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世斌,现任福建省寿山石文化研究会会员、福建省民协寿山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2004年,作品《渔樵耕读》(又名《春回大地》)拿下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并入选多部寿山石作品书籍。在多年的沉淀之后,他凭借作品《澄境》于2019年获得了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玉器类)“百花奖”金奖。
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制作的《海峡艺术名家》,带你走进郑世斌快意潇洒的寿山石雕艺术。
01《渔樵耕读》(《春回大地》)
“薄意”,寿山石雕刻技法之一,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比浅浮雕更“薄”,又比图画更富有“雕”的立体感,一向以“重典雅、工精致、近画理”而著称,是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并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因此也有人称“薄意”为“刀画”。
郑世斌正是以刀代笔,作画于石。他采用薄意的技法雕刻田黄石,创作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创作于20年前的《渔樵耕读》正是郑世斌薄意雕刻之技的大乘之作。
郑世斌回想起第一次见到这块原石的时候,如获至宝。他说,这块田黄很难得,因为田黄素有“无格不成田”的别称,但这块田黄石一道裂纹都没有,六面包裹着石皮。他别出心裁地根据每个面的石皮创作画面感,以中国农耕社会为主题,写实地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四种传统生活方式,寄托对于太平盛世的歌颂和赞扬,该作品一经展出,便引发无数寿山石收藏者的赞叹,更一举斩获了2004年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品博览会的金奖。
“生在当代的艺术创作者,特别希望能呈现一种祥和太平的盛世,因此,我特意选择了春回大地,万物复兴的感觉,在人物选择上选择了渔樵耕读这种传统的题材。每每经过时,我都觉得好像石头跟人之间有一种很强的缘分感,虽然现在不属于我了,但是看到它还是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郑世斌说。
02薄意的“矫情”
郑世斌与寿山石之间的缘分,要从他的父母说起,他自小便跟着从事寿山石工艺品制作的父母身边耳濡目染。二十多年前,郑世斌在初中毕业那年的暑假跟随师傅学了一个半月的薄艺雕刻,那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学雕刻。
在福建省福州师范学校就读期间,郑世斌所学的是中国画专业。因此,当他进入寿山石雕界时,几乎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浮雕与薄意。他说,选择薄意技法的原因,是因为它呈现的画面跟中国书画更有契合感,更容易融入。
他将中国画的画理与雕刻技法有机地联系起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融合艺趣,却又尊重石头本身的肌理,在雕刻过程中,少了墨守成规的传统,多了几分快意下刀的潇洒。
一旦脑中有画面就得立马下刀,成型后再花半个月精雕细琢。或许就是这股“快”,让他的作品有一股天然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让他的作品在工艺之上呈现一种动态的画面感,就好像他眼里经常看到的流动的云、摇晃的光影和逐渐消失的晚霞。透过一块寿山石,把自己所想所看所思的揉碎嚼烂,而后总结在一个画面上。
谈到薄意作品,郑世斌常常会提到“矫情”二字。他口中的“矫情”二字,并非我们日常的蛮横造作之意,而是矫俗为雅,情动于衷。郑世斌认为,“矫情”恰是一种写意的生活态度,也是讲究生活情趣。因此他从水墨书画与儒道文化中汲取养分,不仅将这种“矫情”融入寿山石雕刻中,也融汇进自己的生活起居中。
薄意的“矫情”不仅在石刻上,在书房中,也在郑世斌的庭院里。苏东坡有诗云,莫听穿林打叶声,郑世斌的院落却将鸟鸣于戏,叶落云霄,尽收于耳。茶亭高卧,笔直于咏枫红松翠郑士缤鼓山下的这处庭院,可谓移步换景,处处体现着这位艺术家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意趣。
03传承与发展
在沉淀的十多年时间里,郑世斌有意收敛刻刀放慢了出工的步伐,他经常躲在书房里思考寿山石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他将不可复制的石刻作品辅以涂料制成拓片,拓片化的方式展示雕刻细节,供人学习交流,这对有志从事寿山石雕刻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郑世斌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敢下刀,敢构思,才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佳作。课余时间,他还带着学生们走出书斋,走入石阶,让学生能亲手触摸石头的质感,感受大自然对艺术的滋养和馈赠的目光。
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面临式微的困境,郑世斌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紧迫感。他明白,寿山石雕刻是民间艺术,只有登堂入室,走进教材,走进美院课堂,才能迸发出更大的火力,从而得到传承与发展。
“我很希望哪一天,我的技法能在美院里面去传承,那才叫好,而不是在民间。我们以前是因为书读不下去了,才决定学技艺,混口饭吃。现在不一样,现在小孩子打点工生活都还可以,但是如果想走高端的话,我觉得还是要找文化这一块,那就是跟美院要结合。我就是典型的,少许的美院滋养结合传统技艺,我就能少许发光,如果都滋养进来,那你看,这光得多大,而且是世界性的,这个技艺而且只有我们有,对不对。“郑世斌说
如今,郑世斌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分水岭上,将中国画的画理融入雕刻技艺中,求写意、重趣味,打破了以往寿山石雕中石料偏记忆的传统。他对于年轻一代的培养,则让人看到了寿山石行业的真诚与坦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寿山石雕刻的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