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艺术志 文章详情
字号:

当我们聊“闽派”的时候,我们在聊些什么?|【新春·还乡】系列

2018-02-07   海峡文艺网  


再过不久,我们的“闽派京华”首届福建旅京著名画家作品邀请展,就要开展啦。

今天小编要推荐的参展艺术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老师。





郑工老师对“闽派”有独到的见解,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郑工老师是怎么话“闽派”的。


△清焦秉贞《历朝贤后故事图》




早先,朝廷中有举荐制度,朝廷中的文官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对画风进行改写,这就决定了不同时代的艺术书画语言各不相同,毕竟,大家都习惯于推崇自己熟识的文人画家,因此,明代早期,朝廷中的画家主要来自浙江和福建,福建的画派也在这个时候被更多人所了解。



清代康熙初年,浙江人施鸿保与方薰分别提出“闽派”,但是这期间,福建绘画相对沉寂,或者说是处于高峰前的过渡时期。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福建绘画出现一个高峰,许多职业画家工写兼顾,诗文相通,尤以闽西三杰为最。这三杰便是上官周、华喦和黄慎。


△郑工 桐木关(60*60厘米)油画


闽派有大概念和小概念。小概念专指福建籍书画家,“大闽派”则可以走到明代,到这个时期的书画传统可以看得比较完整的,再往明代之前看就显得太松散,难以总结和整理。同时,“大闽派”这个概念还应该纳入在外流动的闽籍画家和长期在福建活动的外地画家。纳入这些人,闽派的研究才更加完整。


但是众所周知,闽派的问题在中国绘画批评史上并不为人所重视,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在明末清初“文人画家职业化,职业画家文人化”的风潮中,福建绘画的整体发展水平滞后。个别有才华的画家多取向外发展的道路,游历他乡。闽派之说,虽被人提起,因不是时候,再无人进一步详加评说。


比如史家多注意雍正间黄慎的“扬州时期”,而不注意乾隆初黄慎的“闽游时期”,将黄慎从福建画坛剥离出去。但是,正因为黄慎这一历史性的人物,正因为他开创的一代画风,使福建的绘画在那时期中国画坛上站一席之地,使之有别于其他地方画派。


△郑工 无题(42*59厘米)水彩画


二是清代中期以后福建绘画自身发展的多元性,使理论上对“闽派”的认识容易产生歧义。福建绘画的多元性正是福建文化的边缘性使然,福建文化在历史上容易对汉文化中心区的各种文化现象作出反应,这是边缘文化向心力的一种表现。此外,历史上的福建画家同样缺乏自信心,对本土有创意的画家也缺乏认同,甚而引援他方的画风以标异相抗。故而史家在确认一种独立的单元优势就显得十分困难。


△郑工 溪涧(45*45厘米)油画




以上是郑工老师对闽派的见解,小编再为大家提供些背景知识。比如说,读懂闽派,我们还得知道闽学。


闽学最重要的内容还是儒家思想在闽地的发扬光大。因为有人将宋代的理学划分为关、濂、洛、闽,关学指张载、濂指周敦颐、洛指二程,闽指朱熹,因此,闽学就成了朱子学的近义词了。


△朱熹


再来说说闽派代表画家的代表人物黄慎。


△黄慎《八仙图》


黄慎最初师从于上官周。而上官周是“扬州八怪”之一,其画风和作品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受黄慎的影响,在福建的莆仙地区,出现了以李霞、李耕、黄羲等为代表的画家;在诏安地区出现了沈瑶池、沈镜湖等画家,号称诏安派,这些画家均师法于黄慎,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群体,沿袭了特定艺术风格和影响。由于有这样的师承影响和特定艺术家群体的出现,闽派绘画便有了立身的依据。










从绘画创作的主题看,闽派画家多以历史人物、佛教道教的偶像入画,当然也会选择民间樵夫渔父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表现出鲜明的闽地特征。



从技法上分析,闽派画家主要以狂草笔法作画。早年工细,后参以怀素草书笔法。



闽派画家所创作的人物画,则用笔粗犷,顿挫转折,纵横排奡,气象雄伟。花鸟笔法洗练,形象概括,画风泼辣狂野;山水境界开阔,注重诗意表达。


总之,无论从地缘环境,还是艺术家群体,无论从文化资源,还是从创作技法上,闽地的确出现过一个风格独特的绘画流派,称其为“闽派”当之无愧。



2月13日

福州大榕树创意园

福建省海丝艺术馆

“闽派京华”首届福建旅京

著名画家作品邀请展

来吧

近距离感受

“闽派”韵味



评论 0 条评论 登录 注册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