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为千古女将鸣不平

作者:石华鹏 | 发布时间:2015-12-02 15:18:22 | 字数:1842

——读姜琍敏散文《千古女将秦良玉》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在读到姜琍敏的历史散文《千古女将秦良玉》之前,我并不知道秦良玉为何许人。问周围的人,他们也摇头。难怪姜先生在文中大发感慨:“不禁令我为这位中华民族少有的巾帼英雄扼腕三叹,甚抱不平呢!”

说起古代巾帼英雄,我们不知道秦良玉,但张口就可说出另外一些名字来: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很显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几位都是深入人心的“历史明星”,她们的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学作品的流传——《隋唐演义》中有讲述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穆桂英是《杨家将通俗演义》中杨门女将的领军人物;《说唐》《薛家将》都要讲到樊梨花这位勇敢、叛逆、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传奇《双烈记》中讲述梁红玉击鼓抗金的勇敢。过去,这些演义、小说、传奇是畅销书,说她们的故事、听她们的故事是重要的娱乐活动,口耳相传,她们在当时妇孺皆知;今天,以这些演义、小说、传奇为基本蓝本,改编成电影、电视,现代观众也熟知了她们。她们的形象在不断改编中日益丰满、立体,她们的知名度也在不断传播中一代代延续。

但这个古代女英雄的“明星阵容”里没有秦良玉——这也是我们不熟悉她的主要缘由——她在哪里呢?在正史里。《明史》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五十八;《南明史》卷七十,列传第五十,均有她的记载,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有史可证,可见她有着不可小觑的军事业绩和历史地位。相反,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等人并未录入正史,她们的军事业绩、武艺战功仅载于文学、戏曲作品,三分真实,七分杜撰,是一代代人塑造出来的文学形象。据历史学家说,在中国古代,被真正称为女将军的仅有妇好、平阳公主、杨国夫人、秦良玉四人。

与文学作品的传神、活泼、热闹相比,正史实在有些呆板、严肃、寂寞,正史传播的有效性当然不可与文学作品同日而语,不说一个秦良玉,就是一个曾经呼风唤雨的皇帝,不是大多也被遗忘了吗。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文学或者文艺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重新塑造着历史。我们知道,历史有历史学家的历史,也有文艺家的历史,随着时间推移,在大众心中,文艺家的历史攻占了历史学家的历史领地,成为另一种历史。我们不知道,这种关于历史与想象、真实与虚构的误读,对历史来说是幸还是不幸?

秦良玉的故事也是受传奇小说、戏曲等艺术样式亲睐的题材,有武侠小说《女杰秦良玉演义》、传记《女将军传》、传奇小说《女帅秦良玉传奇》、《明代女将秦良玉》,历史小说《秦良玉》等等,也拍摄过电影、电视剧,这些文艺作品也有一定的传播量,但是秦良玉就是没有在民间“走红”,没有为大众所熟知。我想,个中缘由,是不是秦良玉这个人物身上的“戏份”——传奇性、个性、现实性——没有其他几位足呢?你看,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穆桂英“统领女兵,挂帅出征”;樊梨花“勇敢叛逆,大胆求爱”……每个人都戏份十足,个性独立,让人过目不忘,而秦良玉,虽勇敢无敌,铁骨铮铮——这是所有女英雄的共性——而缺少一些像那几位能激发读者自我想象的个性。当然,一个历史人物穿越成百上千年时光而流传下来,其原因是一言难尽的,这里边,有历史自身的选择,也有个体的运气。

读罢《千古女将秦良玉》,我算是知道了秦良玉——一位真正的绝代巾帼英豪。同时,这篇不长的文字也激发了我对秦将军的兴趣,到网上百度“秦良玉”,出现了二十余万条搜索结果。看来,在相对专业的圈子里,440年前的秦良玉并非籍籍无名,她也不寂寞,今天的很多人仍在谈论她的一世英名,探讨她的不凡经历,当然也在为她被历史遗忘找原因、鸣不平。其实,秦良玉并没有被真正遗忘。

有网友认为,秦良玉是位有勇有谋的将军, 麾下的“白杆兵”骁勇善战。可惜“白杆兵”不过三千,秦也只能指挥自己的部落军队,对整个大明的战局大势毫无影响,因此除了历史爱好者外,很少有人会知道。

也有网友认为,秦良玉并不是一个改变历史的人也不算影响历史的人,但在明末那个人人自危人人只为自己的年代,一个女将的光辉被黑暗罩住了。她实际上无法影响历史,但这不影响她的伟大。

有网友认为,秦良玉南征北战数十年,在抗清、平叛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威名远播,镇慑敌胆,不愧为一代名将。她所创下的辉煌的军事业绩,堪与岳飞、文天祥、余玠、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相比……

对于秦良玉的探讨和评论不会停息。不过,崇祯皇帝御笔亲书的“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的动情诗句,让秦良玉做为一个女人在温柔与骁勇的身影之后,留给了今天的我们太多的想象与自省空间。

目录
目录

正文卷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默认
行 间 距 默认
保 存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