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艺术志 文章详情
字号:

连明生:诗书画印“四全”的艺术家

2018-11-26    将乐在线  

翻开每期的《文化周刊》,您是否注意到了刊名?这四个字,可不是随意从网络下载字体拼凑出来的,而是由书画篆刻家、厦门大学美术系副教授连明生题写的。


连明生很低调,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以教师身份亮相“美丽厦门·幸福思明——2016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写生·设计作品展”。


而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他几乎“埋头”于自己的诗书画印生活,尤其潜心钻研篆刻艺术,两年前,成为西泠印社会员,是闽南地区第一位。


圆梦成为西泠印社会员


能够集西泠印社会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三员”于一身,又身兼大学教授的,福建只有一人,就是连明生,其书、画、印造诣之高不言而喻。


除了书、画、印技艺卓群,连明生还有深厚的诗文功底,作画、治印配诗直抒胸臆,乍看以为信手拈来,深思却极具深意。潘天寿曾说:“诗书画印不求四绝,但须四全。”而连明生真正达到了“四全”。


要想敲开“天下一名社”的大门,并非易事——西泠印社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成立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金石篆刻专业艺术团体,百余年来,社员纳新遵循“从严放慢”原则,因此均为终身制,目前社员只有400多人,其中包括一些国外社员。首任社长是近代金石书画泰斗吴昌硕,此后分别由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和启功担任此职,李叔同、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丰子恺等都均为西泠印社中人。


对篆刻常怀敬畏之心


看着西泠印社会员证书,连明生告诫自己,对待篆刻常怀敬畏之心。


篆刻,耗时耗力费眼睛,为何连明生仍如此执着于篆刻?家庭影响、个人兴趣、工作需要,这三个因素就是连明生给出的答案。


连明生是将乐县人,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是民间艺人,以刻印为生。在父亲的影响下,兄弟姐妹四人耳濡目染,都会刻印章。所以,连明生打小就以字帖、画谱、印谱为伴。


在中国文人画家中以诗书画印全面、协调、统一的技艺高度成为众多画家所追求的维度,连明生付出了自己的实践和努力。


中国画的教学和创作,是连明生的“老本行”,而身为书法、国画硕士生导师的他,希望能培养更多学生。“篆刻其实很难,很多人看不懂,所以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是陌生的。然而,篆刻又相当于衣服上的扣子或logo,有着画龙点睛的效果。所以,篆刻也该与时俱进。”连明生说。


在金石上刻现代文


连明生的篆刻风格,一直在变。他说,“每个时代的喜好不一样,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发生变化。尝遍了各种风格,总结过去,也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以小写意为主,诗词内容则以现代白话文为主。”


一直以来,连明生特别不喜欢文绉绉的东西,尤其是“厚德载物”之类的。在他刻的印章里,你会读到这个时代的语言——神马都是浮云、不商不肆、不可思议、靠谱、可口可乐、想得美等等。


以“想得美”为例,连明生觉得,搞艺术的人,就要想得到美,美如何得到,就是要想、思考。正是对“想得美”的独到解释,引起连明生的老师易中天教授的共鸣,现在,易中天教授的所有印章,都是连明生所刻。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政界、文艺界名流也收藏他的印章。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为厦门大学校长刻的印章还印在厦门大学每一本毕业证上,伴随着每个毕业生。


对待艺术,连明生总是抱着一种“玩”的心理一路走来。这是一种心态,不属于“玩世不恭”,而是自然与心灵、艺术与情操的完美结合。他也将这种心态融进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评论 0 条评论 登录 注册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