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在七叠温泉的一点漫想 小山

作者:石华鹏 | 发布时间:2015-12-02 14:13:46 | 字数:2897

生活富裕了,才可能有温泉文化。

真的,我觉得温泉时光是一种文化,就像喝茶会引发茶文化一样。喝茶不仅仅是解渴,品茶能带动出来很多情致和思想。去泡温泉的人,也很像泡茶吧,极少人身体进入温泉是为了洗洗澡,其实是让奔波的自己停顿下来,忽然地放松,享受物我两忘的悠然,把所有来自压力的疲倦卸掉,如同重返母体,在温暖如春的泉水中恢复体能,积蓄出崭新的力量。走出温泉的人,确实精神重振,仿佛重生。

现在前往温泉的人,几乎都是驾车族。忙累了多日,或者紧张了一天,身心紧绷绷的,头脸布满会议上的烟尘,要么是生意经导致的倦怠,不去温泉去哪里呢?温泉要价再贵也去得,山高水远不怕,有车轱辘啊。这是避开喧嚣的好出路,人一旦走进水里,就可以一切置身事外,手机不理了,电脑不管了,再大的官,再老的人,赤条条沉浸于水中,都似乎成为孩子了,无牵挂尽情享受温泉的呵护。有钱的一个优势,是你可以心想事成地实现这种奢望,愿意看景你看景,愿意泡温泉你泡温泉。关键是你不能浪费了这个看与泡的时光,怎样把握看与泡的质量——这时候,你浮躁和乱来不行,而应该是像一个雅致的人端起茶杯,精神松缓地进入音乐般的节奏里,可以感觉自己是在山坡上晒太阳,也可以进入某种哲思冥想——当然了,不是为解方程解决难题,而是让大脑梦游一样延伸到时空隧道的另一端空间。游泳忙着手脚,淋浴你担心浪费电浪费水,急着匆匆完事,只有身体在温泉里你才能达到心灵自由状态——花钱买来的自由。

很少时候你一个人泡。大多是和家人一起泡,相约朋友一起泡,温泉中闲聊,也像喝茶时闲聊一样惬意。说温泉文化也是文化,这是由于泡温泉过程中,你已欣享到一些文化的味道,你也可能在这一休闲中和亲朋谈出文化的子卯寅丑,还指不定你灵感闪现,聊出前所未有的见解也为未可知。饭桌上、茶桌上成诗文、成交易不鲜见,温泉里也会能够汇聚朋友的智慧哩。

 

我在七叠温泉,就不但但是受用解去倦意之类。可以说,我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灵魂之旅。

时值早春,大地旧的去新的来,我内心也越发加深对“道”的渴求。“太初有道”“道可道非常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脑子里总是回旋这些字词,希望自己早日是得道的人,不再糊涂着活。出城往七叠温泉的路上,我竟然盼望在山野之间有所顿悟。因为,我晓得日本画家东山魁夷忘情于山水时说过:“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我的心灵一旦平静,我的方向也相当清楚地固定下来了。”

究竟什么是“道”?“道与神同在”“道法自然”是如何曾现的?我要让自己的身心全然放松,浑如泉水边的一棵小草,沐浴清风和阳光,任由天籁滋养,然后,聆听灵魂深处的微妙动静。

况且,“七”这个数字我一向喜欢,因为它在《圣经》中显示出奇妙的价值。

果然,出市区,奔云龙,过坂东,我一下子看见了黄乃裳。

这位近代史上非同小可的人物,对家乡闽清父老乡亲谋求生存,对整个福建的报刊文化初创,乃至对旧中国变法、改革、革命,都有突出贡献,我在闽十余年却竟然不知他故土何方,我的孤陋寡闻真让我自己好惊悚了。黄乃裳的塑像今天就站立在生他养大他的闽清土地上,我以目视致敬,悄然从他身边走过,用他英名命名的乃裳大道轻轻地把我引领到七叠泉边——仿佛一只迁徙的小鸟,能够安然地小憩山间枝头上。

映入我眼睛的,首先是粉红的桃花。七叠温泉就深藏在这绿树红花的遮掩中,在高山之上,依山而存,清泉倒映着白云蓝天。远处,是深紫色的玉台山,近处,是阳光照耀反射柠檬黄的积翠岩。重重山峦环抱,七叠温泉被细心捧着,像群山托捧着一个小巧的鸟巢。山风阵阵,山野的气息流荡……据说,这里是福建省海拔最高的温泉,属于高山温泉,游人罕至,只有知情者光顾。置身于“桃花源”般的这里,确实不管汉与魏晋,只是心安地欣享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宁静。墨绿色的桔树绽开牙白的花蕾。浅棕色的草皮上抽出亮黄色的小野花。灌木丛翠绿的叶芽缀满枝条。

“啾,啾——”脆生生的雀鸟鸣叫从四面围绕过来。

“扑棱棱——”长尾的野鸡突然从头顶飞过,落入对面山坡的树丛中。

小伙子在山路边的橄榄树上采摘黄绿色的橄榄,我索要几颗,他毫不犹豫地从树上抛给我,还夹着那份硬朗的笑声——

这里简直就是一幅春天的山水画,我们一不小心踏入了画境。

我觉得泡温泉不是那么重要了,尽管我相信这里的泉水更能使人解除疲劳,还给人治疗,恢复身体的原动力;可我更在乎领受真理的“洗浴”,而能智慧增长。

就像黄乃裳那样活出一生的意义。一个出身寒微的孩子,最终没有单调地老婆孩子热炕头了此一生,而是能够对那么多人的生命产生益处。他的力量何在?从哪一刻起,他把谦卑的自己献给了众生?

那时七叠温泉是什么样子呢?我想并非是泡温泉给了黄乃裳最大启迪吧,虽然七叠温泉就在他家乡附近。然而,一定是从水中站起来那一瞬间,他懂得了个人生命的微不足道,必须融入群体之中,像一滴水融入活水的江河一样,让个体生命产生最大的力量。有限归于无限,顺乎天意,不计个人得失,就是道的真谛。

东山魁夷在《听泉》中写到:“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

 

温泉文化也是福州人对外的一张名片。福州物宝天华人杰地灵,有母亲河闽江,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也有遍地温泉或居于闹市或藏于山中。福州人可以用温泉待客,也可以自己入温泉祛除心灵的尘埃。

温泉自古以来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温泉升级为与金钱、权力同日而语,就需要警醒了。古代罗马人很擅于温泉享受,贵族们在温泉浸泡中不仅没有洁身自好,反而导致了灵魂臃肿。受用上苍给与我们的温泉并不是坏事,但是,物质性质的极大自由,若不换来精神文明的巨大提高,那么泡温泉只是泡软了我们的脊梁。温泉文化不是权钱阶层独享,更不要成为富有者的特殊待遇。什么时候,贫民也可以自由出入温泉度假村,温泉文化才成为整体大文化,如同喝茶穷人也喝得起,也能够在茶香袅袅中品味人生自在。温泉在久远的上古时代,并不被围成一个收费进入的地方,先民们无论冬夏一律平等地踏入温泉,不过是集体分享造化给他们身心的天然福祉,每个人挨着温泉居住,就像很自然地挨着自家炉火,暖意与温馨全然是上帝赋予。我曾经听过一句非常糟糕的话:“农民是不需要泡温泉的。”这无异于在圈地运动时候,有人说只有贵族应该享用土地的好处,农民们可以无份一样,这话太没有悲悯心肠了。辛苦疲惫的农民,如果常常有温泉滋养他们,他们的劳动会充满了轻松和愉快。无论是谁因为温泉征地,建设温泉酒店和度假设施,请给受损害的农民一张永远免费洗浴的入场券吧,把属于农民们的那部分归于农民。

写到这儿,我又想起闽清人黄乃裳了。是他,在自己的父老乡亲贫穷无依时,毅然地率领几百上千苦难的人,奔赴异国他乡拓荒开辟新天地——至今马来西亚沙捞越的“新福州”仍是这些拓荒者的后代在繁衍生息。福州自古以来不缺少为家乡出力、为民请命、为正义捐躯的英雄,从戊戌政变、甲午战争,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大爱而大写的福州人,令世人难忘!他们都没有生长于有福之州,便止于福中的享乐,就忘怀国家与民众的疾苦。

大道在于拯救,舍己为了众生,道法自然看似道无为,其实,乃是顺应天地之心,而无我。

我们的福州前辈,给了我们心灵的方向。

选自《生活·创造》2012年7期

目录
目录

正文卷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默认
行 间 距 默认
保 存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