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第一节 观音、八仙、和合仙与泗洲佛

作者:林蔚文 | 发布时间:2011-09-21 11:31:27 | 字数:1792

观音或称“观音菩萨”、“观音大士”,是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菩萨。《闽都别记》第21、153等章回,曾描述民众崇拜观音菩萨的事象。闽人崇拜观音由来已久,唐宋以后,各地民间观音崇拜现象十分普遍。明清以来,福建各地以观音为名或以供奉观音为主的寺、阁、堂、庵不可胜数。在闽中一些著名的古刹,如福州鼓山涌泉寺、西禅寺等寺院中,都供奉有观音神像。在闽南,以建于隋代的晋江安海龙江寺的千手千眼观音最有名。该观音雕像用一棵千年樟树雕刻而成,广大信徒相信此尊观音最为灵验,因此至今香火鼎盛。旧时各地民间一些人家厅堂的神龛除了供奉天地君亲师或历代先祖神位外,同时也奉祀观音菩萨。观音的神性众多,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和送子祈福等,其如厦门南普陀的大悲殿,也是供祀观音菩萨的著名佛殿。至于“送子观音”,不但在许多寺院中供人祭祀,各地民间同时还有许多木雕、瓷雕的送子观音神像摆在家中供人日常祭祀,虔诚者每逢初一、十五焚香祈祷。有些妇女甚至终生吃素奉祀观音,称“观音斋”。旧时民间有一些斋会还自行组建观音堂,开展各种崇拜和祭祀活动。有些家庭往往还将小孩契拜给观音做干儿子,以求保佑平安,民间俗称之为“观音妈”。各地信徒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日的观音生日、成道日和涅盘日,就三五成群到观音像前烧香朝拜,此俗至今仍然。

八仙分别是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何仙姑,是中国民间最熟悉的神仙。他们幷不是同一时代的人,而是被后人组合凑在一起的群仙。八仙过海的民间传说,可以说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故事。在《闽都别记》21、44、226、233、234、235、239、260等章回中,用不少篇幅描述了八仙的故事。福建民间对八仙的崇拜历史很久,其中尤以吕洞宾等人的崇拜为多见。民国前后,福州乌山还有著名的吕祖庙,庙中香火旺盛,当时的许多达官贵人亦到庙中烧香跪拜,祈签求梦,据说十分灵验。

和合圣最早的原形是张万回,后来为唐代寒山寺的高僧寒山、拾得二人所取代。其形象后来演变为寒山手捧一盒,拾得手持一荷,二人呈蓬头笑面、逗人喜爱的孩童模样。清雍正十一年,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合称“和合二圣”。后代将和合圣奉为主婚姻之神,他们手中的盒和荷等物,象征人间和和美美,姻缘美满之意。福建民间和合圣的崇拜历史悠久,明清前后各地民间的许多家庭一般都有和合圣的年画贴纸,有的还在屋内摆上和合圣的木雕或瓷雕像等加以奉祀。现在此类现象比较少见。《闽都别记》第127回曾描述当时民间崇拜和合圣的现象。

泗州佛又称“泗洲文佛”、“泗洲大圣”、“僧伽”,是唐代僧人。古代民间传说他能帮助民众治病和消灾除祸,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拜。福建民间泗洲文佛的信仰至少在唐开元以后就已存在,明清时代更为流行。清代施鸿保《闽杂记》卷5说:“福省城中街巷间,多供泗洲文佛,或作小龛,或凿壁为龛。有供像者,有供牌位者,亦有但凿四字壁上以奉者,犹吾乡之奉观音大士也。”清人周亮工《闽小记》卷3亦说:“福州城内外,凡巷口皆筑小屋,祀泗洲菩萨。”明清近代,各地民间供奉泗洲文佛的庙、庵、亭、堂等场所为数不少,如民国《长乐县志》卷7说当地十四都、十九都就有唐宋以来的泗洲佛堂多所。此外,闽南民间传说,宋代泉州太守蔡襄造洛阳桥时,因资金缺乏,束手无策。有一天,一个白发老翁摇来一只小船,船上坐着一位绝色女子,船停在江心。老翁对岸上人们说,谁能用钱投中他女儿,就把女儿嫁给谁。于是成群结队的人跑来江边投钱,但往往投而不中。原来,老翁是土地公变的,姑娘是观音变的,他们以此方法来帮助蔡襄筹集造桥的资金。几个月后,落在船上的银子不计其数。有一天,一个聪明的泗州人偷偷转到船后,抓起一大把碎银子往女子头上扔去,漫天的碎银果真有一块落在了姑娘的头上,众人见了齐声喝彩。老汉便叫此人到凉亭去议婚,谁知这位泗州人往凉亭上—坐,就起不来了。原来他的灵魂被观音菩萨度到西天去了,而肉身则留在亭中,成了民间膜拜的泗州大圣。这个民间传说后来演变成为泗洲佛具有撮合民间姻缘的神性,很受世俗欢迎,民间多筑小宫于巷头壁尾间的墙壁前,后世多情男女乃奉为恋爱之神。宋元以来福建各地民间制作的泗洲佛石雕像等文物,在近几十年中曾不断出土。泉州洛江的双合村、三合村和安内村等乡村至今为止仍有供奉泗洲佛的寺庙,表明泗洲佛的民间崇拜至今依然流传于世。在《闽都别记》第21回的故事描述中,保留了这一民间传说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