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第三节 浴佛节与端午节

作者:林蔚文 | 发布时间:2011-10-14 16:07:50 | 字数:2448

一、 浴佛节

四月初八日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民间俗呼佛诞节、泼水节、花节等。佛

教寺院在节日中要举办法会,以香水灌洗佛像,谓之灌顶或浴佛,浴佛节也由此得名。《闽都别记》多次提到浴佛节活动。《荆楚岁时记》:“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斋,以五色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唐宋前后,福建各地已流传浴佛节俗。《三山志》称为庆佛生日,该志卷40载:“庆佛生日,是日州民所在与僧寺共为庆赞道场,蔡密学襄为州日,有四月八日西湖观民放生诗,此风盖久矣。”清乾隆《福州府志》说:“四月八日浴佛,寺刹建龙华会,方言佛洗灾。山堂肆考:南方专用腊月八日浴佛,今人家浴佛亦有在腊月者,而僧寺则四月为多。”《榕城岁时记》说:“四月八日浴佛,寺刹建龙华会,谓之佛洗灾。疆识略:四月八日佛生日,禅院有浴佛斋,乃煎香药糖米相遗,谓之洗佛水。”乾隆《泉州府志》卷20:“四月初八日浴佛,以香汤灌佛顶,分就施主家,副以饼饵。”近代以前,福州民间浴佛节十分热闹,一些大寺院如鼓山涌泉寺、西门西禅寺、城内开元寺等都举行大规模的法会浴佛,信男信女观者如云。泉州地区称洗太子,但是在四月初一举行,时间略有不同。浴佛节总的说来是佛教的节日,由于唐宋以来福建各地佛教影响日盛,因此其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二、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五月初五时逢仲夏第一个午日,故名

端午。此外还有端阳、端节、午日、重午、天中等不同称呼。又因午与五通,因此又叫端午、重五。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习俗早已为古今中外的人们所熟知。除此之外,还

有吃粽子、系彩线、采艾饮蒲菖、饮雄黄酒等习俗,其中竞渡之俗最为重要。关于竞渡的起源,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这一传统说法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但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如闻一多等人已对此提出不同看法,闻一多认为吴越地区的古代越人舟居水处,长期生产生活于舟水之间,在生产和原始祭祀等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竞渡之俗。至于端午饮蒲菖、饮雄黄酒等,当与防病避疫关系密切。

唐宋以来,福州等地的端午之俗与国内其他地区大同小异。《三山志》记载宋时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插艾、系五色丝线、簪榴花、饮菖蒲酒、食粽、竞渡和采药等,其中尤以竞渡最为热闹。“是日竞渡以为戏,州南台江沼内诸河皆龙舟鼓楫,钲鼓喧鸣,彩服鲜衣共斗轻驶。士女观者或乘湖解纤,或置酒临流,或缘堤爽岸,骈首争观,竟日乃归。”宋熙宁年间福州太守程师孟南台观竞渡诗云:“千骑临流搴翠幄,万人拥道出重城,参差螮蝀横波阔,飞跃鲸鲵斗楫轻。”福州西湖唐宋以来也是端午竞渡的一个重要水域,五代闽王王延钧在西湖造水晶宫,端午竞渡,人山人海,其后陈金凤为此专作《游乐曲》一首,传唱至今:

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湖上红更红。

波淡淡,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

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中洲,

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

明徐勃《陈金凤外传》说端午节“闽王王延钧造彩舫百于西湖,每舫宫女二、三十人,衣短衣,鼓楫争先,延钧御大龙舟以观。”可知当时湖面广阔,舟船众多,竞渡场面十分壮观。宋元明清各代,端午竞渡之俗从未止息。明人王世懋《闽部疏》说:“端午尤重竞渡,所过山溪,数家之市,皆悬舟以待。”明人谢肇淛《五杂俎》说:“至于竞渡,楚蜀为甚,吾闽亦喜为之,云人驱疫,有司禁之不能也。”乾隆《福州府志》载:“(民间)尤尚竞渡,台江西湖北湖及城内诸河皆有之,而苏岐尤盛。”

悬艾、饮菖蒲等俗,除《三山志》外,明清各种方志古籍也有很多记载。如《五杂俎》说:“古人岁时之事行于今者,独端午为多。竞渡也,作粽也,系五色丝也,饮菖蒲也,悬艾也,作艾虎也,佩符也,浴兰汤也,斗草也,采药也,书仪方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并喷屋壁床帐,婴女涂其耳鼻,云以群蛇出诸毒。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沸而浴之。”清乾隆《福州府志》卷24载:“端阳自五月一日始,人家悬蒲艾,妇女系续命丝,佩符簪艾虎,作粽。午日书符作门帖,浴兰汤。以蒲与雄黄入酒饮之,并制雄黄为筒,燃于屋壁床帐之上。小儿则以其末涂耳鼻,云避百毒。”《榕城岁时记》说:“秦中岁时记:端午都人画张天师像以卖,或泥塑其像,以艾悬髻,以蒜为拳,置于门上。今俗五日悬天师符亦此意。”这些习俗,除了食粽传为纪念屈原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与民间防病、祛邪、避疫有关。

现代闽中民间俗称端午节为“五日节”或“五月节”,除了龙舟竞渡外,一般家庭也包角粽,洒雄黄酒、悬艾草。小孩耳、鼻等处涂抹雄黄,新肚兜内要挂上红鸡蛋和一颗卫生丸,这种习俗乡村尤甚,大体上保留了古代防病避邪的内涵。

《闽都别记》在许多章回也详细描述了端午节这一重要节俗。如第92回,专门描述五代闽王王延钧与王后陈金凤端午西湖观龙舟竞渡的盛况,故事描写细腻逼真,而且基本符合历史事实。

闽王同陈金凤并福王继鹏同下行宫,文武百官随驾,分班叩贺,遂诣水晶宫捻香,随上大龙舟,看各龙舟竞渡,赐锦争夺毕,各归本班。只见那龙头凤尾、桂樟兰浆十二只彩船,每只配宫女二十四个,均是二八娇娃,穿短衣窄袖,五色绣花采莲腰,衣系五彩凤绫帕锦裙,露出大红纱裤,两脚金莲,个个皆翠鬟金钿,淡扫蛾眉。一个船头执旗,一个船尾摇舵,二个鸣锣鼓,二十个分左右鼓棹扒动,徐徐而渡。陈金凤制有“乐游曲”,各宫女在十二彩船同歌唱和云:

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湖上红更红,

波淡淡,水溶溶,侬隔荷花路不通。

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汀洲,

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

彩船中众女皆同声唱和,轻敲锣鼓,娇声袅娜,彻于云衢。唱罢,遂锣鼓齐鸣,大龙船上悬出金扇彩缎锦标,十二彩船一齐麾旗,锣鼓齐鸣,争先捷者先得。夹岸士女同声喝彩,王同金凤大悦。又悬锦标,诸宫女勉强复夺……。迨至箕尾星光,蛾眉月上,湖中波光荡漾,香雾漫,笙萧鼓乐大作,烟火大放。花鸟故事皆用竹篾平排水面,点放烟光火树,如同白昼。

当年端午竞渡及其庆祝的盛况,通过《闽都别记》的描绘,象一幅隽永的乡土风俗画卷,长久地留存在后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