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国分直一教授序

作者:林蔚文 | 发布时间:2013-07-18 13:31:13 | 字数:671

福建之地草木繁茂而又温暖湿润,其古称为闽,缘于闽越人居此之故。闽之字由门内之虫构成。许慎《说文》:“闽,东南越,蛇种。”或亦云:“闽,大蛇也,其人多蛇种,簪作蛇形,乃不忘其始之义耳。”这道出了闽字产生的缘由。

笔者自W.E btr hard教授的《 The cuature of the souru ard East Asia》(1968)一书中,初步了解了华南地区蛇灵信仰的有关民俗。然而又有福建省博物馆林蔚文副教授《福建崇蛇民俗研究》空前的研究成果惠于我。

林蔚文副教授不但是考古学的研究者,同时又是民俗、民族学的著名研究者。其研究从考古学的印纹陶文化入手,通过文献史学、古典文学及有关地方志的检索论证,更有通过田野调查了解的传统民俗资料来论证究明。

在福建省的中部,闽江这条大江贯穿于草木繁茂的内陆而流向东中国海。林副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闽江流域是福建崇蛇民俗重要的流行区域。在闽江沿岸地区,曾经存在着不少的蛇王庙,保留至今的尚有三、四处。祭祀日的迎神游行活动等,体现了崇拜蛇神的情景。在东中国海方面,江南和南粤等地形成的重要的沿岸地区,出没水上渔捞的渔人们,自然流传着断发纹身等有关习俗。据报告,在那些舟上生活持续至今的蜑民之中仍保留着崇蛇信仰。

已知的崇蛇信仰或蛇灵信仰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广泛存在过。由此而言,在今后各个有关方面的研究中,在比较民俗学的深入研究场合中,林蔚文副教授福建崇蛇民俗的研究成果必定具有很大的学术意义。

据我所知,林蔚文副教授除了崇蛇民俗的研究外,还有许多动物神信仰民俗的详细研究成果也已完成。我和广大学术界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的早日出版。

日本国梅光女学院大学地域文化研究所教授

国分直一

一九九五年三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