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后记:做人当如黄道周

作者:林跃奇 | 发布时间:2016-03-25 13:51:23 | 字数:1897

当我敲完《黄道周》这部长篇的最后一个字时,我长舒了一口气。三年多来压着我的“泰山”终于移走了,照照镜子,又多了几许的沧桑感,我不知这样做值不值得。很多朋友说我经济社会还做这种不挣钱的工作,真是傻,而我只能说“士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能安贫乐道,难道我不能这样做吗?

十七年前,我与黄道周在文字里相识、相知,顿而心生崇敬,以他为榜样,以他为动力,进而学他做人,时时处处把他当成镜子,映照自己的缺点、不足,升华自己的精神。终于,我拿起笔,写作他,宣传他。

生子应像孙仲谋,做人当如黄道周。在我身边,就有许多黄道周式的人。2010年,连环画画家黄灶顺说县里打算拍黄道周的戏,我们跟漳浦县黄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乌炮等来到福建省全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参加会议,与会者都是研究黄道周的专家学者。我当时正在创作这部长篇小说,有幸参会学习。在会上,我见到了该公司的董事长黄全和。他坐在靠门的位置,认真地听大家的发言。当主持人邀请他发言时,他推辞说:“我对黄道周没有深入研究,还是听你们说吧。如果是谈如何造路,我倒能说几句。”他的话引来阵阵欢笑。他说话像是在话家常,实在,幽默,睿智。会开完了,年过花甲的他一直把我送到门口,跟我不停地说着黄道周的逸事。

不久,黄总约我聊天。他说,一个人要有家庭的责任,一个企业家要有社会的良知与责任,一个政府官员要有为国为民的责任感,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很繁荣,很文明……这次谈话让我受到了一次思想洗礼,也让我明白了他平凡外表下为什么会有如此多荣誉的原因。

黄先生的故事成为我生活和写作的一个力量。后来,黄先生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林老师,你是知识分子,我是打工者,民族英雄黄道周为我们牵线,让我们相识,我们都要尽社会责任。你把知识道德传送给社会,我也把人间慈善和诚信当成自己的责任……

黄全和先生的这些话,是他作为全国劳模、人大代表、省慈善事业明星的博大的胸怀的体现,让我折服。2011年10月,我写完了《黄道周》的第一稿,整个人被黄道周给俘虏了。我对他顶礼膜拜,他成了我心灵深处的一座闪亮的灯塔。我想,这么伟大的民族英雄、圣人,我们却没有大力地宣传,这是为何?是我们对他的研究不够,还是对他有误解,或者是没有引起官方的足够关注呢?我是不是可以推动一下呢。于是,在朋友的鼓励下,我给时任省委书记的孙春兰同志写了一封信,围绕着“以民族英雄黄道周为媒,发展闽南文化,繁荣昌盛国家文化建设,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与发展”的中心,我谈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经过多方考虑,我把信快递出去了。一个月后,我收到了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的内部明电,要我第一时间报送福建省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这是孙春兰书记做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这同时给我的创作带来了激情与动力。于是,我把所有写作的艰辛都抛之脑后,潜心进行小说的修改。2013年3月,“黄道周”又入选福建省文联文艺创作题材库。

福建省漳浦县政协主席林培兴先生知晓我在创作《黄道周》,遂带我到漳浦县黄道周庙进行调研,交谈后,林主席总结说:民族英雄黄道周不仅是闽南、福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华人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漳浦民间,道周文化、道周研究、道周影响深入人心,以道周命名的,就有“二十三个一”,具体有:一本《黄道周》小说、一本《黄道周》连环画(黄灶顺绘)、一本《林仲文书黄道周诗文选》、一本《黄漳浦文集》、一本《黄道周学术论文集》、一台芗剧《黄道周》、一所道周中学、一所石斋小学、一条道周路、一条石斋路、一个道周社区、一个石斋社区、一个石斋花园小区,一个石斋公山自然村、一个讲堂自然村、一座黄道周庙(前亭镇梅水宫)、一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道周墓、一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道周纪念馆、一个黄道周书画院、一张《道周报》、一个“黄道周研究”课题组、一个道周文学社、一个石斋小学的道周主题班队活动。还有规划中的一个道周公园、一个石斋花园,一个前亭道周文化公园等。这说明黄道周在民间有着很强大的生命力。

漳浦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教工委书记陈勇谋先生,为《黄道周》的创作和出版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他鼓励我说:“我们要大力弘扬道周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聚集正能量。你的写作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我感动了。黄道周的精神把我卑微的心灵给占满了。作做为一代大儒,作为圣人,作为民族英雄,作为一个教师,黄道周用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告诉我们,怎样去为人,怎么去为师。

著名作家、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杨少衡评价说:“这本书把我们带进一段艰难的历史,让我们感悟伟大与高尚。”

旅美作家,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评介说:“读《黄道周》,能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之魂,抒发中国梦想。”

黄道周是我们心灵的明灯,是我们做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