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蒋炳钊教授序

作者:林蔚文 | 发布时间:2013-07-18 13:31:57 | 字数:1839

中国民间信仰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一座亟待开发的文化宝库。其中的动物神信仰,又是这座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这样说呢?稍有文化史方面知识的人都知道,人类的原始宗教肇始于遥远的史前时期,在那天荒地老的蒙昧时代,人类思维的原始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必然导致了他们匍匐于大自然的脚下。此时天上的电闪雷鸣、狂风骤雨,地上的山崩地裂、洪水猛兽,无一不被原始人类视为冥冥中神灵的行为,使之产生神秘和不可抗拒的感觉。在万物有灵思想的支配下,人们崇拜各种自然物体,开始迈出了原始宗教中沉重的一步。除了日月星辰、山川木石之外,自然界中随时可见的各种动物,是原始人类崇拜的主要神灵之一。这种现象不但在中国各地普遍存在,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文化中同样司空见惯。自此而来,古老的动物神崇拜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湍流不息,影响深远。

做为中国南方地区富有代表性的福建省的民间动物神崇拜,早在先秦时期就以著名的越人蛇图腾崇拜而闻名于世。经过林蔚文先生近年的悉心研究,展现于这本专著中的动物神灵信仰就达40种左右,可见其文化内涵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历史的积淀是多么的深沉厚重!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各地民间动物神信仰的研究,大多停留于某一神灵如蛇神、龙神等方面的讨论,有的且人云亦云,没有深刻的思索和研究。林蔚文先生的这本专著,比较全面系统和详尽地对福建地区迄今所知的民间动物神信仰做了深入周到的研究,这是首先需要值得肯定的。著者运用文物考古、田野调查的最新资料,努力发掘、广征博引诸多的方志史籍资料,同时涉及各类民间传说乃至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资料,为全面系统、完整深入地展现福建地区古今民间动物神灵信仰的面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仅从方志一项看,著者参考引述宋元明清直至民国近现代的各种省志、府志、县志等志书就达近百种之多,其用力之深、用功之勤可见一斑。

在研究方法方面,著者注意借助国内外新的有益的研究方式,同时又坚持了扎实稳重的传统研究方法。二者相互结合,互得益彰。著者在对诸多错综复杂的原始资料进行排比分析、考证研究和利用时,坚持了严谨论证和独立思考的作风,力求做到深入、细致、准确而独到,使各种资料成为具有说服力的确切有用的论据。著者还注意从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民俗学甚至自然学科吸取各种有用的资料为之所用,这就使人读后有了资料丰富、涉猎广泛、论证深入、说服力强的感觉。在研究方法方面,著者注意掌握了点与面、纵与横之间的互相关系,既注意面面俱到,又把握研究重点,使各种论述纵横有序,条理清楚。如蛇神崇拜是福建地区最著名的民间动物神信仰之一,著者对此花费了较多的研究精力,充分运用了文献、考古、田野调查、民间文学甚至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资料,详尽深入地全面论述和考证,一卷在手,使人对福建地区源远流长的蛇神崇拜状况一目了然。此外,著者还将这一著名民间信仰与中国南方周边地区甚至日本东邻的同类神袛信仰进行横向比较研究,使人豁然开朗,受益不浅。

深入挖掘和勇于探索,是本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除了民间常见的蛇、龙、凤、猴等动物神崇拜之外,著者还从有关古籍文献等方面深入挖掘探寻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使历史上一些早已湮没的民间信仰重见天日,重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书中对闽西“七姑子”土神即“山都木客”崇拜的论述和考证,

都发前人所未发,颇有新意和说服力。对中国古代神秘的蛊毒巫术的研究,由于著者深入发掘研究的结果,其论证水平也达到新的高度。凡此种种,都说明了本书确是一本有深度、有力度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专著。相信此书的出版,将会在中国人类学、民俗学以及民间信仰研究诸多领域中长久地显示出其不凡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林蔚文先生的第二本专著。前此他已著有《中国百越民族经济史》一书,并有百余篇论文问世。长期以来,著者勤于钻研,基础扎实,文思敏捷,功力颇深,在中国南方百越民族史、福建文化史以及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众多,很有建树。本书是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也是著者多年来含辛茹苦潜心研究的劳动结晶,她的问世,自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当然,诚如其他学术著作一样,本书也存在一些瑕点,如对蛇神等重要神灵崇拜的论述比较详尽,相比之下,对一些次要的神灵信仰如马、牛等的论述略显简单,这些有待于著者今后的补充。然而瑕不掩瑜,做为一部颇有特色、具有高层次研究成果的专著,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将随着该书的出版,相信会被海内外学术界所充分肯定。

著者在完稿之后,请我先睹,为之作序,因此写下此文,是为序。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蒋 炳 钊

一九九六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