

事。民间传说,张仙的原形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其神性是专门保护人间幼童免遭天狗之害。他虽是男仙,却也具有“送子”的功能。旧时民间流传的张仙画像,身着蓝袍,长髯飘洒,左手张弓,右手持弹,作仰面直射天狗状。福建民间的张仙崇拜历史亦久,明清近现代许多地方仍有流行。一些人还将张仙神像奉祀于家中,祈求张仙送子或保佑孩童平安。

《闽都别记》第22、23、26、58回,多次提到和白蛇精一起为非作歹的长坑鬼

和挨拔鬼;在53、54回提到铁头和尚;在13、25、26、37、38、43、85、87、222、255等章回中,还分别提到石夹怪、榕树精和蜘蛛精等民间传说中的精怪。闽中民间传说,长坑鬼、挨拔鬼是游荡于民间的两个恶鬼,他们一高一矮,形象丑陋,有如俗传中的无常鬼。挨拔鬼因其身材矮小,所以闽中方言或又谐音称其为“矮八鬼”,挨拔鬼的老巢在乌龙江边的挨拔山(今金牛山)。长坑鬼的老巢在盖山支脉长坑山(今长安山)附近,他和白蛇精一起为非作歹,最后害死了陈靖姑。至于铁头和尚,民间传说罗源县东门外有一寺,住持即铁头和尚。此人妖法高强而又不守清规,在民间专门干些奸淫抢掠的坏事。陈靖姑在寺后千山顶上与其斗法,最终战胜铁头和尚。铁头和尚被斩后,其头落于岭旁,罗源人至今还称其地为铁头山。关于铁头和尚,民间传说他能制做纸人、纸牛、纸马,施妖术害人,还能铸铁板恶符诅咒人。《闽都别记》第53回对此有过描述。清代闽中等地民间确曾流传过此类恶俗。如《闽杂记》卷7载:“其祀刻牛、马、狗三首于木板,统名曰牛头神。亦有铸铁板者,名铁头和尚,状皆狞恶可畏。凡与人仇怨者,买印数十张,先以其半就像烧化,随以右手拍像念咒讫,叱回:‘随我来!’径至怨家门外,以其余纸焚之,复念前咒三遍,则其人必病甚或致死。”这些恶俗,一般是想通过一些恶毒的诅咒或恶符达到害人或复仇的目的,属于人类学中黑巫术的一种。至于石夹怪、榕树精和蜘蛛精等精怪,在福建民间也曾确有传说或信仰者,这些都属于人类学中自然物崇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