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第二节 五帝瘟神

作者:林蔚文 | 发布时间:2011-09-28 10:31:05 | 字数:1989

古代由于卫生条件落后,民间瘟疫经常爆发,成为威胁人畜生存的主要灾害之一。人们往往谈瘟色变,其惨状史不绝书。由瘟疫而产生的瘟神崇拜习俗,在福建民间因此也流传久远。《闽都别记》第1、231、250、251、256、257、258、381等章回,对闽中地区的瘟神和祭祀习俗有许多描述。如闽中民间著名的瘟神“拿公”,《闽都别记》第258回有其故事描述。传说宋朝末年,福建各地瘟疫盛行。有一天晚上,一位姓卜名福、原籍邵武拿口乡到福州做工的老人,在路口看见有人拿一包东西要投入井内,他连忙上前把东西抢走,问道:“你是何人?要把什么东西投入井内?”那人只好实话相告:“我乃奉瘟神之命,投毒于井中,使吃井水者皆得瘟疫而死。”卜福问:“已投毒几个水井?”那人答道:“准备先投此井,然后再投其他井。”“这一包共有多少毒丸?”“共有二百粒,一粒投一个井。”卜福心想:“一个井起码供几百个人吃,二百个水井至少会毒死数万人,这不如以我一人之死,以救数万黎民百姓生命。”于是卜福乘其不备,将一大包毒丸全部吞入口中,顷刻间死于井旁。其后,卜福妻闻讯而至,抱住卜福大哭。结果因被毒气冲心,亦死于其夫身旁。远近街巷乡境的百姓听说卜福舍己救人的事迹后,无不感激涕零。于是大家募捐银两、备祭品香箔,设蘸超度,迎请二尸肉身,在福州三保立庙供奉。因为卜福是拿口人,因此民间称其为“拿公、拿婆”,称庙为“拿公楼”,拿公因此也成为当地民间驱瘟疫、保平安的神明。每年瘟疫开始,拿公、拿婆的神像就被民众抬出,迎遍七城门,以保合境平安。福州大庙山也有拿公庙,旧时每年五月十六日要举行祭祀和巡游。邵武拿口乡也盖起拿公楼,年年祭祀。

除“拿公”外,明清近代闽中民间还多称瘟神为“五帝”。《乌石山志》卷3载:“榕城内外,凡近水依寺之处,多祀疫神,称之为涧,呼之为殿,名曰五帝,与之以姓曰张、关、刘、史、赵。”各地民间祭祀瘟神的活动仪礼复杂,如《榕城纪闻》记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福州民间祭祀五帝时的情景说:“二月疫起,乡例祈禳土神,有名为五帝者。于是各社居民鸠集金钱,设醮大傩。……各社土神,忝谒有期,出则仪仗车舆,印绶笺简,彼此忝拜;有中军递帖到门走轿之异。更有一种屠沽及游手之徒,或妆扮鬼脸,或充当皂隶,沿街迎赛,互相夸耀。继作纸舟,极其精致,器用杂物,无所不备。兴工出水,皆择良辰,如造舟焉。出水名曰出海,以五帝逐疫出海而去也。是日,杀羊宰猪,向舟而祭。百十为群,鸣锣伐鼓;锣数十面,鼓亦如之。与执事者,或摇旗,或扶舟,喊呐喧阗,震心动魄。当其先也,或又设一傩,纸糊五帝及部曲,乘以驿骑,旋绕都市四周。执香随从者以数千计,皆屏息于烈日中,谓之请相。及舟行之际,则疾趋恐后,蒸汗如雨,颠踬不测,亦所甘心,一乡甫毕,一乡又起,甚而三四乡、六七乡同日行者。自二月至八月,市镇乡村日成鬼国。”出海,又称“送船”、“送王爷船”等,福建各地皆有此俗。福州的瘟船多为纸竹扎成,《闽杂记》卷7载:“出海,驱遣瘟疫也。福州俗每年五六月中,各社酿钱扎竹为船,糊以五色绫纸,内设神座及仪从供具等,皆绫纸为之,工巧相尚,有费数十缗者,雇人舁之,鸣螺挝鼓,肩各庙神像,前导至海边焚化。”

闽南等地称瘟神为“王爷”。各地民间奉祀众多王爷,每个王爷都冠以姓氏,如:赵、康、温、马、萧、朱、李、池、范、姚、玉、周、岳、魏、郭、伍、罗、张、许、蔡、沈、余、潘、林、杨、徐等数十姓,王爷庙遍布沿海各地。供奉三尊王爷的称“三王府”,四尊的称“四王府”,五尊的称“五王府”,其中以泉州南门富美宫最有名,该庙主祀萧望之萧王爷,同时配祀数十尊其他王爷,香火兴盛。关于王爷的来历,一般都是民间口碑传说,多谓是历史上蒙难的儒生等,后被玉帝敕封为王,代天巡狩。厦门一带的瘟船是木制的,称“王爷船”。《闽杂记》卷7说:“漳府属亦有之,然亦皆绫纸糊耳。惟厦门人别造真船,其中诸物,无一赝品,幷不焚化,但浮海中,任其漂没,计一船所费,或逾中人之产,付诸无用,殊可惜也。”此俗至民国时仍盛行,每3年举行一次,祭典极隆重,称之为“王醮”。民国时期,泉州富美宫附近还有一专门制造王爷船的工场,祭典就在晋江江边举行,有些王爷船漂至台湾海岸,当地居民辄立庙祭祀,故台湾王爷崇拜多源于闽南。

旧时,由于人们对瘟疫极端恐惧,加上瘟神形象狰狞可畏,因此民间对瘟神敬而远之。福州民间骂人的方言中有“给五帝捏(抓)”之句,即是最严厉的诅咒语。1949

年之后,由于卫生条件改善,人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瘟疫绝迹,人们对瘟神的畏惧也逐渐淡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闽中、闽南一些地方又有祭祀瘟神之举,端午节要举行送五帝瘟船活动,仪式隆重,花费巨大。漳州西街王爷庙,每年六月十九日,要举行祭祀李三爷仪式,参加者多达三四万人,有时还抬着王爷出游。泉州的富美宫和同安沿海一些地方,还举行送王爷船活动。不过,此时人们已不再祈求瘟神驱逐瘟疫,而是希望通过祭典祈求全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