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水墨转换为色墨中,他以书法化的用笔解决“色”与“墨”的矛盾。或水破色,或色撞墨,或水色互渗,或墨色互融,都以书法化的用笔作为“色”与“纸”的中介,从而将“色”有机地融入水墨中。因此,色彩为他的山水带来明朗的基调,虽明快却不艳丽,虽丰富却不驳杂,虽厚重却不呆板。色彩像他的水墨一样,顺手擒来,随处生发,点石成金。
”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
“新春·还乡”系列本期关注——郑百重▼
“我是福建福州人,小时候向往名山大川。我原先在玉雕厂做玉石设计,画漆器屏风。因为买玉石,我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从云南腾冲到东北长白山下,从河南南阳,到新疆和田,等等。于是就把这些地方的风景入画,但是画来画去,才知道还是要回到自己真实的生活基础上。于是我又回到西河、闽江,沿着闽江一直画到我们的闽北,画到太原戴云山脉,然后沿着这条线画长江。这个题材使我在绘画上能有所深入。如果没有绘画的基础,可能会变成风光照片,就可能很快被人遗忘。这是我讲的真实生活基础。”
——郑百重
“文人之画,不在蹊径,而在笔墨”,晚明以董其昌、陈继儒为代表的文人山水画,几乎把“以画为寄”“以画为乐”的简率一路的山水画作为画学正宗,他们对于散淡萧索、荒寒冷寂境界的追求,也从根本上遮蔽了神奇壮阔、雄伟俊秀一路山水画学的挖掘和创造。
△《春来新安江上》
我们渴望在山水画拓展表现领域的同时,看到当代中国画家富有智慧的笔墨创造,既非守成也非叛逆,而是守正立新、传承创造。郑百重就是这样一位在不断扩展山水画表现疆域,以西南、西北的莽原雪山、茂林飞瀑来开拓山水画崇高境界,并在如何传承笔墨上卓尔不群的当代山水画大家。
△《望庐山瀑布》179×64cm
△《千崖秋色》138×69cm
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同时还积极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视觉样式和表现元素。他的山水画谨严密实、厚重富丽、雄浑伟阔,是让人亲近自然又让人敬畏自然的壮丽画卷。他的创作当中,很少江南的小桥流水、阳朔的漓江烟雨,而是更多聚焦在川藏峡谷、云贵森林、呼伦草原和燕赵大地。他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涉猎,而且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世世如意》
他的作品中既有描绘枯石秃塬、陡岩峭壁的《黄金宫殿》,也有展示断崖险峻、湍流激浪的《雅鲁藏布江之歌》,更有银河挂天、瀑布飞流的《九寨之水天上来》和树木葱茏、田园秘境的《绿遍武陵源》。
△《黄山图》
从这些作品的表现对象里,不难发现他试图努力拓宽传统山水画较少描绘的崇山峻岭、莽原密林和荒野草甸,并从中寻求浩瀚、野逸、奇幻、雄伟、壮阔的胜境。因而,他的画面常常摄取的是从天而降、落差巨大的飞瀑流泉,往往构造的是山峦叠嶂、壁立千仞的峡谷风云,最喜铺染的是重林耸翠、羊群列阵的林海绿野。他用这些传统涉足较少的山水题材来扩展山水画的境界,以此改写传统山水之境,追求中国画美学一直缺憾的崇高之美。
他将传统山水画那些一笔带过的虚处揭示出来,从而为山水画打开了一扇常被忽略了的瑰丽之窗。
“从审美的要求来看,他的画很明朗,有中国画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人的东西,很到位。郑百重就是郑百重,他的学历、他的生活经历、他的艺术探索,他走到这步,就成了这样。”
——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
2月13日
福州大榕树创意园
福建省海丝艺术馆
“闽派京华”首届福建旅京
著名书画家作品邀请展
来吧
借尺幅千里
品山河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