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第三节 百越文化与福建民间蛇神信仰

作者:林蔚文 | 发布时间:2013-07-18 14:13:08 | 字数:1138

百越民族是中国南方古代的一大土著民族,其上承南方各地的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历经夏、商、周、秦、西汉,至东汉及三国时期,才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百越民族支系为数众多,有先秦时期的戉(越)、闽、于越、勾吴、干越、扬越等,还有秦汉时期的闽越、南越、西瓯、东瓯、雒越等等。百越民族在历史各时期分布的地域广泛,大致北从今之上海、苏南,中经浙江、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直至今之越南等地。此外,在湖南、湖北、云南和贵州等地的部份地区,也有他们活动的踪迹。

百越民族文化由于其历史悠久、支系众多、地域辽阔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而显得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其中,百越民族著名的崇蛇习俗,就是其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

百越民族的崇蛇习俗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地越人就在其著名的印纹陶器上印或塑上了一些类似蛇形的图案。这些蛇形纹样的出现,与先民们的崇蛇意念当有一定的关系。商周以后,做为长期习水弄舟的民族,越人们畏惧和崇敬蛇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并因此开始为中国一些古籍所记载。越人著名

的“断发文身”之俗,汉晋间的注家早已指出其与越人的崇蛇之俗是相辅相承、联系紧密的。文身以像虫蛇,是为了表示与蛇同类,祈求不为害也。这些记述,在秦汉的一些古籍中已可见到,本书已经引述,不再重复。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闽越人的崇蛇之俗,不但是福建崇蛇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百越民族崇蛇民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汉以后,无论何人,在谈到百越民族具有典型的崇蛇民族文化特征之时,往往都会津津乐道于许慎“闽,东南越,蛇种”这一千古传诵的名言。闽人、闽越人由此也和蛇结下了不解之缘。应该承认,在先秦秦汉众多的百越支系民族中,闽及闽越人的崇蛇习俗是突出的。除了许慎之言外,崇安汉城闽越遗址的有关出土物,也十分清楚地向后人昭示了这一点。也因为如此,谈百越民族的崇蛇之俗,必然要首先谈到闽越人的崇蛇之俗。闽越人的崇蛇习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百越民族的崇蛇民俗文化。从这一点上看,福建的崇蛇民俗无疑是源属于百越文化,并进而衍化和发展起来的。

在闽人及闽越人消亡之后的几千年间,他们的后裔民族疍民,仍然与百越民族的其他后裔民族如广东的疍民、海南的黎族、广西的壮族以及台湾的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一样,依然忠诚地传承上古祖先的遗俗,虔诚地崇拜蛇神,将其做为祖先神灵加以祭祀。百越文化中的这一遗俗,顽强地在这些地区和民族中世代流传,没有中断。也因为如此,福建疍民传统的崇蛇民俗,对各地同类习俗的流传亦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可以说,福建的崇蛇民俗,在闽越文化的熏陶之后,愈加显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两千多年来,虽然历经各种社会文化变革的冲击和影响,但这一习俗却仍顽强地生存下来。这其中,百越(闽越)文化对其的深刻影响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