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南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讲的,就是著名的曜变建盏。
作为建盏中的无上神品,曜变盏妖异瑰奇,恍如一片星空,繁星点点,彩光浮动,神秘莫测,令人心潮澎湃。在历史的长河中,它随着窑火的熄灭而黯然消逝,但如今又重回世人的视线,璀璨生辉。
现在,这个美轮美奂的黑瓷圣品在建阳水吉的青年手里,重现光彩。
42岁的徐旭菁成功烧制出了无与伦比的曜变建盏,重展宋代建盏之风韵,让曜变再一次演绎它独特的精彩。
潜心学习 圆梦建盏
36岁时,放下木头生意,学习烧制建盏,其中的艰辛只有徐旭菁自己知道。
不知道洗了多少泥巴,拉坏了多少坯,烧坏了多少盏……守在炉火旁,火光照射出的始终是他那坚硬的脸庞。
不知春夏秋冬,两年终磨一剑,经过刻苦的学习,他终于成功学会了建盏的烧制技艺,成为了一名建盏艺人。
“为什么改行做建盏”,笔者好奇问道。
“不是改行,而是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该做的事”,徐旭菁微笑地解释道。
原来,1976年出生在建阳水吉镇郑墩村的他,祖辈都收藏着老建盏,家附近就是碗厂,耳濡目染之下,他从小就喜欢建盏。
小时候就是单纯地喜欢建盏,也没想过自己要去烧建盏,长大后,就开始做木头生意赚钱养家,他说。
前几年,水吉的建盏氛围比较浓,回老家的时候,他总是能看到别人在烧建盏,这就像是一粒种子埋在了他的心里。
随着窑火的复燃,他的建盏梦也开始燃烧。
“看着建盏,心里就觉得这好像才是我应该做的事”,徐旭菁说道,眼睛坚毅有神,迸射出夺目的光彩。
弃商从艺,建盏就是他的宿命。2012年初,他向建盏大师许家有拜师学艺,潜心学习建盏烧制技艺,终于圆了自己的建盏梦。
独爱曜变 日夜钻研
尽管兔毫、油滴等建盏他都喜爱,但徐旭菁唯独对曜变情有独钟,他不仅喜爱曜变盏,更是立志要成为一名烧制曜变盏的大师。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选择了一条比别人困难百倍的建盏之路。
众所周知,曜变,是建盏中的极品,极在它的奇特之美,更极在它的烧制之难。即便在宋代,曜变的出现也是偶然,是难以复制的惊喜,单单看曜变如今那极其稀少的存世量,其烧制难度也无需多言。
作为一个建盏界的新人,想要烧制出曜变无疑是难比登天。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烧就要烧最好的建盏”,怀揣着建盏梦,徐旭菁开始了一场艰难的旅程。
一开始,他对曜变建盏的烧制简直一窍不通,只能研究古籍,翻阅历史资料,观摩他人烧制出的曜变建盏,从中吸收曜变知识。
实践才是硬道理,根据资料描述和曜变建盏的形状斑纹,他自己研究釉水配比,还原温度,窑中氛围等与曜变息息相关的内容,每烧一炉就做好记录,将每个重要数据记录下来,以便找到最佳条件。
一年多的时间,他烧坏了上万个盏,损失了50余万。
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放弃,因为心中有梦,他坚持到底。
慢慢的,他烧制出一些接近曜变盏的建盏,有时有斑点,但没光圈,有时光圈出现了,毫纹模糊……他也开始从一无所无知,到渐入佳境。
失败是成功之母,他又再次证实了这句话。
2017年10月,他终于成功烧制出了魂牵梦绕的曜变建盏。
曜变一出 独领风骚
曜变一出,谁与争锋。当绝美的曜变出现在徐旭菁的手中时,他难掩激动之情。
细观曜变盏,在一片漆黑之中,一个个银蓝色的光圈晕染开来,闪耀着妖艳的光芒,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变幻不定,发出七彩之光,犹如空中繁星。盏中既有兔毫、也有油滴的斑纹,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美丽的光圈中发散出别样的魅力。
日日夜夜的坚守,挥之不尽的汗水,都因为曜变的出现而得到最好的回报,犹如一束暖光照亮了他那疲惫的心。
“那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他回忆道。
但是幸福之后便是痛苦。曜变,烧制出来已经是难得了,要想稳定地烧制出来,那就难上加难。
历经千辛万苦烧制出第一个曜变后,他又开始继续等待曜变的出现,但是留给他的还是一次次的失败。
即使根据第一个曜变的数据去烧制,成功也是不易的。要知道,曜变烧制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每天的温度都在变化,窑里的温度也随之变化,特别是在高温还原时,窑内的气氛很关键,这就更考验烧盏人的技术了。
“我还能再烧出来曜变吗”,他的内心无疑是煎熬。
不断的调整,不断的尝试,他终于在一个月之后再次成功烧制出曜变,这次他没有激动,而是冷静下来分析总结,研制出曜变的烧制方法。
沉下心来继续打磨,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可以稳定地烧制出曜变作品,他称之为“日曜”,并且成立了七曜文化传播公司,准备在建盏行业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