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艺术志 文章详情
字号:

闽都大家|“火凤凰”吴昌钢:突起吾州有异军

2018-12-10   福州新闻网  

吴昌钢,字本学,号孔原,闽侯人,1956年出生。师从曾子敏、刘博琴、萧劳、潘主兰诸先生,善诗书画印,好明清家具及文房杂件收藏。现为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福建省篆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州大学中国传统艺术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寿山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州画院特聘画师。


他“筑”有“一院一园一房:2000年其在于山白塔侧初创挂出孔原书院的牌子,后移于福州人民会堂正对面的金福商厦。书院下辖两个艺术创作点,一是孔源山园,2000年其筑于闽侯县白沙镇孔元村中央,面积百余亩;二是藤坪山房,2011年其筑于闽侯县大湖乡廷评自然村,建筑面积千余平方米,有专设的展览厅、创作室以及食宿设施,山房时常烟云袅绕,村间有百米三叠瀑布,亦不乏几人合围之参天古树,还有建于清代内设戏台的全木构建筑——玄帝庙。


▲吴昌钢在孔原书院内题字


“旭日一轮悬碧空,半山青翠半山红。江山自古由天定,百转溪河终向东。”该诗摘抄自《吴昌钢诗书画印》,一个热爱大自然、情感丰富的诗人、书法家,跃然“纸上”。他就是吴昌钢,诗书画印具善并享誉圈内。


近日,福州新闻网《闽都大家》栏目记者在孔原书院初见吴老师。“来来,尝尝我自己山园种的橘柚。”还没落座,他已经端上洗好的自己果园种的橘子。人如其名,吴老师快人快语,观点敏锐犀利,性格直爽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吴昌钢用“刚毅、中庸”来做自我评价。在他身上,常常能感受到非常“炽热”的东西,但是旋即他又展现另一面为你“降温”:QQ和微信取名“火凤凰”——他说早年读过郭沫若的诗歌《凤凰涅槃》,特别喜欢浴火凤凰。他喜欢循序渐进地做一件事情,他自己也一直在蜕变,一直在扬弃的过程中。“个性鲜明”则是他给人的第二印象。


“出世”跟“入世”在他那里非常和谐地共生。他自称“山人”,常隐入山门,寄怀于田园清风、山间明月。觉得,一湾池水,两片修竹,数间陋室,足以避市井喧嚣、养清雅之气。“故里归来当长住,半是山人半是仙。”这是他2001年《辛巳二月初三返孔源作》诗中句子,足可见其人。


他认为,应与大自然神会,天工造化都是艺术创作之源。他的诗多有感而发,不作无病之吟。其书画篆刻亦主张以“玩”的心态待之。他说,书画篆刻如能把它当作“玩”那是一种境界,名利不是最重要的,不可浪得虚名,当然玩也要有情趣,有选择。


叔叔是书法路启蒙者

父严母慈养成“刚柔并济”性格


吴昌钢出生在孔源村一农家。他介绍说,“孔源村位于闽侯白沙镇北向5公里,四面环山,树木葱郁,三溪交汇,水向西流,日月出东山,龟蛇锁隘口,时有白云缭绕、偶发骤雨狂风,古厝星落,禾蔬丰茂。”2014年福州域内村子首家被名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他说自己的父亲性格刚烈,做事执着坚毅,对自己自小严厉,自己的性格中那种刚毅和率直承自父亲,加上从戎经历愈加显现。但他的母亲,温良知礼,不仅和睦邻里,相处以善,对待子女亦耐心教养不动怒,“处事有规矩”“有理不在声高”常常是她的教导。父亲的“严”和母亲的“慈”,让吴昌钢养成了今天的“刚柔并济”、在“刚毅”的个性里又有“中庸”之道。


据他透露,他喜好书法是受他叔叔启蒙。叔叔上过私塾,字写得很好,启发了幼年吴昌钢对写字的浓烈兴趣。据他回忆,小时候家里很多地方有叔叔的笔迹,什么扁担、房门、灯笼,都能看到。灯笼上“万子千孙”四个字的笔划,吴昌钢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叔叔还有武功修为,他至今还珍存有叔叔习武的手抄本。


他小时兴趣广泛,非常贪玩。爱听老人讲民间故事传说,跟着唱歌谣、吟诗句。喜欢音乐,那时曾为拥有一把回音口琴半夜不眠。喜欢写写画画,常在自己的课本上乱写乱画。喜好体育,那时玩得到的球类棋类都玩。到了小学四年级,被家里那本民国版毛边纸线装本的《三国演义》吸引,初时不识繁体字,就查字典背记,读到故事情节可以从头到尾讲述给别人听的程度。这也是他识写繁体字的开始。


“如果说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影响了我后来走上玩味诗书画印的路子,那么《三国演义》及以后看的《水浒传》对我心性里的谋略和侠义影响也是重要的。”到初中时,因为他是班干部,要负责出墙报,不得已自己动手画插图,同学叫好,故而萌发了致力学习绘画的念头,在那个升大学无望的年代,这一发便不可收了,也从此与绘画结下了一生缘。


或许是时代不韪之故或许是性格使然,让吴昌钢拥有了不凡的经历、丰富的阅历。他笑道,自己出生农村,但家里兄弟姐妹多,加上喜欢“舞文弄墨”, 家里人不靠他干农活。


高中毕业后,事农活不久便去工厂当临时工,随后又从戎北国。先后在天津、北京十多年,后又归闽中。 他经历过极限训练与磨炼,锻造了刚毅坚韧的性格;也走了许多地方,领略感悟了百万里山河之秀丽与苍浑,数千年古国之文明与深邃。他一直把诗书画印作为自己追求的梦幻,孜孜以求,从未懈怠。


他于仕途并不看重,虽然有许多机遇。正如他所说,“其实,当年我始终只把职业工作看成谋生手段,业余喜好反似主业,诗书画印才是我的夙愿与归宿,所以一直无心于仕途,理智地决择于取舍之间。”“能够有今天的境况,是几十年对梦幻的坚持和对与此相悖的趋向放弃所致。”


他几次在如锦前程之时却选择放弃,再后退而转入金融业。正当年时,40岁出头的他又退去他人艳羡的银行职位,而从头做起一边从商一边继续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与人生目标。他曾先后浅涉食品贸易、生产和果木种植、广告、制作、文化传播等等。他说,“从商是为了生存的需要,是为了文化思想的自信、艺术品格的独立。”他或许有经济经营头脑,但他不愿走向这条不归路,花去更多的时间,而作调整。


言谈中他还说道:“在京数年是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段,在那里我常出入于故宫观赏顶级的前人书画真迹和古玩珍宝,更认识了一些满腹经纶的老先生,受益一生。”他说很感谢几位老师,特别是在北的萧劳先生与在南的潘主兰先生,他们皆是德高文博、世所敬仰的前辈,无论为人为艺都对他影响很大。


怀故里号“孔原”喜散淡称“山人”

办书院筑山房结精舍


“旭日一轮悬碧空,半山青翠半山红。江山自古由天定,百转溪河终向东。”该诗摘抄自《吴昌钢诗书画印》。2014年端午前夕,吴昌钢在其位于闽侯一深山中的书房内,翻出一张数年前偕友人登马岚山观日出时拍摄的旧作,感叹如梦如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妙境历历在目,而题下这首诗。


这处书房,吴昌钢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藤坪山房”,想必这“藤坪”或许有些说头。在交谈中,他提起这个名字好几次,喜好之情溢于言表。


他说自己极爱自然,常自题款曰“孔原山人”。


“家山常是心灵的栖息地,亦有许多灵感的飞纵。”吴昌钢对于故乡的眷恋,从他内含深意的名号再到他外在修筑的房子,可以感觉到。一生兜兜转转,无论走得多远,他的情思总系着他的故乡孔源村。有他在今年初一写的《丁酉元日返孔源精舍作》诗句“半身南北归来也,几处闲云山里人”为证。


号“孔原”,并以此为书院名,对此他释道,一者,他的出生地是“孔源”,“源”“原”谐音;二者,“孔原”二字与孔子、屈原姓名有合,二人都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圣贤人,孔子是儒家学说创始者这天下共知,屈原还是战国时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因忧国情怀之举为后世一直传颂纪念。“如此为号亦可知情怀‘文心’耳。”


创办书院一直是他的情怀所系,先后“筑”了“一院一园一房”。2000年其在于山挂出孔原书院的牌子,初是一处以书画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研修、授业、论坛、传播为主旨的非营利性艺术工作室。


之后他又陆续为书院建设了两个艺术创作点:2000年,在老家孔元村(孔源村后改名为孔元村)租用了百亩山园种植、结舍,此为而后的福建省孔原书院之一“孔源山园”艺术创作基地奠下基础。山园位于村庄中央,四周农田村舍青山,遍种橘、柚、脐橙、枇杷、橄榄、龙眼等四季果树和景观树,作为观赏自然、体验生活、写生创作、艺术展示交流之地。2011年,他又在闽侯县大湖乡廷坪自然村,建了藤坪山房,在那常常云雾缭绕的高山之地,吴昌钢时隐其中,悟道养性。此为福建省孔原书院之二“藤坪山房”艺术创作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热爱自然、“好动”的他,也喜好收藏,特别是古家具、文房用品诸如案桌柜椅、砚台、笔筒、水盂、笔架、熏炉等等,走进其书院便可以感受到拂面而来的古文化气息,用他的话说,置身其中可以在潜移默化间承接古风熏陶。


当选市书协主席

秉承“崇德尚艺”当好“班长”带好队


2016年4月,吴昌钢当选福州市书法家协会新一任主席。他调侃到,现在自己是“班长”,是应该当好班长带好队。如何从自身做起,带领福州市书协走得更远,吴昌钢表示,对于如何提振福州市书协,他内心有答案。


2016年4月,吴昌钢当选福州市书法家协会新一任主席。他调侃到,现在自己是“班长”,是应该当好班长带好队。如何从自身做起,带领福州市书协走得更远,吴昌钢表示,对于如何提振福州市书协,他内心有答案。


他说,书家都应崇尚并加强道德品行修养和艺术修为。要追求真正的艺术,而不去追求虚名、不去走江湖。崇德尚艺是福州的优良传统,换届之后,福州新一届书协主席团成员,依然要坚守这一优良传统。


据他介绍,福州市书协成立于1979年,初名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一眨眼已38载,它是福州文艺社团中成立较早的“老协会”。


福州市书协能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不断发展壮大,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始终坚定不移地沿着一条有着良好传统的道路前行。“福州书家的特点是注重自身的修为,包括文化修为、自我德行修为,书法技艺修为。在名与利方面,是比较淡泊的。许多人也不以此为谋生手段。”他强调。


吴老师讲了个小故事。潘主兰先生到了晚年,那时书法艺术市场开始起步,先生曾问一个学生道:听说我的字我的画现在可以卖钱啦?“可见当年老先生对于市场‘利’是淡漠的。这是老一代书家的情怀,相对于艺术、自我寄情、人生修为与金钱名利的一种散淡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学习的。”吴昌钢感叹道,“到了今天,这种‘品行’依然是我们践行的方向。”


“福州艺术届的春天来了”,这是吴昌钢在福州市文联第七次代表大会讨论会上说的一句话,发出了预示福州市书协也将要翻开美好的新一页,福州书界的正气将更加光大。“去年福州市书协换届后,我们主席团在继承历届书协主席团优良传统基础上展开新的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做:我们第一步就是再聚人心,求大同、存小异,消除个人偏见,团结书届广大同仁,为振兴福州书坛共同努力。”他欣喜地说道。


“书协新一届主席团成员都很配合,无论是选拔提携青年人,还是办展览评稿都秉承‘崇德尚艺’这种精神,公心、公平、公正处事,也因此,书协现在更有凝聚力了,原本远离书协的也来申请加入协会。”


推“左海撷英”培养青年才俊

倡导书坛百花齐放艺术个性


对于当下福州书界的书风、书法修为与人生的关系及福州书协未来的发展,吴昌钢溢出了挚情,宏伟蓝图在他心里。


对当下许多书法家热衷参加书法展一事,心直口快的吴昌钢表示,当下书法展事很多,这些展事对弘扬书法文化、推动书艺提升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他也大力倡导参加国展等一些大型规范的展览。


但是他也谈到,无论参展结果如何那都不过是在书法道上经过的一个“年轻”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不能没了自我、不知南北,更不可以弄成一大地区千人一面书法。“要有自信,文化自信,人格自信,艺术品格自信。”


“我有时想到,频繁的全国书法展似乎也有负面的东西,为什么有人会超乎寻常的热衷它,甚至为了入展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是不是导向发生偏差?是不是把原本高雅的艺术追求、人生修为的书法引到了那种功名角逐境地?如果是岂不悲哀?”


他说,为了兴趣爱好、修身养性而作书的初衷不可改。在他几十年的书法路上,感觉书法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人生过程,人生境界。


谈及福州书协未来发展,他表示:首先福州有两千三百余年历史,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根深的历史情怀,因此福州书法特性鲜明,福州书坛百花齐放、面目多样的艺术风貌要坚守。其次,书法家既要有技法,更要有文化思想,片面地强调文化思想而不精研书法技法,就会出现伪书法家,而只强调书法技法而胸无点墨就会出现书匠式“书法高手”;三要抓好老青少,三层次的队伍建设,“老”即传承老一辈良好作风、精湛技艺,“青”就是发现、培养、推出青年人,换届首月就推出的“左海撷英”培训班就是为此。“少”就是做好少年儿童基础书法教学,通过“书法进校园活动”和倡导社会书法教育走规范正统之道,为福州书坛未来培育更多后备人才。


“书法作为表现个人情性的艺术,它的表征应该是自我的,是有别于他人的。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福州,书坛未来应该也一定会沿着多元化的方向走下去的,注重书法之外的综合修养的传统也一定会传承下去,这是正道。”吴昌钢颇为自信地说道:“福州书坛是清醒的:向传统学习,向今人借鉴,走自己的路。”


代表作品


1987年9月获全国空军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书法一等奖;1989年1月获全国“地震”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书法二等奖;1989年4月获全国书法篆刻精英大展二等奖;1989年5月参加中外草书展;1991年7月获福建省首届书画艺术节书法金奖、美术铜奖;1991.10入展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1991年10月获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篆刻大赛三等奖;1991年12月获全国空军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一等奖;1992年5月入展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1993年10月入展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1994年10月入展全国第一届楹联书法展;1996年10月入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1997年12月获世界华人书画展书法铜奖;1998年2月入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1999年6月入展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艺术展。著有《书法考级教材·行书》《吴昌钢诗书画印》《吴昌钢西藏行吟墨迹》等。


各方评说


萧劳(曾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社长,并兼通诗词曲):

戊辰夏题赞《吴昌钢归闽中》

军中杜书记,年少已知名。

落笔饶佳趣,善书似老成。

八闽归故里,三辅念神京。

尺素劳频寄,迢迢慰友生。


潘主兰(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州画院副院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福建省诗词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题赞(1988年)

千里寻师萧子云,临池不与俗同群。

方将厚望深深寄,突起吾州有异军。


张善文(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易经协会副会长):昌钢兄西藏行诗书长卷題跋。西藏世称神域,其寥天之澄澈,雪峰之巍寒,宗教之玄祕,民风之淳质,莫不冠绝华夏。吾友吴君昌钢,今闽都之擅诗书者也。去岁甲午之秋,往遊藏域,得诗若干首,或四言,或五言,或七言,律绝兼具,吟咏奇绝风光,寄怀雪域情思,而以行草书为长卷,琳琅满目,宜颇可观。余谓古之文士,遊旅不忘书卷,行必有作,用纪胜景以兴怀也。今之人则鲜矣,盖缘文才诗才与夫志意情怀,皆空空如也。茲览昌钢兄佳作,乃知其无庸夫俗习,有古人遗风,于是欣题数语为之跋云。


林公武(西泠印社理事、福建省篆刻学会会长、福州市文联原副主席):吴昌钢他的篆刻印文平正简洁,却厚拙灵动,颇有深味,这得益于他对篆书、汉魏碑的深入研治,熟知使刀如使笔的着数。此亦在其所刻边款可窥一斑,极具六朝书味,爽朗清净,堪称微型碑刻。他以独具个性的草书作画,挥毫落笔,淋漓磅礴,枯润干湿。所画梅花或疏或繁、或曲或伸、或墨或朱,都显得新鲜活力,生机勃发,郁郁葱茏。画中的兰竹、芭蕉笔墨酣畅,线条跌宕,一如其草书。吴昌钢的画非“画”,乃是“写”。他的诗立言于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发于性情,吐于言语,平白清淡,无雕饰造作。吴昌钢诗即景生情,即语绘状,来自心声,出自自然,可吟可读。


唐吟方(担任《文物》杂志编辑多年,现任北京《收藏家》杂志执行编辑):我知道凭昌钢兄个人的能力,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高关注度的艺术家,昌钢兄的舍此就彼,和他的同仁们愿意为艺术界的年轻人倾注心力,我以为这正是有责任感的表现。这个社会已经有很多艺术家了,但恕我直言,艺坛似乎需要更多踏实低调有奉献精神的艺术家。昌钢兄的担当,在他,或许出于一种自觉或者使命;在我看来,正是这种正向能量的积聚,让我们看到书坛正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卢为峰(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昌钢兄赡于才艺,酷嗜书法,读书志学,取法乎上,结藻清英,超脱蹊町,与其诗词相表里。大小兼善,楷行俱精,灵活秀润,风流蕴藉,结体宽绰,骨格坚苍,非胸中涵养,何克臻此。“一艺功成岂偶然,人工才赋两相连。天机滋养源头水,拔戟书坛定领先。”昌钢兄匠心独运,造化为师,洵足夺标书坛,拔戟自成一军者矣。


评论 0 条评论 登录 注册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