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引子 从“梅花宋”开始

作者:祝熹 | 发布时间:2016-06-13 16:29:14 | 字数:4244

从宋璟(663-737年)到宋慈(1186-1250年),时光流转五百年,宋慈一脉辗转三省,由河北邢台到浙江建德到福建建阳。宋璟是唐代名相,与姚崇并称“姚宋”;宋仕唐是过渡人物,他任建阳县丞,宋慈一脉因他而从建德迁入建阳;宋咸文武双全,被后人评为“闽中一流”的人物;宋咸五世孙宋翔,七岁赋诗,后又献《绍兴乐府》十二章而名动京师,是张浚的重要幕僚;宋翔四世孙宋巩,宋巩的最大的贡献就是贡献了宋慈!

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广州府学学宫,重阳初过,秋光暄明,正是解试放榜的第二天。

广州府早已安排役吏铺陈水酒,摆宴设席,宰杀牛羊,清点礼器,除了考官、学政,又召集乡绅、名宦和德高望重的耆老来到府学,络绎而来的赴宴人流中,满面春风意气纵横的就是州试胜出的解士了。

管弦丝竹八音齐奏,响起的是《诗经》中的《小雅•鹿鸣》篇……席上,广州的知州宋慈吟咏了一首欢送解士进京以求取功名的“劝驾诗”。

宋慈的朋友李昴英接着唱和一首《和广帅宋自牧劝驾韵》。

天将造榜放秋晴,南国新逢运会亨。

障碍洞开来试者,计偕稳送上华京。

主人况是梅花宋,寓客渐非日色程。

面见河南已分晓,伫聆魁捷响仙城。

诗中的 “梅花宋”是唐朝名相宋璟。

宋璟,谥文贞,河北邢台人,唐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先后经历五朝帝王,在任五十二年,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王朝锻造成 “开元盛世”。

宋璟一生独爱梅花,垂拱三年(687年),二十五岁的他在东川读书,写下一篇咏梅佳作《梅花赋》,因而名传天下。

“……相彼百花,谁敢争春!莺语云涩,蜂房未喧,独步早春,自令天下,贵不移于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

李昴英诗中的“梅花宋”就是指宋璟。

而诗题中的宋自牧就是宋慈。“自牧”是宋慈的号。当时宋慈是“广帅”——广州知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

从河北邢台的宋璟到福建建阳的宋慈,时光穿越了五百年,五百年间的宋慈的先人,有几位是他家族的光荣。

宋璟传四代,一支由河北邢台到了浙江建德,又经过三代,一位叫宋仕唐的来到了福建建阳。

唐元和壬辰年(812年),宋仕唐考中进士,授官建阳县丞,任上,宋仕唐处事公正操守廉洁为人通达事理明白,建阳物产丰饶百姓安乐山川优美民风淳朴。宋仕唐病势危急的时候,唤妻子过来说:在建阳,我也留有些被百姓追怀的德行,不妨就安家立族于此吧!宋仕唐死后,他的子孙定居下来成了建阳人。

宋仕唐之后,建阳的宋氏出了一位“闽中一流”的人物宋咸。

宋咸,字贯之,建阳童游里人,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在鄱阳当过一段时间通判。景祐元年(1034年)的春天,身体不好的宋咸病休在家,第二年,在建阳雒田里的昌茂坊建了霄峰精舍,聚徒讲学,培养人才,江西的参议官俞龙作了篇《霄峰书院记》,“雒田昌茂,有山垒耸……”霄峰精舍座落在昌茂坊的霄峰山下。

庆历元年(1041年),宋咸出任尤溪知县,他见尤溪的百姓不屑于学习,就将县学搬迁到县城的东南重建,规模做大后,又亲自登台讲授经书,亲自带领十多位弟子学习,一道行止出入。本来侈谈教化的青年后生见到读书人成了县太爷的座上客,开始“华丽的转身”,尤溪的学风大变。宋咸的弟子中有一位叫林积的,学业出类拔萃,宋咸对他说:“以子之材,取科第如拾芥耳”。庆历六年(1046年),林积果然考中了进士,成为尤溪历史上第一位进士。期间,宋咸还偷闲辑了尤溪第一部县志——《尤川志》。

宋咸从尤溪辗转到邵武,担任知军,大刀阔斧地建学校增校舍,添置学田五百亩,亲自讲学,台下是黑鸦鸦一片,一千多位学子齐集听讲论道!

继而,宋咸到朝廷任太常博士,不久,他主动申请到琼州当知州,彼时,就学于宋咸门下的琼山人陈孚,成了海南的第一位进士。

后来,宋咸去韶州担任知州,他的角色由文臣趋向武职。他勇武果敢,当时,一位骄悍不法意图变乱的军士叫戎喜,被宋咸当机立断斩杀,戎喜部下肃然安静,不敢再骄横抗法。

皇祐年间(1049-1054年),狄青担任广西经制使,宋咸任转运司(漕司)官员,介入军队的粮饷转运,积极筹饷,馈饷有功。

嘉祐六年(1061年),交趾与甲峒蛮进犯邕州,经略使萧固率领各郡军队奔赴邕州战场,转运使宋咸和提刑官李师中掩护进击,不久后,宋咸竟被李师中弹劾,“追官勒停”,停职了,结束了仕途,当时的言论以为宋咸“未尽其才”。

嘉祐八年(1063年),宋咸为当时建阳望族吴氏撰写了《大宋建州建阳县吴公夫人黄氏墓志铭》。铭上留下了“朝散大夫尚书都官郎中上轻东都尉赐紫金鱼袋”及“宋咸撰”的文字。宋咸官终于都官郎中,此墓志成了宋咸生前最后的记录。宋咸去世后,安葬在建阳城南宝山庵(现为清莲寺)后。

更令人叹服的是宋咸训注经典著作等身,留有《周易补注》、《易训》等十多部著作。欧阳修说宋咸:“足下于经勤矣!凡其所失无不欲正之……”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闻名的“红杏尚书”宋祁说:“贯之才业甚锐,如风发泉涌……”陆游、司马光、李觏、余靖、王陶、杜杞等名流见了宋咸的书,或写序或评价,宋咸所作都是名家推荐的优秀读物。

宋咸还是诗人。

一个红叶飘零的秋天,宋咸去拜访苏舜钦,那时,苏舜钦后花园沧浪亭已建成了。之前,欧阳修曾应邀作《沧浪亭》之文,用“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调侃苏舜钦,说苏舜钦才花了四万钱就赚到沧浪亭一个园林,沧浪亭从此名声大噪。宋咸到沧浪亭暂住,一段时间后,宋咸南归,苏舜钦心下怅然,特作《沧浪亭怀贯之》:

沧浪独步亦无踪,聊上危台回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酬吟谁复伴衰翁。

宋咸自己也写诗。

多应谯国山边种,岂是嫦娥月里香。

愿为儿孙积阴德,东堂时占一枝芳。

这是宋咸写的《桂》。

办教育、注经典,为往圣继绝学,还是一位诗人,如此全面的才能,难怪清朝王维文撰文称赞“宋贯之先生为闽中第一流人物”。

宋咸的五世孙宋翔。

宋翔,字子飞,他第一次载入史籍示人的面目是写诗神童。一个烛光摇曳的夜晚,七岁的宋翔出现在五夫刘子翚(屏山)的夜宴人群中,刘子翚当着众人面让宋翔以“灯”为题赋诗,宋翔马上提笔写道:

耿耿照幽房,荧荧鹤焰长。

昔年江上女,曾向乞余光。

“江上处女”是出自《战国策》的典故,小小年纪的宋翔,以典写烛,不由赢得在座宾客的一片褒奖。

绍兴十二年(1142年)八月,被金人掳去的韦太后回到临安,韦太后归来入住慈宁宫的那段时光,祥瑞交至,文人们盼来了一个歌功颂德的大好机会。宋翔也没免俗,他按捺不住,提笔歌之,献上《绍兴乐府》十二章。

《绍兴乐府》留传了一章至今:

天意回,皇母归。

戢烽燧,敞宫闱,朝阳赫奕明鞠衣。

惟皇之孝,惟母之慈。

陈仙仗,荐寿卮。

从之家后与庶妃,奏之九成与咸池。

沓珍瑞,骈福祺,山陬水裔咸熙熙。

惟天之相,与帝之宜。

千万年,无穷期。

《绍兴乐府》展现的歌舞升平之态,紧贴时代的脉博,迎合皇家的虚荣,获得巨大的成功。自此,宋翔名动京师。

写《绍兴乐府》的那年,宋翔考中进士,不久,他开始了幕府生涯,他的幕府职务是:湖南安抚司参议。

湖南安抚司的治所在潭州,宋翔任幕府参议官时,他的幕主是谢祖信。绍兴九年(1139年),谢祖信以吏部侍郎身份任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任了三年。谢祖信是邵武人,与浦城的章惇是连姻的关系。

宋翔在潭州任职期间,结识了一位重要人物——张浚。自从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后,张浚就领了个万寿观使的闲差,这位早在绍兴五年便出任过南宋宰相的男人就这么窝在潭州。宋翔后来成为张浚的“十知客”之一。“十知客”的上宾是刘子羽,武夷山人。

建阳的宋翔、邵武的谢祖信、武夷山的刘子羽,闽北的人才扎堆在湖南了。

绍兴十二年(1142年)后,宋翔与张浚父子有一段长时间的亲密接触。

张浚的儿子——张栻,那位在岳麓书院与朱熹“坐而论道”的大文士。绍兴十六年(1146年)七月,张浚上奏备战抗金,触怒奸相秦桧,被罢官,贬居连州。十四岁的张栻跟随来到连州,写了“连州八景”诗,宋翔与张栻诗词往来,彼此酬唱,一同登山玩水游目骋怀。

连州的燕喜山上伫立着一座燕喜亭。燕喜亭是唐代贞元年间连州司户参军王弘中所建。贞元十九年十月,被贬到连州阳山县当县令的韩愈来连州游亭,兴致涌起,写下篇《燕喜亭记》,将亭子取名为“燕喜”,“取‘鲁侯燕喜’者颂也”的意思。“燕喜亭”的字面也有“燕子喜爱之亭”的意思,恰巧亭后高岩有块大石像燕子低飞,更有春日来时燕群穿行韶光满树的祥和,因而,“燕喜”二字便带上了多重意义。

被贬连州的张浚,寻胜春日,带着宾客,同游燕喜山并勒石题名。“张浚题名”的刻石伫立了千年,为我们留下几行遥远的名字:

紫岩张浚携子栻游燕喜亭,阳山唐赋、陈宗谔、欧阳献可、欧阳相、武夷宋翔、湘僧元真、蜀僧宗范、大朴同来。皇宋绍兴己巳(1149)清明前一日,浚书。

后来宋翔奉了祠职,回武夷,可是,他回家乡没呆多久,又收拾行装,远赴永州,再次追随张浚,这是张浚第二次被贬永州,时绍兴二十年(1150年),张浚53岁,张栻也追随徙居永州。那是张浚一段苦难而颠倒黑白的日子。宋翔整夜陪在张浚身边,直到天色渐亮,才去睡觉。

张浚去世后,宋翔到湖州任通判,湖州知州是王十朋。

王十朋与朱熹从未谋面,王十朋很以为遗憾,而宋翔既担任王十朋的佐官又与朱熹是同乡,便当了“红娘”,为二人互传书信。乾道三年(1167年),王十朋将一封书信递给宋翔,宋翔转递给朱熹,朱熹欣喜之余,提笔回信,写了封一千三百多字的《上王侍制书》。

王十朋后来落祠,离开了湖州,宋翔代理湖州知州。那日相别在即,两人登上湖州的清风楼,楼外两水交汇,洲渚飘蘋,清风徐来,好不快哉。王十朋收回目光,赋得一首《登清风楼呈通判宋子飞》。

苕霅水会处,楼高风快哉。

洲中白蘋动,天半故人来。

穆入周臣颂,雄胜楚客台。

飘飘玉川子,乘兴上蓬莱。

朱熹也唱和过宋翔的诗, 《次刘明远、宋子飞反招隐韵二首》就是用反韵唱和刘明远、宋子飞二人诗作的。

再之后,宋家遭遇了一场莫名的变故,文籍资料损失殆尽,朱熹心痛异常,深深自责,说:自己如果坚决一点,让人去抄录书札,那些文献也就不至于零落丢失了。

宋翔给自己建阳童游的厅堂题名“仰止堂”,推开仰止堂的窗户,青翠的西山扑入眼帘。宋翔整整衣冠,推开门,走出仰止堂,撇撇衣袖,一折,便到了雒田。再一折,便到了五夫,越梅岭至白水又逐梅溪而下,武夷就在眼前了。继而,他远游湘楚,居无定所,这位天才少年,一生飘然于云水之间。

此时,可以翻开张栻的《仰止堂記》,看看宋翔的背影:

武夷宋子飞,盖游从之旧也,戊寅之夏,自其乡触热来访予潇水之上,留既越月,方念无以答其意者,子飞谓某曰:“某家有小堂,面直西山,欲以‘仰止’名之,何如……”

宋翔传四代,是宋巩,宋巩的儿子宋慈,我们已经触摸到宋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