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教学的骨干教师,姚舜熙教授在中国花鸟画研究和创作上富有坚定理想,充满探索热情,注入长期心力,形成斐然成果。他这次回到家乡的汇报展,从多个角度展示了研究创作和教学授业的历程,内容非常丰富,从中尤其可见他在传承与创新中国花鸟画艺术上的学术特征与独特贡献。
姚舜熙 |《版纳阳光之一》| 200x136cm | 1999年
首先,姚舜熙是一位富有宽阔学术视野和深厚学养的学者型画家。他一向重视艺理双修,投入精力深入研究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演变,结合理论文献和自己的艺术经验,也根据教学的需要,撰写 了《中国花鸟画学概论》、《花鸟画写生与创作教程》、《中国花鸟画象征论》 、《中国花鸟画学研究》等多部学术著述,并提出不少学术观点,这在人到中年的一代画家中堪属难能可贵。
姚舜熙 |《苍生之三》| 268x136cm | 2000年
姚舜熙坚持将写生和创作融为一体,在花鸟画创作方法上拓宽了传统的路径,达到了新的境界。写生与创作相结合,从写生通往创作,将"造化"与"心源"相接,这是中国画的传统要义,姚舜熙在实践中不仅坚持这种传统,而且以自己超量探索的心得,提出 “创作性花鸟画写生"这一新的概念。他走向自然,面对生命,直抒笔墨,写照形神,将景、情、意、神融会贯通地予以表现,在写生的现场和过程中将情感转化为艺术的图式,于淋漓尽致中顿现花鸟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机。
姚舜熙 |《芭蕉写生四屏之一》| 66x268cm x4 | 2010年
姚舜熙是在工笔和写意两个领域同时研究並且将两个领域的优长相互融汇的一位代表。他将工写结合,实践与理论同时展开,在花鸟画教学中提出 “中国画转换切入法”的观点,即工笔、白描、写意在笔墨实践中可以相互转换,切入艺术创造,丰富语言表达。这样的观点得到他自己实践的检验,他的作品就是工写结合,尤其以写意为格,工笔为法,追求花鸟形象与自然环境、天地空间相融的"大花鸟境界",这为中国花鸟画的时代创新提供了新的经验。
姚舜熙 |《骄阳之四》| 136x270cm | 1999年
此次姚舜熙在厦门美术馆的画展由4个部分组成,从求学到教学,从研究到创作,可见一位艺术家成长与探索各方面内在的有机关系,也可见他对家乡的热爱之心。他不忘闽风热土对他的哺育,不忘鹭岛文化给他的滋养,这是一份真挚的乡情。由此可以期待他"左海扬帆",驶向更加宽广的世界。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范迪安
2017年11月